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34.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龙镇 的原始碼
←
海龙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海龙镇.jpg|thumb|right|海龙镇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8/09/14/15368894150.00571700.1877_android_1536889416651.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82353316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海龙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清初封禁为盛京皇家鲜围场,清光绪五年(1879年)设总管衙门,下设两翼,左翼[[朝阳镇]],右翼[[山城镇]]。光绪六年(1880年)设通判抚民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升为海龙府。府治疆域,东至蛟河60公里,南至龙岗115公里,西至威远堡门155公里开源县界,北至苇子沟屯102.5公里,吉林伊通州界。 [[File:海龙镇1.jpg|thumb|right|海龙镇1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cd709bfbc426fb1e46811908a58cf1e4.jpe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SRVMA8E05149ATB.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号网] ]] ==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 纵长217.5公里,横宽215公里。民国二年(1912年)改为县治,设县属。1945年成立中共民主政府,王大伦任第一任县长。1956年县属迁至梅河口镇。海龙镇从总管衙门、[[海龙厅]]、[[海龙府]]、[[海龙县]]四个不同建制时期,经历了清代、伪满洲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一直是周边各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本镇位于大柳河下游,地势低洼,水草丰盛,生存着一种叫水獭的小动物,“海龙”是满语水獭的汉译。海龙为一古镇,明代女贞哈达部驻本镇。清朝时封禁为围场,自围场开放以后,一直是围场总管衙门、海龙厅、海龙府、海龙县的治所。1949年为城厢区,1956年建海龙镇。1956年10月26日海龙县县城正式由海龙迁至梅河口镇。1958年改原子公社,1962年复建海龙镇。1996年,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政府驻海龙,辖春明、春光2个行政村和以序数命名的14个居委会。 1958年城南、双峰合并改城南公社,1983年改城南乡。1996年,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满族占12%,乡政府驻海龙,辖东吉、正义、双峰、双顶、八家岗、向前、城南、鲜红、先进、利民、先锋、兴隆、裕民、新胜、大榆树15个行政村。2000年6月15日,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南乡,并入海龙镇。?年,面积140.3平方千米,人口4605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14人。 海龙镇地处东经125°47′~58′,北纬42°33′~43′,位于梅河口市偏东方向20公里处,北与双兴乡、牛心顶镇接壤,南与新河镇、义民乡相连,西与湾龙乡、李炉乡相邻,东与牛心顶镇、朝阳镇相望。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有山地面积55,336亩,水域面积14,106亩,耕地面积111,463亩,合计180,905亩。山、水、田比例为3:1:6。 海龙镇山环水抱,交通发达,沈吉铁路、国道202线贯穿腹地,海双线、海福线、梅海中线、梅海南线,交织汇集于镇内。大柳河、大沙河两大水系交汇于海龙。湾龙河、鸭绿河等十几条河流融汇于镇内。占地1.6平方公里的梅河口市警官度假村点缀了海龙大地,为海龙和周边乡镇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海龙镇共有汉、回、满、朝、蒙古五个民族,总人口46,185人,总户数12,285户,其中城镇人口20,857人,6,239户。下辖3个社区,14个居民委员会、17个行政村,116个农业生产组,构成了海龙镇人民政府的管理框架。 1995年通化市政府确定海龙镇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11月22日,梅河口市城南乡与海龙镇合并。200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 "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同年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中心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同时赋予了一系列权利和相关政策。为海龙镇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镇内现有联通、移动电讯公司两家,发射塔两座,供电一处、变电两处,完全可以满足全镇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市化肥厂、市酿酒厂、市美术印刷厂、通化市农科院、通化市第六人民医院、精神病院、省东北煤田第二勘探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大小单位40余家坐落在城区。为海龙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巨大的推动力。镇区社会事业设施比较齐全,有电视台、文化馆、体育场、电影院、新华书店、保险公司、银行和2所中学、14所小学、4所医院、2所养老院、800余家商业网点及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四季生态园,是周边乡镇旅游、度假、经商、办企业的风水宝地。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为海龙镇的经济发展和腾飞创造了强有力的内在条件。 2006年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和全镇人民奋力拼搏再创辉煌的重要历史年份,镇党委在充分总结"十五"经验教训的同时,理清思路、高瞻远瞩,按着"三个代表"的要求,从镇情出发,根据梅河口市十一五计划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了海龙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方略。根据规划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了2006年的全面工作,概括起来为“三大建设”、“十一项主要任务”,为海龙镇的飞速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它必将在海龙大地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ref>[https://kuaibao.qq.com/s/20200701A0B4AL00?refer=spider_push 海龙镇] </ref> [[File:海龙镇2.jpg|thumb|right|海龙镇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10/6ad723769c254debb2d1dc650158b098.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32835345_12005641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地理位置== 海龙镇位于红花岗区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区6公里,东与董公寺镇相接,西与金鼎山镇为邻,南连巷口镇,北同高坪镇交界,全镇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辖4个村、84个村民组,总户数4139户,总人口155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积8346亩,其中田6230亩,土2116亩。 镇辖区内有遵义乳业和遵义师院两个较大单位。辖区内有已建成大型水库一座,总库容2960万m3,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水库除了提高遵义市城区防洪标准外,还可为中心城区提供8.9万m3/日的原水。全镇有集体企业3个,私营企业190个,其中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67个。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所;加密电视,数字移动通讯、传真业务已开通;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000门以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是遵义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自然概况== 海龙镇位于东经1060,北纬270,地势西北、西南、东北高,南与红花岗区有中山相隔,中部较为平缓,东南面较低。主要盛产稻谷、折耳根、生姜等农产品,其海龙坝盛产远近闻名的"海龙贡米"。 海龙镇土壤以黄壤、石灰土和水稻土为主,耕作层厚,肥力高。耕地1366.34公顷,占全镇土地的31.42%;园地161.6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72%;林地1273.0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9.28%;未利用土地1211.30公顷,占27.85%。 海龙湖水域面积达2平方公里,既是中心城区饮水源,也是风光迷人的游览区。海龙湖共有景源13个,其中人文景观9个,自然景观4个,27个景点,它以其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海龙湖的湖光山色为特色。与古军事城堡-海龙屯、黔北佛教圣地-金鼎山、原始森林-大、小板水连片形成金-大-海旅游区。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海龙镇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遵府通[2000]2号文件的下发,冻结了海龙水库周边1公里范围的土地,对该镇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原有的铝合金厂、铁合金厂、联合渣砖厂、化肥厂、永秀食品加工厂也由于政策、宏观市场的影响而停产。虽然区委、区政府强调该镇工作的重点是保持稳定,但如果经济不能发展,不仅不利于稳定,还将影响到全镇干部职工的工作各级性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市委、市政府至今没有明确冻结区域的发展政策,而该镇库区周边就有29个村民组,为解决库区淹没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该镇的初步线路是:第一,近期内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打下基础;第二,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失地农民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辅、旅游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实现农民转产和农民增收。当然,该镇对待观光旅游的态度肯定是非常谨慎的,坚持的原则是:有序、适度地发展,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绝不一涌而上。为此,每个观光接待点必须配备一套简易的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以达到不污染库区的目的。目前,龙泉村新河组的"四在农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四在农家"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改掉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的现象。但对于垃圾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三次费用,鉴于该镇财政收入增长困难,仍属区补贴镇,因此基本无力在垃圾处理上投入资金,以解决该镇在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上的困难。 为抢抓机遇,加快海龙经济发展,海龙镇党委、政府上下一心,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观光农业开发为出发点,同时解决好发展与海龙水库水质保护的矛盾,结合该镇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适度、有序地开发部分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 ==相关视频== ===梅河口之恋海龙镇=== {{#iDisplay:id_XNDQwNzgxMzg0MA==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龙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