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9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淫辞 的原始碼
←
淫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淫辞.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G06/M00/D3/85/p4YBAFqYs0-AF8Q2AAEc4ZaKW3g880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90%95%E6%B0%8F%E6%98%A5%E7%A7%8B&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淫辞'''》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八·审应览。 《吕氏春秋》章节目录: 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ref>[https://www.531761.com/info/31927 吕氏春秋的作者],解历史, 2020-12-07</ref>。 ==原文== 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②。辞之中又有辞焉,心之谓也。言不欺心,则近之矣。凡言者,以谕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空雄之遇,秦、赵相与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说,使人让赵王曰:“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所,深而辩,至于藏三牙③,公孙龙言藏之三牙甚辩,孔穿不应,少选,辞而出。明日,孔穿朝。[[平原君]]谓孔穿曰:“昔者公孙龙之言甚辩。”孔穿曰:“然。几能令藏三牙矣。虽然难。愿得有问于君,谓藏三牙甚难而实非也,谓藏两牙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将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不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与孔穿辩。”荆柱国庄伯令其父④“视日”,曰“在天”;“视其奚如?”曰“正圆”;“视其时”,曰“当今”;令谒者“驾”,曰“无马”;令涓人“取冠”,曰“进上”;问“马齿”,圉人曰“齿十二与牙三十”。人有任臣不亡者,臣亡,庄伯决之,任者无罪。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善也。”惠王曰:“可行邪?”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 ==注释== ①淫辞:指说话强词夺理,胡言乱语,这篇是尹文学派的学说。②相期:相沟通。从:通“纵”,放纵。③藏三牙:羊有三只耳朵。④父:巫,[[巫师]]。 ==译文== 没有言辞就无法互相沟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会发生混乱。言辞里面又有言辞,这说的就是思想。言辞不违背思想,就差不多了。凡是说话,都为了表明心志。言辞与心志相背离,如果在上位的无法考察,那么在下位的会有很多说的话与做的事不一致、做的事与说的话不吻合的情况。言行互相违背,没有比这更不吉祥的了。在空雄盟会的时候,秦国、赵国互相订约,说:“从今以后,秦国想做的事,赵国帮助它;赵国想做的事,秦国帮助它。”过了没多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赵国想救魏国。秦王不高兴,派人责备赵王说:“盟约上说‘秦国想做的事,赵国帮助它;赵国想做的事,秦国帮助它。’现在秦国想要攻打魏国,赵国却想救它,这不符合盟约。”赵王把这事告诉平原君。平原君把这事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说:“也可以派使者责备秦国,说‘赵国想要救魏国,现在秦国偏偏不帮助赵国,这不符合盟约。’”孔穿、公孙龙在平原君的住处互相辩论,言辞精深而动听。谈到羊有三耳的命题,公孙龙说羊有三个耳朵,非常有口才。孔穿不应声,一会儿就告辞走了。第二天,孔穿来拜见,平原君对孔穿说:“昨天公孙龙的话很雄辩。”孔穿说:“是啊,几乎都能让羊有三个耳朵了,虽然这很困难。希望能够问问您,论述羊有三个耳朵很费力而实际上不是这样,论述羊有两个耳朵很容易同时符合事实,不知您赞同容易又符合事实的说法呢,还是赞同费力又不正确的说法?”平原君不应答。第二天,他对公孙龙说:“你不要同孔穿辩论了。”楚国的柱国庄伯让他的巫师看看太阳是吉是凶,巫师说是“在天上”;问他看看太阳怎么样,回答是“正圆”;看看这时日的凶吉,回答是“正是现在”;让门房官员去传令驾车,回答是“我没管马”;让负责清洁的涓人把湿衣服弄干,回答是“戴在你头上”;问马的年齿,看马人却说“齿十二个,加上牙共三十个”。有个担保人家的奴仆不逃跑的人,奴仆逃走了,庄伯判决这案,担保的人却没罪。[[宋国]]有个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衣服,到路上去寻找,看见一个妇女穿着黑色衣服,就抓住不放,想要脱掉她的衣服,说:“如今我丢了件黑衣服。”妇女说:“您即使丢了黑色衣服,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你还不如迅速把衣服给我。往日我丢的是纺丝的黑衣服,如今你的[[衣服]]是麻葛制成的单面黑衣服。用麻葛制成的单面黑衣抵偿纺丝的黑衣服,你难道不占便宜吗?”宋王对他的相唐鞅说:“我杀的人很多了,但臣子们越发不畏惧我,这是什么原因呢?”唐鞅回答说:“您所治罪的,都是不好的人。惩处不好的人,好人当然是不怕。您要让臣子们畏惧自己,不如不区分好与不好,不断地给他们治罪,像这样,臣子们就会畏惧了。”过了没多久,宋王杀了唐鞅。唐鞅这样回答,不如不回答。惠子给魏惠王制定法令。法令已制定好了,把它拿来让君子们看,君子们都认为法令好。把它献给惠王,惠王认为它很好,拿来让翟翦看。翟翦说:“好啊。”惠王说:“可以施行吗?”[[翟翦]]说:“不可以。”惠王说:“好却不可以施行,为什么?”翟翦回答说:“如今抬大木头的,前面的唱着劳动号子,后面的在响应他们,这劳动号子对于抬大木头来说是很好了,难道是没有郑、卫国那样的[[音乐]]可唱吗?然而不如唱这个适宜。治理[[国家]]也像抬大木头一样需要有适宜的法令啊。” ==著作简介==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ref>[https://www.sohu.com/a/259983509_100164092?_f=index_chan12news_196 秦国丞相吕不韦《吕氏春秋》],搜狐,2018-10-17</ref>。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ref>[https://www.docin.com/p-2043054682.html 治国通论-法家治国思想] ,豆丁网, 2017-11-06</ref>,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视频== ===<center> 淫辞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先秦文学《吕氏春秋》详解察今59</center> <center>{{#iDisplay:z32236301n4|560|390|qq}}</center> <center>项少龙在石头上刻八个字就击败了吕不韦几万字的吕氏春秋</center> <center>{{#iDisplay:v0695yw7c2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淫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