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0.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深源地震 的原始碼
←
深源地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深源地震</big> ''' |- | [[File:38dbb6fd5266d016157d6a0b972bd40735fa35a8.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8dbb6fd5266d016157d6a0b972bd40735fa35a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7%B1%E6%BA%90%E5%9C%B0%E9%9C%87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大多分布在太平洋一带的深海沟附近,但又相隔有一段距离。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是已知震源最深的地震。深源地震即使震级很高,一般也不会造成灾害。 =='''简介'''== 早期的地震学有一个认识上的局限,就是认为所有的构造地震都是很浅的。当时的地质学家也认为,地震不可能发生在特别深的地方。板块构造学说,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联系在一起的。在俯冲型的板块边界上,最初由扩张而产生的海洋岩石层板块在俯冲带上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宿,与地幔对流有关的“传送带”的运动导致了深源地震的发生。板块构造运动同样是浅源地震的动力来源。全球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从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表明,构造地震可以分成两类。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km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km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 70-300公里之间;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一年内全球所有地震能量的释放,有 85 %来自浅源地震,而且发生在地下5-10 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居多。深渊超剪切地震,是指发生在距离地球表面400千米以上的深源地震,其破裂速度要比一般地震快得多。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地震学家了解深源地震的发生机制,并更好地评估某些断层的危害。随着科学家对发生在地球表面断层带地震了解的加深,对其引发[[机制]]也有所了解。 =='''评价'''==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70km ,绝大部分发生在消减岩石圈的地方 ,即与板块俯冲相关区域在空间上 它们常常在距板块表层几km内 平行于俯冲板块呈带状分布。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官网上获得1973年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数据。深源地震数量略多于总地震数的1/5,可见深源地震在数量上是不容忽视的。Frohlich6 对世界范围内地震的发生频率按照深度进行统计,地震发生的数量是随着震源深度的加深而减少 在30~50km有一个显著的上升 随后中源地震频率随着深度变化成幂指数减少 直到350km附近时 地震强度达到了一个最小值300以下为深源地震存在两个明显峰值 在400~600km再次增加600~680km突然停止大量的观测和研究发现,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在震级分布范围、震源-时间函数、破裂速度和应力降等方面都相似,甚至浅源地震的动态触发机制也可以在深源地震中起作用 并且这种动态触发的地震通常发生在地震区下面或附近的无震区2014年7月加州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发生在距离地球表面400千米以上的深源地震。地震学家记录了很多地震资料,在这些资料里面一场地震的破裂速度要比以横波形式向外传播的地震能快。这些“超剪切”地震的破裂速度达到了4千米每秒及以上。<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5037246357616&wfr=spider&for=pc 深源地震]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返回「
深源地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