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40.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的原始碼
←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big> ''' |- |[[File: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000.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50519/mp15568564_1432003944991_3.jpg 原图链接]<ref>[https://www.sohu.com/a/15568564_109071 十首《渔歌子》,美的不止桃花流水]. 搜狐网 [ 2015-05-19]</ref>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创作年代: 南唐 文学体裁:词 作者:[[李煜]] |}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5e3b80583489.aspx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赏析]. 古诗文网</ref>南唐[[李煜]]的作品。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85097dd0c645.aspx 李煜]. 古诗文网 </ref> 此词与另一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题的是同一幅画《春江钓叟图》,词的内容、意趣亦大体相同,都是表现作者的避祸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点明钓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词作动词用,与“春风”构成语句,很是生动,仿佛木桨划动的不仅是水,更有春风,将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而且这种写法又将春风与绿波融为一体,与结句的“万顷波中”作前后的照应,语言精巧,有“一石三鸟”的笔力。首句写景,景中有情,接下来仍是直接的抒情。“酒满瓯”,见出兴致之高。“茧缕”“轻钩”写简朴,而“钩”之所以“轻”,是因为无鱼上钩。钓鱼而不求鱼,是作者志不在得鱼的缘故。这就将画中人物写得神情饱满,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结句中的“得自由”之高声唱颂,进一步强化钓叟的快乐。 春风泛舟、茧缕轻钓,此词仍是写画意,但作者寓意转淡,转以画境的空阔辽远和优悠自在为主,是一种衬托、渲染的用法,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有意”“无言”稍不同。“花满渚”“酒盈瓯”实写美景,虚写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畅然而出。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此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诗词正文== {{Cquote|<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5e3b80583489.aspx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诗词正文]. 古诗文网</ref>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古诗文网>}} == 译文 == 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 作者简介 ==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43_4.html 李煜简介].诗词名句网 </ref> [[File:Liyu000.jpg|缩略图|左|280px|[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liyu.jpg 原图链接]<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05635286bf64.aspx 李煜 ]. 古诗文网</ref> ]]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故有词云:后主虽拙于治国,然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他还极力推广了澄心堂纸,与与大周后一同修补了《霓裳羽衣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05635286bf64.aspx 李煜简介].古诗文网 </ref> ==视频== <center> '''【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十集全) '''</center> <center> {{#iDisplay: e0516lpnhpn |600|390|qq}} </center> <center> ''' 词中之帝——南唐后主李煜 '''</center> <center> {{#iDisplay: z0199dc8lif |600|39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852 詞]] [[Category: 823 詞論;詞話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