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66.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渤海都督府 的原始碼
←
渤海都督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渤海都督府</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1a0a5f69581ca6dbeae344edfa3b3d2_b.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46324702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渤海都督府 又称: 渤海国 遗址: 上京龙泉府遗址 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渤海都督府'''又称渤海国、忽汗州都督府。唐朝[[武则天]]时,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乘"营州之乱",率靺鞨人等东进,于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据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境内),筑城以居",建立震国,自号震国王,仍称靺鞨,史称"旧国"。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朝遣使到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旧唐书·渤海传》)。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震国易称渤海国。由此而成为唐朝统治区域内的地方民族政权。<ref>[https://www.sohu.com/a/468385546_121080227 东北著名的渤海国的建立 ]搜狐网</ref> ==渤海都督府基本信息 == 渤海都督府又称渤海国、忽汗州都督府。唐朝武则天时,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乘"营州之乱",率靺鞨人等东进,于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据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境内),筑城以居",建立震国,自号震国王,仍称靺鞨,史称"旧国"。713年(唐开元元年),唐廷遣使到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旧唐书·渤海传》)。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震国易称渤海国。由此而成为唐朝统治区域内的地方民族"自治"政权。 渤海国王传15代,公元926年(后唐庄宗四年)为辽国所灭,共存229年。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在今[[吉林]][[敦化]])和奥娄河(今[[牡丹江]]上游)一带建立震国,自立为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统辖的地区为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忽汗州都督府也就是渤海都督府,在今天的吉林敦化和牡丹江上游一带,是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之一。从此,粟末靺鞨专称[[渤海]]。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762年,唐朝中央政府诏令渤海为国。 == 渤海国都城 == 渤海国曾四易都城(府治),初驻敖东城(今吉林省敦化市之敖东城);不久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755年(唐天宝十四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785年(唐贞元元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794年(唐贞元十年),复迁上京龙泉府。因渤海都城位于忽汗河东,又称"忽汗城"。 == 渤海国地域 == 渤海国的行政区域位于唐河北道的管辖范围之内,初受幽州[[节度使]]节制,后隶平卢节度使。渤海国所辖范围,北至黑水靺鞨(松、黑二江下游),东濒日本海,南以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与新罗为邻,西接契丹(今开原、铁岭一带),渤海全盛时期,"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仿行唐朝的府州县制度,并创立"五京"。设有5京、15府、62州、130余县。五京,即: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县渤海镇)、东京龙原府(今珲春市八连城)、西京鸭绿府(今吉林省临江县城)、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北道镜城西南之南山城)、中京显德府(今和龙县西古城子)。除京府之外,在今[[黑龙江]]省境内还有鄚颉、率宾、东平、铁利、怀远、安远等府和直辖的铜州、郢州等府州建制。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渤海都督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