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9.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游记 的原始碼
←
游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游记</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cjyun.org/a/10008/202112/36e0a289963ee135f50c2b1a63a1e15e.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m.hbtv.com.cn/p/2101674.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游记 性质: 一种文体 目的: 对游历进行记录 |} '''游记'''是汉语词语,意思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有带科学色彩的,有带抒情色彩的。<ref>[https://www.gushiwen.cn/guwen/xuxia.aspx 徐霞客游记]古诗文网</ref> == 出处 == [[巴金]]《光明·好人》:"我动身回国的时候,穆东先生 还把他自己珍爱的一本绝版的游记送给我。"[[杨朔]]《<海市>小序》:"这本集子所收起来的主要是我近年来写的一些[[散文]]特写,有游记,有人物特写,也有文学杂记一类东西。" 清杨名时《<徐霞客游记>序》:"大抵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密,非有意於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林纾]]《<慎宜轩文集>序》:"得桐城之嫡传者,惟上元梅曾亮,顾其山水游记,则微肖柳州。" == 文体 ==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为代表。 '''游记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途径''' 写作途径有两条,多看和多写。正如欧阳修所说:"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自工。" 多看包括阅读和阅历。 (一)阅读。这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是读他人的书,有的称为读"死书"。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编竹简的牛筋断了多次。[[杜甫]]"读书破万卷",这才"下笔如有神"。[[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处若忘,行若思"。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和前提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够开阔思路,积累材料,掌握写作规律,丰富语言词汇。但是,这种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一般来说,阅读越多对于写作的作用越大。多是无限的,但是以写为目的。 阅读的内容,一是阅读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书籍。二是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文理兼通,尤其是阅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三是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揣摩名家的方法技巧。 阅读方式一是泛览。还可以称为博览,略读,通读,赏读等。陶渊明正是这样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也是"观其大略"。阅读时候往往采用速读法,或者称跳读法。[[巴尔扎克]]在《路易·拉别尔》一书中描写了这种阅读法:"他的目光一下子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义的速度是与眼睛的速度相等的,往往是一个唯一的词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义。"二是精读。还可以称为攻读,研读,熟读。这是带着清醒的抽象思维的意识去阅读,以理解掌握书籍的内容。有的人还发展为抄读和诵读。尤其是诵读,可以说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 (二)阅历。人们称为读"活书",是读"自己的书"。鲁迅先生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阅历是写作的根本途径。写的都是个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古人常常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实际上是一生经历中的观察体验。观察是对事物外在形态及其所处环境从总体到局部的视觉运动。而体验则是自身在现实生活处境中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记叙文体来说,观察成分多的文章多是[[报告文学]]一类的[[新闻]]或者应用文,注重认识的反映论。不少偏重于题材新颖的小说实际上是这样的。而体验成分多的文章,向内心深处开掘,能够写出灵魂深处的东西,情绪气氛沉浸笼罩全篇。不管怎么说,阅历都是写作的根本的途径。 '''多写'''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说:"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人生大事不就是写得干净漂亮嘛!)"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应该多写多练。 多写是写好的关键。要把写作当作生活中的乐事,随意地写,不要总是绞尽脑汁。写作是学习写作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正如古人所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多作自好,写得少是一种通病。当然,不能盲目多作,要和现有水平的突破结合起来。可以说,一个人的写作水平有这样三道关:顺畅关,发表关,风格关。一旦突破某一个关口,就不会倒退回去。多作还要和争取发表实用结合起来。 提倡模仿。模仿是写作教学的必经阶段。对模仿这种方法的确认,来自于长期的思考和反复的实践。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模仿来写作。人尽皆知,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不管是学习国画还是学习西方画的创作,都要求学生首先把所有的绘画名作用心阅读一遍,然后还一定要精心地临摹相当数量的名作。自古至今, 模仿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特别是不少大作家都是这样。汉代杨雄以善于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经》模仿《易经》,《法言》模仿《[[论语]]》,诗赋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国古典四大小说都有比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红楼梦]]》模仿了《金瓶梅》。《[[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有历代传下来的[[神话]]或者[[话本]]。[[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他还爽快地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鲁迅的小说模仿了[[东欧]]的一些[[小说]],据说在他的26篇小说中就有16篇属于模仿之作,最明显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记》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说同名。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据人们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的父女关系发展线索。文学传统中伟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们更没有理由自负高傲地反对模仿。 '''代表作品'''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马可波罗游记''' 相传[[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出身于1254年[[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他也是欧洲当时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在17岁时他跟随了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出《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他在东方国家-中国的旅途见闻,激起了很多[[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 游记共分四卷,在游记的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在书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关于亚洲的记录,书中大多重点内容是关于当时中国元朝的游记记录,因为他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 == 参考来源 == [[Category:710 世界史地]]
返回「
游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