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209.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 的原始碼
←
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jpeg|有框|右|<big>湖北景区</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808/23917688d3e846f1ab5711b2bfcd6cc9.jpe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45892691_79128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五峰土家自治县境内,2011年4月正式成为省级地质公园,现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公园自东向西分为以岩溶峡谷地貌为特色的柴埠溪景区;以岩溶形态地貌为特色的白鹿景区;以构造地貌及岩溶地貌<ref>[https://www.sohu.com/a/469757077_121124209 最全的岩溶地貌知识,一文Get!],搜狐,2021-06-01 </ref>为特色的白溢寨景区;以构造地貌和原始生态为特色的 后河景区;以地表岩溶地貌为特色的湾潭景区等五大景区。 ==公园特色== 2011年4月24日,整合柴埠溪、白鹿庄、白溢寨、后河、湾潭五大景区而成的“湖北五峰地质公园”。举行揭牌开园仪式,标志着五峰省级地质公园正式挂牌。 湖北省五峰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五峰土家自治县]]境内,地跨东经110°15′~111°25′,北纬29°56′~30°25′。园区面积约1000 km2,东望荆湘,西接巴蜀,南临张家界,北通三峡,325国道贯穿东西,交通较为便利。 湖北五峰地质公园地处鄂西碳酸盐岩高度发育区,拥有完整的岩溶体系、典型的构造遗迹和地质剖面等地质[[遗迹]],地质记录可以追溯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初期,其中以岩溶地貌最为典型,因此该地质公园又被称为“岩溶公园”。 典型的地质剖面,1931年,我国着名[[地质学家]]孙云铸根据从五峰渔洋关附近采集的笔石化石,创建了“五峰页岩”这一地层名称,后来称为“五峰组”。70多年来,我国地质学界的专家围绕五峰页岩段的沉积环境积极开展科研探讨,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 公园自东向西分为以岩溶峡谷地貌为特色的柴埠溪景区;以岩溶形态地貌为特色的白鹿景区;以构造地貌及岩溶地貌为特色的白溢寨景区;以构造[[地貌]]和原始生态为特色的后河景区;以地表岩溶地貌为特色的湾潭景区等五大景区。 ==地质背景== 五峰地处鄂西南近EW向展布的褶皱山地,[[河流]]走向和山脉走向大致平行褶皱轴向展布,在晚近地史时期以来表现为大范围的间歇性隆起,形成了以五级剥夷面为特征的层状地貌景观。 湖北省五峰地质公园以岩溶地貌为特色,岩溶地貌类型齐全,[[系统]]完整。五峰地处鄂西碳酸盐岩高度发育区,园区范围内出露可溶性碳酸盐岩的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70%以上,岩溶主要发育在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之中。在园区内任何一个景区范围内,随处可见岩溶作用遗迹及其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景观,从地表到地下,从低山区到中山区,岩溶体系发育之完备、岩溶地貌呈现之俊美实乃一绝。是岩溶考察[[研究]]的一个天然教室。 ==遗迹类型== 湖北五峰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主要包括以五峰组剖面为主的典型地质剖面[[景观]];以岩溶地貌、构造地貌为主的地质地貌景观;以腕足类、笔石类、三叶虫<ref>[https://www.sohu.com/a/440729891_354970 5.2亿年前三叶虫生殖器官竟然长在脑袋上!],搜狐,2020-12-26</ref>类,以及丰富的沉积构造(古生物活动遗迹)、孑遗动植物活化石等为主的古生物景观。其中以地质地貌中岩溶地貌景观最具特色。 ===岩溶地貌景观=== 五峰园区内[[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70%以上。地面岩溶广泛发育,岩洞、岩槽、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及构造侵蚀溶蚀岩谷广布,形态多样,地下岩溶(层间溶隙、落水洞及水平溶洞)已经相互沟通,形成了地下岩溶管道网络,并造成地表水断流、干枯,构成了奇特的岩溶化地貌。 柴埠溪大峡谷沿长乐坪背斜轴部的张性断裂发育,这一部位岩层破碎,是地表水大量入渗和集中产出的区域。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水流不断侵蚀下切,岩洞逐步坍塌,最终形成了柴埠溪“U”型大峡谷。 峡谷两侧的地层缓缓向山内倾斜,岩层不易顺坡向滑落。在侵蚀、溶蚀和重力等地质作用下,被剥蚀的岩体不断崩落而被河流带走,残留的岩层容易形成直立的岩溶石柱。 峡谷周边的地表水有的汇聚于岩溶槽谷或岩溶漏斗,通过岩溶洞穴汇入河道。在河道进一步下切的过程中,也加剧了出水口这些汇水地带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像“坛子口”、“大湾口”、“断山口”等等这样的高陡缺口。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柴埠溪“幽峡百里,奇峰三千”的地貌景观。 2.溶洞——长生洞 据考察,五峰境内大小溶洞有上千个,其中以长生洞规模最大。长生洞全长约4 km(已开发1 500 m),纵深300 m,上下高差150 m。洞中有洞,楼上有楼,景中有景,下有厅堂,上有长廊,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洞中[[石笋]]、石钟乳和石幔等岩溶景观十分丰富,断臂女神维纳斯、定海神针、双龙盘柱、金鸡报晓、水晶冰帘、仙花仙果、凯旋门、莲花峰等经典迷人景致巧夺天工,令人目不暇接。长生洞是一座“天工艺术大宝库”和“名不虚传的地下[[宫殿]]”,被誉为“洞景之冠”。已开发的长生洞发育于寒武系的灰岩中,地下水顺褶皱轴部的张性断层溶蚀,被溶蚀的物质沿断层通道排出,洞体因坍塌与溶蚀而逐渐扩大。整个溶洞构成复杂,支洞繁生,歧路四伏,按溶洞结构和典型景观,全洞分为7个景群,即春和楼、仙人坡、灵隐宫、长廊、天台、凯旋门、冬宫。 3.槽谷与峰丛 湾谭镇是鄂西地区典型的岩溶发育区,在山水的对抗中,形成槽谷与峰丛共生,溶洞与暗河相连的[[景观]]画卷。湾谭镇发育的众多槽谷中以湾谭槽谷规模最大,谷内时而平地拔起一座座岩溶残留的“孤峰”,地势低洼处可见到落水洞,丰水时节河水则主要通过落水洞流入暗河。河槽的四周是典型的峰丛地貌,一座座锥状山峰,高低不同,错落有致。 4.溶沟 白鹿景区是由奥陶系宝塔组的龟裂纹灰岩组成,岩层产状顺坡向缓缓倾斜,水流的长期溶蚀作用形成纵向溶沟,与横向的卸荷裂隙构成网格状,就像一座没有顶盖的迷宫。有的溶缝非常狭窄,仰头望去,[[天空]]就像一条蓝蓝的细线。有的溶缝上窄下宽,有的溶缝顶部相连,宛如一座石垒的地宫。这里如同柴埠溪的缩影,虽然少了柴埠溪的雄和险的气势,却更给人以秀和美的感受。 5.天生桥 天生桥是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五峰地质公园内的一座天生桥,宽约2.5 m,高约30 m,桥面平坦,形态规整。 ===地质剖面景观=== 五峰地质公园典型地质剖面景观主要包含有典型地层剖面和典型[[地质]]构造剖面。 五峰组地层剖面一直是地层[[古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着名的五峰页岩以及其中富含的笔石化石地层对揭示志留纪-奥陶纪之交的地球的环境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自1931年孙云铸教授命名“五峰组”以来,在地质学界,特别在[[地层学]]、古生物学等领域引发了70多年的科学探讨,探讨的核心科学问题就是五峰页岩段的沉积环境,因为它是揭示中国南方地区古生代早中期过渡期环境变迁、演化特征的非常重要的一把钥匙。 红溢坪向斜规模宏大,行迹清晰,将园区的白溢寨与红溢坪形成一个东西相连的整体,神似“鬼斧神工之作”。向斜核部为三叠纪薄层灰岩,两翼为二叠纪的厚层灰岩。由于[[河流]]和几组大型裂隙垂直于褶皱发育,长期的溶蚀和侵蚀,形成的平台和绝壁更是独具特色。 ===古生物景观=== 五峰地质公园内古生物景观主要包括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园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中都保存了众多类型的古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主要有笔石、牙形石、三叶虫、腕足类、头足类等。笔石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种已经绝灭的海生浮游动物,由于它的化石很像保存在岩石层面上的笔迹而得名。笔石动物群进化快,迁移广,盛衰期分明,成为古生物学中一个重要门类,是鉴别[[古生代]]早、中期,特别是奥陶纪、志留纪及早泥盆世地层的十分重要的标准化石。 ===暑天冰穴=== 在白溢寨主峰(黑峰尖)的绝壁脚下,大量崩塌的石块堆积在沿裂隙发育的岩溶通道之上,石灰岩石块之间的空隙与岩溶通道相连,内外气流在此相聚,由于[[温差]]巨大,形成“盛夏结冰,寒冬暖巢”的“暑天冰穴”奇观。 ===夷平面=== 此外,园区夷平面发育,他们既是一道道登高览胜的风景线,也是[[研究]]新构造运动间歇式的拱曲上升和地质环境变迁的证据。 ==视频== ===<center> 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人间仙源 地名烙印----湖北五峰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m0537144ech|560|390|qq}}</center> <center>湖北五峰百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z0515je6n1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湖北五峰国家地质公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