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68.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湟中县 的原始碼
←
湟中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湟中区'''隶属青海省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区境西面与西宁市[[湟源县]]接壤,南、北、东面分别与城中区、城北区、城西区和城东区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湟中区辖1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甘河工业园。湟中区是青海人口大区。有回、藏、土、蒙等13个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湟中区常住人口为395043人。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湟中获组织创新奖。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20年,湟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8亿元、增长0.1%。<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湟中县] </ref> ==建制沿革== 秦汉以前,湟中属"羌戎之地"。 西汉武帝时,汉军进据湟水流域,在今西宁设西平亭,湟中从此列入中央政权版图。此后,汉在今湟源县设临羌县,归金城君辖,湟中属临羌县。东汉末年,在青海省东北部设置西平郡,改西平亭为西都县以为郡治,今湟中大部分地区归属西都县辖。 魏晋时期,临羌县移治今湟中多巴镇,此后很长时期湟中地区为西都、临羌两县辖地。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湟中和青海东北部地区一样,先后在前凉、后凉、南凉、西秦和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下。 隋时,湟中属今乐都县地的湟水县辖。 唐代在今西宁设置鄯城县,湟中归鄯城县辖。唐朝末年,湟水流域被吐蕃占领。 宋初,湟水流域属吐蕃角厮罗政权管辖,后湟中为宋西宁州地,在今鲁沙尔镇徐家寨村一带设置倚郭县。不久,西宁州先后被金、夏占领,湟中地区归金和西夏西宁州辖。南宋末西宁州归元,湟中地属元朝。 明时,湟中地属西宁卫,明以后,汉族、回族大量移居境内,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汉、回、藏等多民族共居的地区。 清时地属西宁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西宁县县城迁至鲁沙尔,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始称湟中县。 新中国建立后,湟中为省直属县。 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属西宁市。 1961年8月,复为省直属县。 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 1979年,划属海东地区。 2000年1月,属西宁管辖。 201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青海省调整西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9〕106号),批准撤销湟中县,设立西宁市湟中区。 2020年6月23日,西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湟中县撤县设区有关事项的决定》。7月16日,湟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湟中县撤县设区有关事项的决定》。7月22日,湟中举行撤县设区大会,湟中县自此更名为湟中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湟中区辖2镇(鲁沙尔镇、多巴镇)、24乡(丹麻乡、田家寨乡、什张家乡、群加藏族乡、土门关乡、升平乡、总寨乡、上新庄乡、马场藏族乡、西堡乡、大源乡、甘河滩乡、坡家乡、汉东回族乡、大才回族乡、维新乡、共和乡、盘道乡、拦隆口乡、拉沙乡、上五庄回族乡、四营乡、李家山乡、海子沟乡), 共418个行政村、2450个合作社。 截至2018年,湟中区辖1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康川街道、[[鲁沙尔镇]]、[[西堡镇]]、[[上新庄镇]]、[[田家寨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多巴镇]]、[[拦隆口镇]]、[[上五庄镇]]、[[李家山镇]]、群加乡、土门关乡、汉东乡、大才乡、 海子沟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甘河工业园。<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建置沿革] </ref>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湟中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 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湟中区为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凉温半干旱地区,境内三面环山,祁连山余脉娘娘山雄踞西北,拉脊山脉绵亘西南。境内沟谷错纵、山川相间,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南、西、北高而东南略低,海拔2225-4488米。 '''气候''' 湟中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年蒸发量900-1000毫米,平均无霜期170天,日照时数2453小时。 '''水文''' 湟水由西向东横贯区境中部,大南川、西纳川、云谷川等十四条河流呈扇形从南、西、北三面山区汇集湟水。<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地理环境] </ref>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1年,湟中区水资源总量7.334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9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6.3%。 2011年,湟中区工程蓄水能力4680万立方米,调蓄能力不到可利用水资源的20%。全县年总用水量1.6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328.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2189.6万立方米,农业用水10691万立方米(包括生态用水和林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1080.73万立方米。 2011年,湟中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600余项,建筑39640座,其中9个万亩灌区有干、支渠174条、1203公里,斗、毛渠406条772.9公里。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湟中区土地总面积403.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4.88万亩,园地449.3亩,林业用地42.22万亩,牧草地144.8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9.57万亩(农村居民点13.93万亩),交通用地2.12万亩,水域面积4.64万亩,未利用土地74.77万亩。 '''生物资源''' 截至2011年,湟中区林区内分布有云杉、桦树、落叶松、青杨、沙棘、柠条、金露梅、银露梅等140多种植物资源(其中有党参、大黄、冬虫夏草、柴胡、红景天等20多种药用植物)和白唇鹿、马鹿、马麝、猞猁、赤狐、兰马鸡、雪鸡、荒漠猫等2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湟中区境内主要有丹麻彩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矿泉水、砂石、粘土、地热、花岗岩、三岔(金、铜、镍)等10多种矿产资源。探明石灰石储量1.22亿吨,其中门旦峡矿区9888.32万吨,上峡门矿区2281.73万吨;白云岩储量1982.3万吨,其中,门旦峡矿区储量1482.3万吨,小石门矿区储量500万吨;硅石储量841.22万吨;升平镁质粘土矿2893.75万吨;甘河滩矿区红粘土岩储量837.37万吨。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湟中区总人口437835人,占西宁市总人口19.82%。城镇人口73792人,乡村人口364043人,城镇化率16.85%。湟中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 湟中县2017年辖10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380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8.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01万人,占总人口的76.8%;城镇人口11.17万人,占23.2%;男性人口24.8万人,占51.5%;人口密度197人/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为39504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7835人相比,减少42792人,下降9.77%,年均下降1.02%。 '''户别人口''' 全区共有家庭户115403户,集体户4835户,家庭户常住人口为375408人,集体户常住人口为1963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 0.61人。 '''民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0214人,占70.93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4829人,占29.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0903人,下降12.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889人,下降1.62%。 '''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5999人,占52.15 %;女性人口为189044人,占47.8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9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下降0.22 。 '''全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8208人,占19.8%;15-59岁人口为262240人,占66.38%;60岁及以上人口为54595人,占13.8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721人,占10.3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3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6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湟中区常住人口为395043人。 ==交通运输== 湟中区境内,青藏铁路、109国道、西湟一级公路、西久公路穿境而过,西塔高速公路直达县城,22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全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截至2008年,湟中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03公里,其中,县道508公里、乡道584公里、村道702公里,建成农村公路桥梁213座。 ==经济== '''综述''' 2011年,湟中区地区生产总值124.45亿元,比2010年增长(增长基础均为2010年,下同)18.7%,超计划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6.9%, 第二产业增加值99.69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5.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00万元、增长24%,超计划7个百分点。 2017年,湟中区地区生产总值153.9亿元、增长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2亿元、增长19.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同口径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7亿元、增长10.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7685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24元、增长9.1%。 2019年,湟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突破3亿元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达到11756元; 2020年,湟中区地区生产总值168.8亿元、增长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亿元、下降19.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亿元、增长2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达到12655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湟中区全年完成农业项目投资4.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9%。在拦隆口、共和等乡镇新建蔬菜温棚3000栋,建成蔬菜生产基地6个;新建妙乐、荣盛等养殖基地15个,改造提升圣亚、春源、文元等养殖基地17个,完成畜棚建设75000平方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各类渠道307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人饮工程解决了25个村、2.97万人、2.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 2011年,湟中区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6%,粮食总产量达到13.47万吨,油料产量分别达到4.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2.55万亩,总产量达到28.14万吨,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8万吨、2440吨、6.59万吨、487吨。新培育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50家,建成蔬菜保鲜库3座、蔬菜配送中心2处,城市直销点6个。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94元,增长23.3%,净增1113元。 '''第二产业''' 2011年,湟中区属工业完成投资7.2亿元,比2010年增长17.3%;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重点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进一步扩大,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6.26亿元,增长38.8%,工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74.4%,其中,区属工业产值22.84亿元,增长15.1%。 2011年,湟中区实施各类项目131项,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31.2%,拉动经济增长2.35个百分点,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6.2个百分点、市分解任务1.2个百分点;落实各类项目专项资金8.51亿元,贷款1.05亿元,引进及自筹资金16.83亿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湟中区接待游客24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亿元,分别增长11.1%和22.2%。 2011年,湟中区客运量、货运量分别达到2478万人(次)和620万吨,增长40%和29%。 2011年,湟中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亿元,增长16.3%。<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经济] </ref>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湟中区坚持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投资2.32亿元,实施教育事业项目39项,改造校舍面积17.7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2倍多。 '''医疗卫生''' 2011年,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完成机构改革岗位设置;拦隆口、上五庄卫生院业务用房建成,县医院医技楼项目主体封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 '''基础设施''' 2011年,湟中区建成5个乡镇文化站,26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628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村奖励性住房建成,72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2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扶持贫困户1.01万户。 '''社会保障''' 2011年,湟中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转移农村劳动力15.3万人次,实现劳务性收入8.06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农保参保率达到79%。 2011年,湟中区发放各类民政救助金2.47亿元,相继建成县级福利中心及鲁沙尔、李家山2所敬老院。 '''脱贫攻坚''' 湟中全力以赴抓脱贫,全县剩余的172户、503名贫困群众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县8980户2870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一举摘掉了贫困县帽子;逐步补齐了224个非贫困村基础短板,156个贫困村安全饮水、村道硬化、光纤网络实现了全覆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城乡建设''' 2020年4月14日,湟中区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历史文化== '''非遗文化''' 2010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申报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 '''艺术文化''' 灯影戏,皮影戏剧种,俗称"影子"。唱灯影戏叫"唱影子",看灯影叫"看影子",灯影戏唱腔也叫"影子腔"。灯影戏的人物形象,道具(如车、马、刀、枪、桌椅等)是用加工的黄牛皮革雕制而成。人物脸谱神态各异,服装花纹细腻,色彩鲜明,对比清晰。它是由演员操纵皮影表演,透过灯光投影于银幕,让观众看影像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5191160 | 历史文化] </ref> ==名胜古迹== 湟中区景点主要有:塔尔寺,群加国家级森林公园、上五庄水峡、大源南朔山、上新庄药水滩、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等。 ==著名人物== 湟中区著名人物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最早的共产党员寇从善,社会知名人士窦仁山、马兴泰,清代举人杨兴霖、李焕章,武术名家赵成章,名艺人甘世霖、血日尼玛、罗藏丹珠、兽医名家韩宝仁,农民书法家莫如志。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湟中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2019年12月,湟中区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3月,湟中区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 2020年5月,湟中区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 2020年6月,湟中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7月,湟中区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 2020年11月,湟中区入选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1年,湟中区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1年7月,湟中区入选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9月,湟中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湟中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