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07.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演讲与口才 的原始碼
←
演讲与口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演讲与口才.jpeg|有框|右|<big>演讲与口才(期刊)</big>[https://www.xueshu.com/upload/image/201505/28/55667a3e_11cc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xueshu.com/yanjiangyukoucai/ 来自 学术之家 的图片]]] 《'''演讲与口才'''》是一个杂志出刊。该[[杂志]]创始人为邵守义,他对我国演讲与口才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 ==杂志简介== 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合成词,成了一个专门术语,来源于《演讲与口才》杂志。 ==专业期刊== 1983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在林林总总的期刊园地里,一枝奇葩悄然绽放,她,就是邵守义先生创办的《演讲与口才》。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说学理论和提高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专业期刊,她的创刊与发展,牵动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心,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组呈几何级数<ref>[https://www.sohu.com/a/482574752_121167595 探秘几何级数],搜狐,2021-08-10</ref>增长的[[数字]] 《演讲与口才》创刊不久,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发行量成倍增长,短短几年时间就突破了百万大关。请看一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字吧: 1982年,试刊号仅发行1万册; 1983年,创刊号发行2万册(年终达4万册); 1984年,月[[发行]]8万册; 1985年,月发行16万册; 1986年,月发行35万册; 1987年,月发行75万册; 1988年,月发行量猛增到113万册; ………… 伴随着这一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字,《演讲与口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使她在全国期刊中享有较大的声誉。 一组对比鲜明的数字 创刊之初到现在 *1982年试刊时,仅有邵守义一名[[工作]]人员,编辑、发行都靠他;如今,已经拥有各类员工40余人,先后安排近百人就业或再就业。 *1982年试刊时,邵守义家中就是办公室,全靠他一人肩挑手提搞发行;如今,已经拥有各类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在长春、[[西安]]、[[南京]]、深圳设有四个印刷点,杂志社出版的期刊,源源不断地发向全国各地。 *1983年创刊时,邵守义没有一分钱,他靠借来的5000元资金,白手起家,创办了《演讲与口才》;如今,杂志社已经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 *1983年创刊时,只有一间8平米的[[办公室]];如今,杂志社已经拥有高7层、建筑面积达5500平米的“吉林演讲大厦”。 *1983年创刊时,只是一个4个人的小[[编辑部]]; *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三份全国发行的刊物、有40余人的大编辑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演讲与口才》没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谋发展,却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社会也给了她丰厚的回报。 ==国家级荣誉== 1995年12月,被评为全国社科优秀期刊; 199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998年1月,被评为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1999年10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1999年10月,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 2003年春,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0年9月,在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中,被评为“受读者欢迎的期刊”; 2001年12月,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期刊”和“读者每期必读的期刊”; 2002年5月,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活动中,被认定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家杂志”之一; 2003年,被评为“中国首届邮政报刊展十佳报刊”。 ==省级荣誉== 1997年度,被评为[[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 2003年,被评为辽沈地区最受读者喜爱的十佳报刊; 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136555797_114731 优秀期刊推荐 新闻必备] ,搜狐,2017-04-26 </ref>; 2005年3月,被认定为[[吉林省]]27个著名商标之一,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期刊类商标; 连续五次被评为吉林省十佳期刊。 ==名人赞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从创刊之初便对该刊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1983年11月,在[[北京]]的一次关于演讲与口才的座谈会上,他对邵守义主编说:“我知道要办这个刊物时,就曾高兴地说‘你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对你们这种气魄和战略眼光,对编辑同志这种献身精神表示钦佩,你们的确有干一番事业的劲头。这个杂志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演讲家。演讲除鼓动人民外,对内政、外交以及各行各业都很重要。……提倡演讲,培养口才,实际上是提高我们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把我们青年一代培养得更聪明。因此,我[[希望]]这个杂志越办越好。” 16年后的1999年11月,他在视察吉林市的时候对邵守义主编说:“你们干得很好。我还是那样认为,口才不单单是口才的问题,口才实际上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外化,所以培养人们的口才就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武连元致函邵守义主编,称赞《演讲与口才》杂志“思想性很强,内容[[健康]],能催人上进,是一本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好读物”。 沈阳军区原司令员[[刘精松]]偶然看到一本《演讲与口才》,特别喜爱,专门委托吉林当地驻军为他买了全套杂志。 各界社会名流也都对《演讲与口才》关爱有加——侯宝林、张寿康、夏青、[[赵忠祥]]、张志公、宋振庭、李燕杰、李景隆、吴伯威、宋嗣廉等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演讲家、艺术家、[[教育家]],不仅受邀担任该刊顾问,而且纷纷发表文章盛赞该刊的意义和价值。 《演讲与口才》杂志还受到了学校师生、机关干部、[[解放军]]官兵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来信说:“有幸结识你们这几位为中国演讲艺术而勤勤恳恳工作的学者编辑,是人生收获。”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杨婷写信说:“《演讲与口才》教会了我们怎样说话,怎样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演讲与口才》为我们的[[大学生]]活点亮了一盏心灯。” 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陈杰来信说:“无意间看到了《演讲与口才》杂志,阅读后深受启发,如获至宝。我逐渐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江苏省通州市物价局纪委干部杨汉祥来信说:“我对《演讲与口才》情有独钟,不但自己年年订阅,而且每年都另外订几份作为礼品送给在外地读[[大学]]的侄子、外甥女等。目的是让这些年轻人能进一步增长知识、锻炼口才,更好地做人处世,当一个知书达理、能说会道的优秀[[青年]]。” 天安门国旗班的官兵,长期把《演讲与口才》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读教材。解放军驻[[新疆]]某部战士孟怀虎说,他先后荣获两枚军功章,都与阅读《演讲与口才》而迅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关,“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于是特意将其中的一枚寄到了编辑部。 北京读者孙艳丽说:“在我看来,《演讲与口才》是全中国最干净的杂志之一。”西藏日喀则江孜县满拉水电厂的扎桑拉姆说:“我把《演讲与口才》当作‘粮食’,用它来不断充实自己;当作‘[[武器]]’,用它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当作‘方向盘’,用它来把握正确的方向。” 许多读者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倾诉“读着《演讲与口才》一步步成长”的心声,他们从不敢说话到敢说话,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是口才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是沟通使他们人生变得精彩。他们,有的成了电视台的名嘴,有的成了口若悬河的教授博导,有的成功地走上各级党政领导岗位,有的当了指挥现代战争的部队首长,有的成了富甲一方的知名企业家——是《演讲与口才》助他们能言善辩,事业有成。 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感谢和[[鼓励]],代表了全国读者对《演讲与口才》的客观评价,这也正是该刊为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努力而得到的最好回报。 ==创始人简介== 邵守义,吉林市人,1937年生于吉林省东辽县,2009年9月3日因病去世。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演讲理论家和演讲活动家、演讲学教授。曾任吉林师范学院院长,《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中华“铸魂杯”获得者。被《[[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誉为“中国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报刊界的拼命三郎”。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杂志封面人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2年邵守义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演讲、口才与公关的刊物《演讲与口才》。他为《演讲与口才》确立的风格是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尤以“实用性”为主。《演讲与口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由1983年创刊时的2万份,发展到1988年创纪录的113万份,到今天基本稳定在100万份左右。此刊物在全国首届期刊评选中,名列综合文化类期刊榜首,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佳杂志之一,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成功原因== 《演讲与口才》获得如此[[成功]],那么她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关键就在于她是—— 一本导向正确、特色鲜明的期刊 在吉林省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邵守义两年多的精心筹备,1983年7月20日,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本研究说学理论和提高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专业期刊——《演讲与口才》,在北国江城吉林市正式创刊了。[[复旦大学]]演说学会致贺电称:“这是新中国演说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 一不靠以凶杀打斗、低级庸俗、荒诞猎奇的内容招徕读者,二不靠东拼西凑贩卖别人的思想和文章过日子,从创刊的那一天起,《演讲与口才》就制定了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为己任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原创首发,形成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四性统一”且重在实用的办刊原则。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要办好刊物,还必须始终坚持五个正确的导向,即正确的[[政治]]导向、正确的思想导向、正确的道德导向、正确的知识导向、正确的审美导向。 “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这是《演讲与口才》提出的口号,也是多年来致力追求的目标。这句话印在《演讲与口才》每期目录页上,鼓舞着无数渴望成材的读者。 《演讲与口才》的栏目设置紧扣“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容量大、覆盖广、[[信息]]新为特点,成为中国说学理论研究的中心、信息交流的中心。该刊设有“谈话技巧”、“交际指南”、“演讲艺术”、“论辩之道”、“行业口才”、“求职方略”、“演讲辞选登”、“说林广记”、“说坛快报”等九个大栏目,并采用大栏目套小栏目的[[格式]],如“行业口才”包括“教师口才”、“大学生口才”、“军人口才”等,突出了为特定读者服务的特点。 《演讲与口才》注重把说学理论和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帮助广大读者增长知识、提高交际、公关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了刊物的亲和力。它注重编发与百姓生活密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多就读者所关心或需要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使人读后受到启发,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求知、求用的目的。如《与职业律师开辩:我为打工仔讨公道》一文,讲了作者一段真实的辩论经历,我们从中看到了这位优秀辩手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战胜强大对手的智慧,切中时弊,发人深思。又如《善于就地取材,谈出十分精彩》告诉读者,交谈成功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最好的做法是就地取材,捕捉到交谈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金钥匙。 《演讲与口才》刊发的文章,平易而不乏文采、活泼而富有哲理。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和美的享受。文字幽默风趣,入情入理。尤其是文中的小标题很有特色。以2004年第10期的几篇[[文章]]为例,《毛泽东:妙想巧解趣说人名》一文有4个小标题:析字成趣,消除紧张情绪;联想成趣,创造宽松氛围;谐音成趣;点拨言外之音;敷演成趣,富含特定意蕴。《逆向思维能使你妙语连珠》有3个小标题:跟常人相反的思路,妙语惊人;跟对方相反的思路,妙语服人;跟自己相反的思路,妙语感人。这些小标题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对仗工整,形成气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们编辑出版了330多期杂志,刊发了近两千万字的文稿,努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实际,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创立了《演讲与口才》这个全国期刊市场上久享盛誉的品牌。 这20多年,国内期刊业迅猛发展,一些杂志经过一次次“跨越式”包装,似乎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而《演讲与口才》却一直在保持质朴风格的同时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现在,她已经拥有百万忠实的读者,成为广大有志[[青年]]“说辩的良师、交际的指南、公关的益友、求职的钥匙、成才的摇篮”。 《演讲与口才》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地发展壮大且长盛不衰,其运作方式有哪些特点呢?那就是,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 一场提高人们口语能力的“立体战争”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体现智慧,口才充满力量。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创办精品名刊的同时,《演讲与口才》不断拓宽着自己的战略领地,发动了一场提高人们口语能力的“立体战争”,打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 毫无疑问,《演讲与口才》杂志是这场战争的前沿阵地。可是孤立的阵地只能固守,却难以突破。于是,邵守义以《演讲与口才》这个主要阵地为依托,不断拓展新的阵地,相继创办了与杂志有关的多个[[教育]]和文化实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为了使更多的有志青年成为“国之瑰宝”,让他们言行俱佳,1996年,邵守义毅然创办《演讲与口才》的姊妹刊——《[[做人与处世]]》,她将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原则以巧妙生动的形式告诉读者,一经面世立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了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和谐美好,2002年,邵守义主编的《[[家长里短]]》杂志在北京出版发行。通过真实的故事向人们传播先进的家庭理念。 ——邵守义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拥有口才,为使广大口吃患者解除病苦,1984年,杂志社创办了演讲交际培训函授学院,直接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演讲、交际、公关人才,为几千名口吃患者解除了病苦。 一个个文化实体的创立,就等于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阵地,这些阵地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也培养了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和读者群,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演讲与口才”的内涵,使这一块金子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运动战== 通过一系列演讲大赛,推动全国演讲事业的蓬勃发展 要想打赢这场提高全民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战争,仅仅守住阵地是不够的,更应该主动出击!为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国演讲事业的蓬勃发展,发现和培养演讲论辩人才,23年来,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先后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税务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全国老龄委、中国记者协会、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先后举办了全国性演讲、论辩大赛27次。如: 1984年,该刊在[[吉林市]]举办了第一届“江城之夏”全国演讲大赛,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演讲大赛,它掀开了中国演讲活动的新的一页。 1986年,该刊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次电视演讲大赛,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演讲通过[[电视]]来转播,这使得演讲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感染力。电视演讲大赛这种全新的演讲形式由此被人们重视起来,全国各地开始纷纷效仿,蔚然成风。 1991年,该刊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宣传部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成才’演讲比赛”。 1992年,该刊与国家税务局在吉林联合举办了“全国‘税收与发展’电视演讲大赛”。 1992年、1996年,该刊与中国老年基金会在[[北京]]两次联合主办了“全国孝敬父母演讲比赛”。大赛弘扬了“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确提出“孝敬父母”是我国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 2000年以来,该刊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云南、[[湖南]]、[[海南]]等省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以“弘扬中华美德,共创世纪伟业”为主题的“红河杯”全国演讲大赛、以“诚信与发展”为主题的“东山学校杯”全国演讲大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全国演讲大赛等。 这些比赛,像一场场“运动战”,打出了影响,打出了气势,不仅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形式上也为全国同类活动提供了范例,如演讲比赛的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论辩演讲等形式,都是该刊率先探索成功的。有一位演讲专家曾和邵守义开玩笑说:“老邵,是你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舌头运动’啊!” ==基因战== 建立了我国新时期的说学理论体系 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很难[[成功]],也难以持久。为了建立新中国的说学理论体系,以指导提高全民族的口语水平,《演讲与口才》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86年12月,邵守义撰写了新中国说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实用演讲学]]》,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演讲学理论框架。它以新颖独到的见解、丰富详实的例证、深入浅出的阐述、生动活泼的文风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学术界、出版界的高度评价,许多大专院校把它作为演讲课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一年内再版三次,被推出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工人日报]]》等十一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发表了对该书的专题评介。被载入《[[中国出版工作年鉴]]》和《[[中国青年工作者年鉴]]》。《实用演讲学》一书问世后如此畅销,如此受重视为历年来国内出版的社科类新书所罕见。 他们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演讲全书]]》《[[交际学基础]]》《[[中国演讲史]]》《[[外国演讲史]]》《[[中外演讲名篇赏析]]》、演讲交际丛书、大专演讲交际学系列教材等50余部学术著作,为我国说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与口才》杂志从演讲、论辩、交谈、交际几个方面,发表了大量[[论文]],逐渐丰富了这一说学理论体系。 ==壮大研究队伍== 培养、建立和壮大了我国新时期说学理论研究队伍 1983年以来,该刊举办了一次全国高校演讲学理论研讨会,又先后举办了四期演讲学讲习班,500余人参加,培养了一大批说学理论研究骨干和演讲活动积极分子。 他们像种子一样被播撒向全国各地,在[[城市]]、在乡村、在校园,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继续传播,推动了全国各地尤其是各高校说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四次演讲理论讲座对说学理论的探讨和发展,对于演讲理论人才的大力培养,才使得今天中国的演讲事业如此生机勃勃。 ==建立知识框架== 建立了我国新时期大学演讲课的理论与知识框架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原国家教委的委托,邵守义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演讲学教材——《[[演讲学]]》。教师是培养人才、培养口才的“母机”,这部供全国师范专业使用的演讲学通用教材,为演讲学的普及,为演讲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高教出版社的委托,邵守义主编、出版了我国高校第一部演讲学教材——《[[演讲学教程]]》。这部演讲学力作,将演讲学理论知识全面引入了大、中学校课堂,将新中国的演讲学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中国演讲学教育的新纪元。 在《演讲与口才》的首倡和努力下,说学(演讲学、口才学、论辩学、交际学)逐步进入我国高校,成为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在大学里学演讲、作演讲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平常的活动;各种[[考试]]和考查中,口语表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各种人才的聘用考试,都增加了“说学”方面的内容…… 口语交际的内容还进入了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了中小学的必修课,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学生口语训练。 由于《演讲与口才》的努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重视。 综上所述,每一本杂志,每一篇文章,每一部教材,每一次研讨会,都像一粒粒充满[[生命]]活力的基因,在全国各地移植、传播、繁衍、生长,使中国演讲说辩的生态园四季长青,生机勃勃。 《演讲与口才》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地发展壮大且长盛不衰,其秘诀是什么?那就是,[[改革]],改革,还是改革—— ==改革成功典型== 一个在中国新闻出版界率先改革的成功典型 《演讲与口才》创刊伊始,一没有资金,二没有编制,怎么生存和发展,是摆在邵守义面前的一道难题。生逢改革的时代,他决心自主探索,为《演讲与口才》闯出一条改革之路。 1983年,当“包”字在中国[[农村]]初显威力,在部分企业刚刚落脚的时候,邵守义便毅然决然地把“包”字引进了杂志社,实行了主编承包责任制,主编对社内一切事务全权负责,具有编审发稿权、人员聘用任免权、财务管理支配权。 邵守义率先在杂志社内部实行一套聘用、奖罚、提拔、淘汰相结合的人事干部管理制度。他彻底打破工人与干部、全民与集体、资历、[[学历]]的界限,真正做到了人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杂志社员工中,有教授,有刚毕业的学生;有名牌大学毕业的,也有电大毕业的;有合同制的,也有临时聘用的。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其职位和收入只取决于一点——工作业绩。 杂志社取消固定工资制,实行“德、量、质三结合考评付酬法”,把竞争机制引入分配制度,彻底打破了多年来手捧铁饭碗的传统做法。所谓“德”,就是要求精神产品的生产者首先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所谓“量”,即指对每个职工的工作实行定额定量管理;所谓“质”,即指完成工作的[[质量]]。每月付酬时,要将德、量、质三方面综合考评,哪一方面出了毛病,在经济收入上都会有所显示。 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让竞争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到实处,从而空前激发了杂志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编辑部打破栏目所有制的界限,择优上稿,编辑人员责任心普遍增强。他们精心优化选题,积极组稿约稿,利用多种形式、机会宣传刊物和栏目,编稿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好稿源源不断涌来。据不完全统计,该刊已有《[[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等4篇文章被收入大中学校教材。 《演讲与口才》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和报刊界的极大关注。 1988年4月,《新闻出版报》分3次刊登了一组调查报告,介绍了《演讲与口才》杂志社的改革经验,并加编者按说:“这个杂志社的成功实践,明确地回答了在精神产品生产部门实行承包制,同样灵得很。”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英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主要传媒均在显著位置或黄金时段详细报道了《演讲与口才》杂志的改革举措和经验。 1988年8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邵守义主编作为唯一的特邀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向全国同行介绍杂志社的改革经验和成就,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1992年6月10日《[[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套红以“秘诀在于改革”为题,再次做了深入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盛赞这是中国报刊界“改革浪潮中的‘第一胎’”。 此后,全国十几家期刊的领导到《演讲与口才》杂志社求经问道;邵守义主编也多次应邀到一些省市介绍改革经验,并三次在新闻出版总署人才司举办的主编、副主编培训班讲课介绍经验。 没有改革,没有创新,就只能是一潭死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莫不如此。我们相信,《演讲与口才》会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创造更大的辉煌,为读者奉献更多、更精美可口的精神食粮。 《演讲与口才》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而且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他们在发展的时候,没有忘记回报社会。这是—— ==热心公益事业== 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 《演讲与口才》自创刊以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邵守义主编的带领下,《演讲与口才》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全心全意打造精品名刊奉献社会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造价值、回报社会”,是他们始终不渝的信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最热心;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他们最积极;弘扬社会正气、美德,他们最主动。 数字虽然枯燥,但数字又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还是来看一组数字吧: 2001年,通过吉林市总工会向下岗职工捐款20万元; 1996年,为援建[[吉林省]]渭津小学提供资金20万元;两年后又追加了1万元; 1991年,赞助吉林省残疾人艺术团10万元; 1996年,向[[西北]]贫困地区捐款10万元; 1997年,为援建河北贫困地区小学,提供资金5万元; 1994年,向吉林省残疾人协会捐款3万元; 1996年,向“[[希望工程]]”捐款1.65万元; 1998年,向吉林省特教学校捐款1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创刊23年来,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共为社会公益事业资助了近百万元。另外,还向历次全国性的演讲大赛投入了大额资金。 《演讲与口才》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地发展壮大且长盛不衰,靠的是精品[[意识]],靠的是深化改革,靠的是立体运作,更是因为她有着—— ==拥有领军人物== 一位锐意进取、敢打敢拼的领军人物 作为《演讲与口才》的领军[[人物]],作为我国著名的演讲家、演讲理论家、演讲活动家、改革家,邵守义教授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 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中华“铸魂杯”获得者; 不仅如此,全国多家媒体对邵守义[[教授]]进行了专访,并对他的业绩进行了重点报道: “东方之子”(中央电视台1996年7月15日); 《[[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光明日报]]》1986年9月3日头版,长篇通讯); 《[[报刊界,有一位“拼命三郎”]]》(《[[中国报刊报]]》1987年7月15日头版,长篇通讯); 《[[邵守义踏上了改革的不归路]]》(《[[中华英才]]》杂志1992年第20期); “关于新闻出版和高师教育改革的访谈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长达23分钟); 《人物》杂志封面人物(《[[人物]]》杂志1997年第7期); 据统计,23年来,共有50多家各类[[媒体]]报道过邵守义教授的先进事迹。 截至2006年元月,在GOOGLE、百度、雅虎三大搜索引擎中搜索,有关邵守义教授的网页分别达到2630、2270和1360个。 在演讲界,邵守义教授是一代宗师。他的演讲思想深刻,激情澎湃,语言生动,态势优雅,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大学师生、机关干部的热烈欢迎,几十年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吉林省委党校、玉门油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演讲1000余场,并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 邵守义思想敏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新闻出版、演讲教育、高师教育的改革和管理等方面闯出了新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发展动态== 《演讲与口才》2011年10月出版下半月刊(绿版),上半月刊为红版。至此,该刊已变为半月刊。 ==视频== ===<center> 演讲与口才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演讲与口才第1课:口才概述</center> <center>{{#iDisplay:g01660rf1ig|560|390|qq}}</center> <center>演讲与口才第5课:人际互动</center> <center>{{#iDisplay:g01660unej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返回「
演讲与口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