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53.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漳平市 的原始碼
←
漳平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漳平市.jpg|thumb|right|漳平市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7/03/15/14895597310.26002300.1070_ios.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3384097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漳平'''(古属漳州府漳平县,宁洋县),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介于北纬24°54′-25°47′,东经117°11′-117°44′之间,地处闽西的东大门,东毗[[永春]]、[[安溪]],南连华安、南靖,西邻新罗,北接永安、大田,外接厦门等闽南沿海发达地区,内联闽、粤、赣腹地。漳平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县,1990年撤县建市。通行闽南方言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74亿元,比上年增长7.5%。 2019年3月,漳平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f>[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2228258 漳平市] </ref> [[File:漳平市1.jpg|thumb|right|漳平市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7/ffa81b68dc8e44a2a6aed169c1bc6f5e.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8113129_100032211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历史沿革==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同年,明兵克福建,擒元末一度统治福建近4年的陈友定。改路为府,共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等八府。漳州路于1368年(洪武元年)改为府。龙岩县隶漳州府。 1471年(明成化七年),福建巡抚据龙岩县民林廷琥等建议奏闻获准,析龙岩县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五里置漳平县,属漳州。 1536年(嘉靖十五年)划出聚贤里置大田县。县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 1929—1934年曾建苏维埃政府,1949年6月21日解放。属龙岩专区(地区)。 1956年宁洋县撤销,县城双洋镇入属。 199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为福建省第九个县级市。 1996年11月成为省直辖市,由龙岩市代管。 [[File:漳平市10.jpg|thumb|right|漳平市10 [http://wmf.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03/20190319/b083feae20ed1dfaa3b228.jpg 原图链接] [http://wmf.fjsen.com/2019-03/19/content_22087550.htm 图片来源于文明风网] ]] '''行政区划''' 1990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漳平撤县建市(县级市),以原漳平县的行政区域为漳平市的行政区域。同年12月1日,漳平市正式成立。漳平市共设5个镇,11个乡,10个居民委员会,182个行政村,1703个村民小组。 2013年9月30日漳平市撤消西园乡、南洋乡,设置西园镇、南洋镇,辖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4个乡,26个居委会、176个村委会。 2017年,漳平市辖菁城、桂林2个街道,和平、拱桥、永福、溪南、象湖、新桥、双洋、赤水、西园、南洋、芦芝11个镇,官田、吾祠、灵地3个乡;共25个居民委员会,173个村民委员会,901个自然村。市人民政府驻菁城。<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历史沿革] </ref> [[File:漳平市2.jpg|thumb|right|漳平市2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7/02/20/14875940930.08458400.1705_android.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2317672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漳平,地处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三大山脉结合部。九龙江北溪横切中部,将漳平分成南北两半。地势由南、北向中部河谷倾斜,呈马鞍形。中部沿江两岸为漳平市地势较为平缓的河谷、丘陵地带。北部以新桥溪为界,东缘属戴云山脉南端的西南坡,西缘属玳瑁山脉的东南坡。两坡相向,构成狭长的新桥溪河谷地带。其东,戴云山支脉两支由大田和安溪入境,向西南延伸至九龙江北岸。两支脉间,形成溪南溪河谷地带。其西,有玳瑁山支脉由北部的永安入境,分两支向南延伸至南洋北部。两支脉间,有双洋溪蜿蜒南流,形成赤水、双洋等山间盆地。九龙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为博平岭山脉所盘踞。地势高峻,四周群山耸峙,下浙溪流经中部,形成平均海拔750米左右的永福山间盆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九龙江河谷趋降。 '''气候''' 漳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河谷地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为南亚热带气候。具有温热湿润,雨水充足,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垂直气候显著,干湿季节分明,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等特点。<ref>[https://yk.tuniu.com/trips/12584833 地理环境] </ref> [[File:漳平市3.jpg|thumb|right|漳平市3 [http://n.sinaimg.cn/spider2021219/618/w400h218/20210219/cbfa-kkciesr4026428.jpg 原图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2-19/doc-ikftssap6763814.s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漳平水资源丰富,境内溪流密布,河道坡陡流急,水域辽阔,水系发达,水质良好,九龙江北溪自西向东横穿漳平市中部,其支流呈叶脉状遍布漳平市。漳平市径流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8.7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万立方米,高于中国和福建省人均水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33万千瓦,已开发水能资源量32.49万千瓦,其中装机1万千瓦以上水电站7座。 '''矿产资源''' 漳平市是福建矿藏较丰富的市份之一,已发现有煤、石墨、铁、铅、锌、多金属、钨、锡、钼、铋、稀土及[[石灰岩]]、[[大理岩]]、萤石、[[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硅石、辉长——辉绿岩等矿产地近百处。以煤、石墨、铁、石灰岩、大理岩较丰富。经普查、勘探,新桥的大坑煤矿,赤水的挂山铁矿,岭兜的石灰岩矿,芦芝的大深铁矿,储量达千万吨至亿吨。 '''电力资源''' 至2004年底,漳平市电源总装机54.2万千瓦,其中火电(含余热发电)装机42.4万千瓦,水电装机11.8万千瓦。九龙江北溪贯穿境内,流域辽阔,支流密布,落差明显,水量丰富,漳平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29万千瓦。且丰富的煤炭资源也为火电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森林资源''' 漳平是中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之一。2018年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1.7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45.4%,其中人工造林更新面积1.4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80.3%,商品材产量13.52万立方米,下降6.9%。[1]漳平市及永福镇于2000年6月分别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杜鹃花之乡”。漳平作为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已形成速生丰产用材林、纸浆林、松脂林、毛竹、油茶等大型基地。林业经济是漳平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生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绝大部分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现存约3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蟒、白颈长尾雉、黑熊、水獭、麂、草鸮,棘胸蛙、穿山甲、猫头鹰、啄木鸟、灵猫、山羊、苍鹰、虎纹蛙、豪猪等。<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自然资源] </ref> [[File:漳平市4.jpg|thumb|right|漳平市4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7/04/19/14925699550.29527700.1592_android.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5544021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人口== '''美丽的九鹏溪''' 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汉民族迁入闽西腹地,起自晋永嘉之乱。此后中原板荡,历经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金兵犯宋、汉人多次南迁,部分移居漳平,与当地民族融合,逐渐繁衍。 据考,唐末有曹氏定居赤水香山。北宋有刘、陈、卢等姓移居新桥、菁城、永福、溪南、官田等地。南宋末年有李、林、官、邓、吕、张、黄、郑、傅、易、苏、颜、蒋、巫、俞等姓大量迁入。元明时有石、叶、余、凌、连、郭和杨、詹、麻、严、丘、洪、温、廖等姓入籍。清及清以后迁入的有吴、王、许、唐、范等姓。 迁入漳平的汉民,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随军戍边,留闽定居。其后裔逐渐繁衍移居漳平,如曹、陈、邓等姓;二是垦殖谋生,迁徙入籍,如刘、卢、郑等姓;三是为避战乱,流徙落籍,南宋后迁入者多属此类。 漳平户籍统计始于明正德七年(1512),其时漳平市有4951户,32583人。明嘉靖十六年(1537)划出聚贤里1512户合置大田县,实存3439户,33432人。此后因灾荒、战乱,明清易鼎,人口锐减逾三分之二,至清顺治仅存万人。雍正间推行“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政策。自雍正十二年至道光十四年(1734~1834)百年间人口以一繁十,由12180人猛增至137181人。至宣统三年(1911)再升至187723人,为封建时代最高年。进入民国时期,因兵连祸接,社会动乱,人口锐减。据28个革命基点村调查,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被国民党军队灭绝270户,逼逃79户,人口由4320人,减至2027人,减少过半。鼠疫自清光绪十四年(1888)传入,断续流行至1946年(民国35年),据不完全统计,染疫死亡者6000余人。1941年春,天花暴发,仅象湖杨美村染疫死亡几百人。1947年夏,山洪暴发,田园被毁,1.5万人无家可归。至1949年1月,漳平市人口仅剩76041人,比1911年净减111682人,减少近五分之三。整个民国时期的人口再生产,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负增长趋势。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再生产出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迅速增长的总趋势。1956年增至10万人,1976年逾20万人,1990年达25万余人。比1949年底76096人,增长2.4倍。 人口自然增长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1949~195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7.1‰上升至25.9‰,出现第一个高峰期。 1958~1961年,因自然灾害和“左”的失误,自然增长率由20.4‰降至1961年的5.6‰,为低谷期。 1962~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好转,出现大规模补偿性生育,出生率由20.4‰猛升到48‰,自然增长率由5.6‰直升到40.6‰。出现第二个高峰期。 1966~1973年,人口继续增长,出生率在32.9‰至43‰之间,自然增长率高居在27.4‰至35.6‰之间。 1974~1990年,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全面落实,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控制。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上控制在20‰以下。最低的1988年降到9.67‰。13年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5.98‰。人口再生产逐步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健康发展轨道。 截至2009年12月,漳平人口由16个民族组成,主要少数民族为畲族。以汉族居多,畲族次之,回族、苗族、壮族、满族等14个民族共300余人。漳平人主要为河洛裔闽南人口,亦有部分客属。河洛即黄河、洛水两流域,闽南人自河洛移入,因此闽南人亦称为河洛人。根据黄瀚所作的田野调查,漳平约有客家人口5000人,占漳平市人口的1.8%,他们的祖先来自闽西和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仍保留着客家语言、生活习俗等,犹如一个个“方言岛”,分布在双洋、南洋、官田、赤水四个乡镇。此外,还有数量不少在漳平工作学习的客家人。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2万人,出生率12.2‰,死亡率6.6 ‰,人口自然增长率5.6‰,城镇化水平为56.1%。<ref>[https://bbs.pcauto.com.cn/topic17604076.html 人口] </ref> [[File:漳平市5.jpg|thumb|right|漳平市5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2/fc992147460f455887e38d0bdcf9d431.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13472487_480173?sec=wd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经济建设== '''综述''' 新中国建立前,漳平交通闭塞,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大部分资源未能开发利用。劳动人民靠简陋的工具从事以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活动,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下,加上封建地租剥削,多数人难求温 饱。工业仅限于手工业生产,城镇为零星分散的手工作坊,农村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产量低。40年代末,创办2家私营小电厂和1家印刷厂。1949年底漳平市工农业总产值1259万元,人均154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90万元,占86.6%,粮食总产量21981吨,工业总产值169万元,占13.4%。商业,运输邮电和建筑各业都很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至1949年底,漳平市社会总产值1375万元,人均168元,国民收入984万元,人均120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万元,人均18.30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漳平人民经过3年恢复时期和7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艰苦努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贫穷落后的状况有很大改变。虽然,在各个历史时期曾经受左倾错误的干扰,但总的来说,建设成就还是巨大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漳平市国民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50年~1952年,剿匪反霸斗争取得胜利,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土地改革全面完成,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发展手工业生产;成立粮食、百货、专卖、纺织品等国营商业企业,恢复私营商业,促进商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漳平市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2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1569万元,比1949年增长14.11%,年递增4.7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7万元,增长38%。 1953~1957年是第一年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漳平市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城乡经济日趋繁荣。1957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3399万元,比1952年增长116.6%,年递增16.72%,工农业总产值3017万元,增长108.5%,年递增15.83%,其中工业产值454万元,增长165.5%,年递增21.57%,农业产值2563万元,增长100.86%,年递增14.97%,粮食产量37247吨,增长30.32%,年递增5.4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69万元,增长223.19%,年递增26.44%。 1958~1965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和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下半年漳平市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五风”严重泛滥,实行高指标、高征购,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1959年漳平市进入3年经济困难时期,当年漳平市粮食总产27177吨,比1958年减少22.3%,而粮食征购实际入库达13712吨,比1958年征购数增加39.36%,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51%。农村人均留粮仅138公斤,农民生活严重困难,普遍发生水肿病。1960、1961年连续2年减产,商品缺乏,市场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人民缺吃少穿,非正常死亡增多。1961年漳平市粮食总产量20803吨,比1957年减少44%,比1949年还低5.36%,生猪年末存栏数9610头,比1957年减少76.8%,比1949年减少40%。 1960年冬,漳平市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1962年农业生产有所回升,但仍低于1949年水平。1963~1965年,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整顿工业企业,分别不同情况,实行关、停、并、转,扭转企业的混乱局面,恢复和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经历了严重挫折、整顿恢复和逐步提高的艰难过程,到1965年基本恢复并开始新的发展。是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4915万元,比1957年增长44.6%,年递增4.72%;工农业总产值3559万元,增长112.12%,年递增10.49%;其中工业产值1073万元,增长136.34%,年递增11.35%;农业产值2486万元,增长116.55%,年递增10.14%;粮食产量34060吨,下降8.5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97万元,增长63.98%,年递增6.38%。 1966~1975年是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党政机关受冲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陷于瘫痪,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农业生产放任自流,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由于广大群众自觉地以各种方式抵制“左”的错误和无政府主义的干扰和破坏,坚守生产岗位,维护生产秩序,特别是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对经济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75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9621万元,比1965年增长95.75%,年递增6.95%;工农业总产值7441万元,增长109.08%,年递增7.65%,其中工业产值3863万元,增长260%,年递增13.67%,农业产值3578万元,增长43.93%,年递增3.71%,粮食总产量57527吨,增长68.9%,年递增5.38%,生猪年末存栏数53017头,增长44.9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38万元,增长104.1%,年递增7.39%。 1976~1980年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漳平市上下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农村逐步放宽对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限制,开展多种经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上,进行企业整顿,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产品产量有很大提高。乡镇工业和村办工业蓬勃发展,漳平市工业建设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商业方面,改变经营作风,增设商业网点,开放农贸市场,搞活商品流通,漳平市经济逐步繁荣。1980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14528万元,比1975年增长51%,年递增8.59%,工农业总产值10761万元,增长44.62%,年递增7.66%;其中工业产值5814万元,增长50.5%,年递增8.52%。农业产值4947万元,增长38.26%,年递增6.7%,粮食总产量76467吨,增长32.9%,年递增5.86%;生猪年末存栏数59742头,增长10.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348万元,增长94.28%,年递增14.21%。 1981~1990年是第六、第七年五年计划时期。1981年开始,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农业结构通过合理调整,逐步改变过去只抓粮食,限制多种经营的倾向。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2年后,在县城开始由点到面地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职责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使工业生产稳步上升。漳平市国民经济全面高涨,呈现繁荣兴旺的好势头。1990年,漳平市社会总产值36433万元,比1980年增长150.78%,年递增9.63%,工农业总产值28883万元,增长168.4%,年递增10.38%,其中工业产值20110万元,增长245.89%,年递增13.21%,农业产值8773万元,增长77.34%,年递增5.9%,粮食总产量87251吨,增长14.1%,年递增1.32%;生猪年末存栏数78031头,增长3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185万元,增长272.24%,年递增14.05%。 1990年与1949年相比较,社会总产值增长25.5倍,年递增8.32%,其中:农业增长7.05倍,年递增5.22%,粮食总产量增加2.97倍,年递增3.42%;工业增长118倍,年递增12.36%;建筑业增长44.14倍,年递增9.75%;运输邮电业增长89.43倍,年递增11.61%;商业饮食业增长61.73倍,年递增10.62%。1990年漳平市国民生产总值20914万元,比1949年增长19倍,年递增7.57%;国民收入18036万元,增长17.33倍,年递增7.35%。 201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74亿元,比上年增长 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1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18.68亿元,增长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5678元,比上年增长7.5%。 2018全年财政总收入(含车购税口径)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25亿元,增长21.2%;地方财政支出22.48亿元,下降6.1%。 [[File:漳平市12.jpg|thumb|right|漳平市12 [http://n1-q.mafengwo.net/s13/M00/01/2A/wKgEaVxym4eAQyZRAA1RTA-Bd-s36.jpe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1941598.html 图片来源于马蜂窝网] ]] '''第一产业''' 漳平气候温热,雨水充足,农业资源丰富。漳平市现有农业用地394.1万亩,占漳平市土地总面积的88.3%。其中耕地17.7万亩,林地(含草山)372.55万亩,水面3.84万亩,分别占农业用地的4.5%、94.53%和0.97%。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不足,严重缺钾;耕层浅薄;易受旱涝威胁。林地土质较好,种果栽茶皆宜。草坡和林间隙地水草丰茂;水域除九龙江河段污染稍重外,其余水质较好,适宜发展养殖业。历史上素以种植水稻、甘薯、豆类为主,蔬菜、茶叶、甘蔗次之,还有水果、花卉、烟草等。畜禽以饲养猪、牛、鸡、鸭为主,羊、兔次之。淡水鱼类多为天然繁殖,人工养殖品种极少。 新中国建立以前,农民长期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方式原始,耕作粗放,技术落后,经营单一,生产力发展缓慢。农民终年劳累不得温 饱。至1949年,粮食总产仅21981吨,农业总产值10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35元。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到1957年,粮食总产达37247吨,比1949年增长69.45%,人均纯收入达57元,比增62.9%。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粮食连续4年减产。1961年粮食、畜禽总产均低于1949年水平。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产44.2%,家畜减产65.3%,家禽减产37.6%。后经国民经济调整,始有所回升。到1965年粮食和家畜分别比1961年增长63.7%和1.62倍,但仍低于1957年水平。“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唯生产力论”,评“政治工分”;强调“以粮为纲”,限制多种经营;劳动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工效低收入少,粮食虽有增长,但农业总产值连续10年徘徊在2600—3500万元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71元之间浮动。 1980年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特别是1981后,在粮食生产方面,推广杂交水稻,改革耕作制度,实施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加强水肥管理,开展植保专业承包等一系列措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得到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增加农业投入,普及农技知识,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总产值获得大幅度提高。1990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4070万元提高到8773万元,增长1.16倍;粮食总产量由69823吨提高到87251吨,增长24.96%;水果由990吨增加到6760吨,增长5.83倍;茶叶由128吨增至463吨,增长2.62倍;烟叶由12吨增至734吨,增长60.2倍;猪牛年末存栏数由66923头增至91508头,增长36.74%;家禽由43.56万只增至50.76万只,增长16.53%;鱼类由30吨增至477吨,增长14.9倍。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的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36.71%,上升到1990年的53.5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元增至746元,增长4.53倍。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7倍,粮食总产量增长2.97倍。人均纯收入增长20.3倍。在改革开放中,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村出现许多种植、养殖专业户。1990年漳平市有柑桔专业户2686户,茶叶专业户124户,养猪专业户37户,水禽养殖专业户300户,养鱼专业户60户,花卉专业户550多户。仅花卉一项,年创收400余万元。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由2.2亩下降为0.68亩,低于全省和全区的平均占有量。农业生产条件虽有较大改善,但防灾抗灾能力仍然不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机械化程度都还较低,农业结构还不很合理,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仍然很低。这些都是农业面临的新问题。 2018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比例为59.3: 15.1: 19.6: 3.5:2.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43万亩,比上年下降1.2%;粮食产量5.80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稻谷产量5.52万吨,下降0.1%。 [[File:漳平市13.jpg|thumb|right|漳平市13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7/74441ef3a76a446a8c49d7131f93a2f3.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1681841_99908934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第二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夕,漳平漳平市仅有2家私营碾米房、1家火电厂和1家私营文具印刷店,以及城关个体食品加工业30家、缝纫业11家,竹、木、棕制作业50家和金属制作业16家。1949年的工业总产值达16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259万元的13.4%。 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兴办国营和集体工业,并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41年来,漳平工业发展大致可分7个“五年计划”时期。50年代初期,人民政府接收了漳平青年电厂,试办手工业社(组),着手恢复和发展工业、手工业生产。1952年,漳平市工业总产值171万元,比1949年增长1.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稳步发展,先后组建印刷厂等5家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兴办化工等3家县属国营工厂。改造组成33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1957年,漳平市工业总产值454万元。占县工农业总产值1602万元的28.34%,比1952年增长1.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1.57%。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年)。在“大跃进”中,漳平市人民为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状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办工业、大炼钢铁”运动。但由于领导者受“左”的影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马,办起冶炼、采煤、采铁矿等13家工业企业。特别是在全民大炼钢铁中,忽视质量和经济效益,乱采乱伐,矿产、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先后关停10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省、地办的冶炼和铁矿也下马停办。但在漳平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仍取得一定成绩,至1962年有国营工业企业17家(其中省、地属4家),集体企业38家(其中二轻17家),乡镇企业8家。漳平市工业总产值为98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1.59%,比1957年增长1.18倍,年平均递增16.85%。 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年),贯彻调整国民经济方针,工业生产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漳平市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全民13家(省、地属4家、县属9家)、集体30家(二轻属25家)、乡镇工业企业10家,职工2979人,工业总产值107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1%,比1962年增长8.5%,递增2.75%。 第三年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漳平市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68年间,受“停产闹革命”的影响,生产秩序和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管理混乱。1968年底,漳平市工业总产值降至1125万元,比1966年下降11.9%。1969年后,由于广大职工坚持生产岗位,维护生产秩序,克服种种干扰和破坏,使工业生产开始回升。1970年,漳平市工业总产值达251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3%。比1965年增长1.34倍,年平均递增18.53%。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年),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工业生产有了起色,特别是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对工业进行全面整顿,建立和恢复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了生产发展。是年底,漳平市工业总产值达3863万元,比1970年增长53.9%,年平均递增9%。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漳平市工业生产出现稳步上升的好势头,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工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漳平市共有工业企业64家,总产值为581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比1975年增长50.5%,年平均递增8.52%。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漳平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工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制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对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并扩建和新建了水泥、面粉加工等一批企业。特别是乡(镇)村办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1985年,漳平市共有工业企业132家,工业总产值达861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4942万元的57.65%,比1980年工业产值增长48.16%,年平均递增8.18%。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县继续深入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使工业较同步发展,门类也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产、供、销、运较配套,网点遍布城乡,国营、集体、“三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资)、个人办的工业企业较协调发展。 1990年底,漳平市工业总产值达20109.55万元,占漳平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8883万元的69.62%,比1985年8614万元增长133.45%,年平均递增18.48%。 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 2018年年末全市141家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可比增长9.9%,工业产品销售率95.9%,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资源型工业与非资源型工业产值比例为70:30;本市级工业与中央、省属工业产值比例为90.7:9.3。 2018年,轻纺、矿冶、建材、机械等工业产值分别增长7.5%、8.0%、45.7%、17.7%;能源、化学、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2%、19.2%、15.1%。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308.1,绝对值同比上年增加53。 2018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6.19亿元,增长7.2%。全市33家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39.45亿元,增长66.6%;商品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03万平方米,增长1.1%;竣工面积14.05万平方米,下降52.6 %。 [[File:漳平市14.jpg|thumb|right|漳平市14. [http://n1-q.mafengwo.net/s13/M00/01/28/wKgEaVxym4aAMsM5AApggwnB3CI85.jpeg?imageView2%2F2%2Fw%2F700%2Fh%2F60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 [http://www.mafengwo.cn/photo/64547/scenery_11941598/433491317.html 图片来源于马蜂窝网] ]]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4.7%;房地产开发投资10.75亿元,增长36.4%。 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5%。 2018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99万平方米,增长20.0%,商品房销售额13.21亿元,增长40.2%。城市棚户区改造410户、征收面积5.14万平方米。 2018年,全市83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11亿元,其中:红狮矿山生态皮带长廊项目、黑猫轮胎年产5500万条丁基胶内胎项目、乔光压敏电阻生产项目等56个项目进入动工建设;协龙色纱特种丝生产项目、南龙铁路漳平西站站前广场及停车场、红狮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及城市垃圾等48个项目竣工投产。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7.06亿元,主要有城区中学改造提升项目、完善城市路网工程 、九龙江北岸及东山公园景观道、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工程 、城东片区湖库水系综合治理(高水高排)工程等项目。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0.37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38.54亿元,增长6.2%。 2018年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个,新增合同外资金额1.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9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4.88亿元,增长4.9%。 '''旅游业''' 2018年全年旅游总收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接待游客372万人次,增长25%。成功举办樱花节、水仙茶文化节、西园红糖节、拱桥荷花节、吾祠鱼米狂欢节等活动。 '''金融和保险''' 2018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4.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4%。 2018年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6亿元,增长17.8%,财险保费收入6934万元,增长12.3%。支付各类理赔3521.28万元,其中寿险理赔1023.79万元、财险理赔2497.49万元。<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经济建设] </ref> [[File:漳平市6.jpg|thumb|right|漳平市6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7/03/05/14887065120.24102700.1352_android.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2922147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漳平在北宋时已有少数乡村开办私塾。建县时开办县学,私塾、书院随之渐增。及清,漳平市有书院13所,较大乡村办有社学、义学,私塾遍及城乡。但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风不盛,中式者不多。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封建儒学渐为新学所替代。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文理兼学,科学渐兴。1923年(民国12年)始办初中。1926年(民国15年)始办初级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开始萌芽。其时,地方不宁,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且多数学校时办时停。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漳平市仅有初中2所,小学43所,幼稚园1所,共有在校学生(含幼儿)5489人,教职员149人。在漳平市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者仅占2.6%,小学程度占21.6%,文盲、半文盲高达75.8%。 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校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的同时,普遍兴办冬学、民校,掀起扫除文盲热潮,并创办干部、职工业余学校。到1957年,小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比1949年秋增长3.26倍和3.3倍,中学在校学生数增长1.95倍。其中高中有学生217人。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脱离实际,盲目办学,至1960年新办中小学35所,206个教学班,教师净增297人。加上重社会劳动,轻课堂教学,教育质量下降。1962年,经整顿,压缩全日制学校38所共410个教学班。裁减教学水平低的教师521人,使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分别由1960年的14%和30%,提高到1962年的64.4%和61.36%。接着,贯彻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加强课堂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创办一批工读、耕读学校。教育事业得到健康、稳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开展“大批判”,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受批斗,部分校舍被占用,设备遭破坏,工读、耕读学校被停办。1968年,中小学复课后,派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代表进驻,领导和管理学校。在教师奇缺、设施不全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中学,要求小学办初中,初中办高中,教师被层层拔高使用。至1976年,完全中学由1所增至19所,有59所小学附设有初中班。在校中学生由1222人剧增至10271人,增长7.4倍。出现数量剧增,质量剧降的严重情况。 1978年后,经拨乱反正,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同时,采取措施,缩减高中,充实初中,调整小学附设初中班,有计划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县、乡、村分级管理体制,调整中学教育结构,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增加教育拨款的同时,大力倡导集资办学。1981~1990年间,县财政共拨教育经费5250.5万元,为前30年总和的2.92倍。社会集资2918.64万元,占同期财政拨款的55.59%。被省、地评为集资办学先进县。10年间,新建扩建校舍5.7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的物质待遇。1985年,经地区验收,以一类标准提前两年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少青壮年无盲率达92.14%,宣布为基本无文盲县;1989年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8%,位居全省前列,被省评为幼儿教育先进县。 1990年,漳平市有普通中学22所,225个教学班,在校生10093人,比1949年秋增长28.7倍;职业中学3所18个教学班,在校生674人;中专2所5个教学班,在校生364人;小学444所1355个教学班,在校生28866人,比1949年秋增长11倍;幼儿园115所344个班,在园幼儿9578人,比1949年增长227倍。 2018年全市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11693人,其中高中生4091人,初中生7602人;小学42所(完小),在校生19763人;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1074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8人。高考应届本科上线940人,本科上线率75.3%,其中本一上线393人,上线率31.5%,比去年增加4.6个百分点;总分600分以上82人。 '''文化事业''' 2018年年末全市有影院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图书总藏量12.9万册;博物馆1个,藏品2467件。开展送书下乡活动,赠书200多册,发放科普宣传材料500多份;开展各类读者活动9次,举办公益图片展4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书活动。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1%。 '''医疗卫生''' 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4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2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8人,护士、护师506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303张。 '''体育事业''' 2018年,在福建省运会中,漳平市共有61名运动员参加13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金牌11枚、银牌2枚、铜牌7枚。2018年,举办篮球赛、气排球赛、乒乓球赛、龙舟赛、老年人门球赛等一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漳平(永福)乡村半程马拉松赛、龙岩市第五届羽毛球文化节漳平赛区比赛等系列赛事。 '''科学技术''' 2018年全年争取省级科技项目立项 1个、龙岩市级科技项目立项 8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82件,其中实用新型436件,外观设计40件,发明6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49件,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为2件/万人。现有13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比上年新增6家;4 家企业新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被列入省级创新型企业。 2018年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福建省著名商标33件,龙岩市知名商标47件。完成全市210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计量器具0.23 万台(件)检定;开展食品、餐饮、药品、医疗器械 、化妆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等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出动执法人员6千多人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经营使用单位236家次,电梯使用单位95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2件,罚没149.9万元;完成快速检测4326个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450个批次,配合省、龙岩市局完成食品安全抽检120个批次,完成茶叶、水样238批次专项免费检测的抽样送样工作。 '''邮电通信''' 2018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843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47万元,比上年增长7.2%,电信业务总量5387元,增长4.2%。年末宽带用户9.32万户,增长17.4%;固定电话用户5.39万户,增长4.3%;移动电话用户25.47万户,增长2.8%。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47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82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49元,增长9.1%。 '''社会保障''' 2018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7599人;现有存量个体工商户20333户。城镇新增就业156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9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 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14.2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5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44万人。 '''资源环境''' 2018年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584公顷,绿地率38.9%,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58公顷。 2018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5个,省级生态村43个,龙岩市级生态村114个,永福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0.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1.9%。城区空气优良比例为99.7%,与上年同期持平;九龙江流域出境华安西陂国控断面平均水质保持在Ⅲ类水标准,境内九龙江北溪断面、支流断面和小流域断面水质均保持稳定;城区两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 2018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8起,比上年同期下降25%,死亡6人,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5人;建筑施工事故1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3,无较大生产安全事故。<ref>[http://sc.sina.com.cn/news/m/2016-05-13/detail-ifxsenvm0342365.shtml 社会事业] </ref> [[File:漳平市7.jpg|thumb|right|漳平市7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322/6991ba89b993452db6a497374af3bf4a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65004474_395860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交通建设== '''综述''' 2018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4.83万人,下降10.1%;铁路货物发送量124.20万吨,增长4.4%。公路客货运周转总量59563万吨公里,增长6.1 %;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6525万人公里,下降7.8%;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58911万吨公里,增长6.3%。 2018年,公路总里程2556.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6.55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1.03万辆,增长5.8%,其中汽车类4.16万辆,增长8.9%,小型类汽车3.68万辆,增长10.9%。 '''公路''' 漳平境内多山,明清及至民国,陆路交通闭塞。民国时期虽多次筹建公路,仅成几段路基,因经费缺乏或被贪污而告停。竹木、纸、茶等土产品外运和食盐、布匹、海产品的输进,主要靠九龙江及其支流运送,不通舟楫的山区,以人力挑运为主。 '''漳平公路 铁路''' 1955年兴修漳平至龙岩公路,次年通车。1957年修通漳平至永福公路。1958年漳平市各乡(镇)掀起修路热潮,县乡简易公路初具规模。1963年省道福三线横穿中部。此后县乡公路不断延伸,专用公路也开始修建。1973年省道围禾线横穿南部,境内通车里程达534公里,实现所有乡镇和半数行政村通公路。1978年后按工程技术标准修建新路,改造旧路,线路迅速扩展,质量普遍提高。至1990年漳平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44.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66公里,沥青油路126.5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8.5公里,96%的行政村已通公路,居全地区之首。省道岭和线纵贯南北,福三线和围禾线横穿东西,并向各乡(镇)辐射,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莆永高速公路是福建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的简称,是海西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漳平市溪南,和平,西园漳平段设溪南、西园互通。于2012年9月28日, 莆永高速公路漳平到龙岩段正式通车 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段起点位于漳平市官田,经桂林、芦芝、和平、新桥,终于漳平市与永安市交界处。全长约80.83公里,投资估算约为76亿元。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米,设计速度80km/h,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公路-Ⅰ级。龙岩境内设置漳平南、新桥、和平枢纽等3处互通式立交。预计2015年 '''铁路''' 1957年鹰厦铁路贯通漳平南北。1961年漳龙铁路开通至龙岩,次年漳泉铁路通车至大深,后延伸到安溪剑斗。1990年境内铁路通车里程120.9公里,约为全省的十分之一。其中正线109公里,专用线11.9公里。线路穿越5个乡镇,沿线共设11个车站。其中漳平站由原9股道扩建为22股道,升为二等编组站,成为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站,担负着闽西南及粤东、赣南部分县市的旅客集散和货物中转任务。自1988年鹰厦线电气化工程永安至漳平段开通后,客货综合运力较前提高一倍以上。1990年境内各站货物发运量91.94万吨,到达量69.61万吨,分别比1976年增长25%和30%。客运量72.39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74%。漳平站日运货物列车24对,旅客列车8.5对。全年装卸货物18404车皮,比1978年净增11096车皮,增长1.5倍。 南三龙铁路于2013年12月10日,南三龙铁路扩能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南三龙铁路总工期4年,预计于2017年底完工。南三龙铁路从在建的合福铁路南平北站引出,经沙县、三明、永安、漳平,至漳龙铁路引入龙岩。漳平设双洋站、漳平西站。 内河航运自60年代后逐渐为陆路运输所取代,1990年剩有民船257只,多为农用运输。 新中国建立41年来,漳平已成为闽西南交通重镇,为发展漳平和闽西南经济起着重要作用。但仍有7个行政村未通公路,县乡公路等级标准不高,盘山险道多,抗灾能力差,运输能力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漳平经济的发展。<ref>[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5-07/11/content_2592271.htm?node=107 交通建设] </ref> [[File:漳平市8.jpg|thumb|right|漳平市8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133930919/0/0 原图链接] [https://kuaibao.qq.com/s/20190530A0969C00?refer=spider 图片来源于看点快报网] ]] ==名胜古迹== '''漳平杜鹃花''' 桂东洋森林公园:漳平市桂东洋森林公园位于漳平市官田乡桂东村内,景观以其“稀”、“秀”、“幽”、“旷”为显著特征。风景区所属的桂东山主峰火烧岭头山海拔1530.3米,为当地第一高峰,雄伟的山势与变幻莫测的云雾刚柔相济;山里溪涧幽邃、植物茂盛,是闽西南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漳平市北部,包含如下景观:马山、紫云洞山、宁洋古城、天台山、宁洋溪。九鹏溪风景区,位于漳平市南洋乡,于2005年5月1日开园,是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2008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景区。 王景弘故里:古称“香山”、“风寮”。香寮村地处漳平市西北部的赤水镇,曾产生宋代高僧慧真祖师、道教教主曹泗公、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和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苏阿普、隐士王镜等杰出人物。<ref>[https://m.jqw.com/baoxian/item-1822140.html 名胜古迹] </ref> [[File:漳平市9.jpg|thumb|right|漳平市9 [http://sm.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70831/708bcda2490f1b11ae2814.jpg 原图链接] [http://sm.fjsen.com/2017-08/31/content_20074158_3.htm 图片来源于东南网] ]] ==地方人物== 王景弘的故里,王景弘与郑和同舟共济完成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在郑和逝后又奉命独自率领船队完成八下西洋,他成为我国航海史上与郑和齐名的杰出航海家、外交家。 陈性初原名庆善,字嘉祥。1871年出生于漳平,1902年赴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创立华侨智育会作为宣传革命的活动阵地,辛亥革命胜利后,募款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新政权。他身居海外,心系中华,发起组织会馆,创办《工商日报》,倡导兴学,开发民智,热心公益事业,毕生为华侨与当地劳苦大众服务。抗日战争爆发后,怀着“请缨有志愿从戎,余心爱国贯始终”的激情,竭力为支援祖国抗战而操劳奔波,成为著名爱国侨领之一。1939年夏,68岁的陈性初毅然回国行慰劳抗日将士事宜,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昆明。 陈开路(1912-7~2003-6-2),原名陈光照,漳平市西园乡前洋坪村人。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纵队特务连勤务员、红十二军六八八团战士、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机枪连班长、排长、红一军团二团连长。曾进中央特科学校第五期学习。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在1933年8月的温坊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全团大会上受表扬。在1935年9月的直罗镇战斗中,因作战有方,受军团首长表扬。1936年3月,率领全连苦练军事技能,在全师政治军事竞赛中获得练兵优胜旗。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一期学习。后任红一军团一师十三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独立团二营营长、挺进军十一支队六团参谋长、晋察冀五分区二十六团副团长、晋察冀四分区二十六团团长、晋察冀独立旅副旅长等职务。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和平汉线等战役战斗。在平型关战斗中,他头部负伤仍率领部队与日军搏斗。1942年,在东寺战斗中,他右锁骨被弹片打断,伤势稍愈后又投入坪山、会舌战斗,取得胜利,缴获日军山炮一门、机枪3挺,受到华北军区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独立旅副旅长、补充兵团一旅旅长、四野补训四师师长等职务,参加了巩固东北、进军关内、解放华北和平津战役以及解放汉口、广东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十八师第一任师长、广东省公安总队司令员、广西容县军分区司令员和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曾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五届人大代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四届区委常委,为广西社会主义建设和繁荣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积极贡献。1980年10月离休。 陈开路于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章。2003年6月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易鸿杉(1976-3~1994-3-13),漳平市溪南镇下林村人。1994年3月13日,为抢救意外落水的两位村民,英勇献身。 近代的郑超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早年赴法学习时与邓小平同志成为室友,之后与邓小平有关的许多记录都是通过他的回忆编写而成的。他一生中写过很多文章、书籍,还翻译过苏联的共产主义著作,其中《共产主义ABC》对邓小平产生过很大影响。此外,漳平还有“开一邑文教之先”的刘棠、著名理学家曾汝檀﹑陈祖康等知名历史人物。<ref>[http://www.greenchina.tv/news-3324.xhtml 地方人物]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漳平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