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5.1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潼关踩高跷 的原始碼
←
潼关踩高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潼关踩高跷</big> ''' |- | [[File:80034657687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7908/20160713155404-207910552.jpg/8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3507678&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7908%2F20160713155404-207910552.jpg%2F80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所属地区:陕西 · 渭南·潼关县 遗产编号:III-29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遗产级别:省 申报人/申报单位:[[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容介绍== 潼关踩高跷(6张)五虎张高跷一般都在年节及重要的庆典活动中演出,其规模可大可小,较为灵活,多则一二百人,少则十数人。在人物扮演方面,一般分“文跷”和“武跷”两大类,均仿照传统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根据剧情需要手持各种道具,排成男左女右两行(或四行)在雄浑的鼓乐伴奏下,踩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翩翩起舞,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一些演技高超的演员还会表演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下腰、劈叉、鹞子大翻身,鲤鱼打挺、扑蝶,原地旋转3600以及叠罗汉(造型)等。所有这些精彩的表演,常常博得观众的惊叹和称赞。这些行家里手们能够把这些高难动作做得既精彩又干净利落,这真是他们的一手“绝活”。还有民间鼓乐南瓜蔓。喜剧杂耍博得观众阵阵掌声。[3] ==主要特征== (1)因其随着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故对民俗活动有很强的依存性。 (2)因其内容多取材于古曲戏剧,故其发展与戏曲的发展具有同步性。 (3)其取材和演练比较灵活所以具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4)因其相伴的鼓乐和表演步法多与秧歌类同,故亦可称其为“木棍上的秧歌舞”。 (5)在演奏时,以鼓乐指挥,故其有以鼓振节的导乐性特征。从而也产生了豪放、质朴、振奋人心的特征。 (6)潼关县五虎张高跷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他不同于东北等到其他地区的高跷,它的踩艺高而悬;如东北高跷其跷腿仅高50cm,而我们的跷腿最普通的也要高到150cm。特别是那些特技演员的跷腿竞要高达180-200cm.。在这么高的木棍跷腿上要作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这实在需要有高深的功夫和高超的技艺的。 ==主要价值== (1)学术价值:目前在国外也有了高跷这种舞蹈形式,可见抢救和保护它将对全国乃至世界这一舞蹈艺术的丰富、完善都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实用价值:抢救、保护高跷这一艺术形式,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渊源== 高跷亦称“木棍上的秧歌”。它在五虎张村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列子]]》一书中就有记载,但在口头流传的可靠记载中,五虎张的高跷始于明代,成熟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其后日趋兴盛。直到鸦片战争中的50多年,其活动一度衰落。民国初年又有所复苏,特别是到抗日战争中及抗战胜利后,驻该村的抗日军队受民众的影响也大搞踩高跷活动,较长时间形成军民联欢,尤其是抗战胜利后的庆祝活动中,高跷这一活动形式也曾一度达到高潮。建国后,在党的“双百”文艺方针指引下,五虎张高跷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近些年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及该村的一些文艺带头人的重视和努力,其演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原来的广阔场地表演升华到2005年的《[[华山魂]]》第九章“天地社火”的舞台表演,受到渭南市领导及专家们的赞扬。 ==相关物品== 五虎张高跷表演中所用器具分为如下两类: 1、仪仗队:彩旗五、六十面:大鼓两面,小鼓八面,组成鼓群,铜锣二十面,饶二十副;三眼枪十杆;彩车五辆组成开路仪仗队。 2、表演队:用杨木或柳木做成圆形或扁形的高跷腿子上涂油彩,以求美观,一副腿子配一副绑带。<ref>[http://www.wenwuchina.com/article/201719/289047.html 潼关踩高跷]中国文物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14 舞蹈音樂]]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潼关踩高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