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4.2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澳洲盜龍屬 的原始碼
←
澳洲盜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澳洲盜龍屬'''<br><img src="https://www.tanmizhi.com/img/allimg/09/22-20091G25011N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anmizhi.com/html/17953.html 圖片來自tanmizhi]</small> |} '''澳洲盜龍屬'''(屬名:''Ozraptor'')是[[獸腳亞目]][[阿貝力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儸紀]]中期的[[澳洲]]。 澳洲盜龍、[[瑞拖斯龍]]是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澳洲恐龍,也可能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阿貝力龍超科恐龍。 ==發現與命名== 在1967年,四位12歲的[[伯斯]]學生在[[傑洛頓-格林諾夫市]]近郊發現一個骨頭化石,他們將化石帶給[[西澳大學]]的Rex Prider教授鑑定。Rex Prider教授將化石做了鑄模,將鑄模寄到[[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當倫敦自然史博物館首次研究澳洲盜龍的化石時,這些骨頭被認為屬於[[烏龜]]。在1998年,約翰·艾伯特·隆(John Albert Long)與[[拉弗·莫納兒]](Ralph Molnar)重新鑑定這些骨頭,認為這個腿部骨頭屬於某種[[獸腳亞目]]恐龍。 在1998年,約翰·艾伯特·隆與拉弗·莫納兒將這個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蘇波塔澳洲盗龍'''(''Ozraptor subotaii''),也是目前的唯一個種。屬名意為「澳洲盜賊」,「Oz」是近代起對[[澳洲]]的暱稱,「''raptor''」在[[拉丁文]]意為盜賊。種名則是以1982年[[電影]]《[[王者之劍]]》(''Conan the Barbarian'')的盜賊角色蘇波塔為名。 ==化石特徵== [[正模標本]](編號UWA 82469)是一個左[[脛骨]]的下半部,發現於Colalura砂岩組地層,地質年代約1億7000萬年前,相當於[[巴柔階]]中期。澳洲盜龍、[[瑞拖斯龍]]是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澳洲恐龍。 這個標本長度為8公分、寬度為4公分。根據估計,脛骨的完整長度約為17到20公分,而完整長度約為2公尺。根據這個部分脛骨,已鑑定出澳洲盜龍的三個可鑑定特徵:[[距骨]]升突呈矩形且上端筆直、脛骨與距骨的接觸面有垂直稜脊、脛骨的中段骨髁發展不明顯。 ==分類== 因為目前僅發現一個部分腿部骨頭,所以很難將澳洲盜龍分類。澳洲盜龍被命名時,被歸類於獸腳亞目的分類未定屬。在2004年,[[湯瑪斯·荷茲]](Thomas Holtz)提出澳洲盜龍屬於[[鳥獸腳類]]。在2005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的研究顯示澳洲盜龍的確屬於獸腳亞目,並根據脛骨與距骨接觸面的明顯中線垂直稜脊,而提出澳洲盜龍是阿貝力龍超科的一屬<ref>Rauhut, O.W.M. (2005). "[http://geolmag.geoscienceworld.org/cgi/content/abstract/142/1/97 Post-cranial remains of ‘coelurosaur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Tanzania]". ''Geological Magazine'' 142 (1): 97–107</ref>。如果屬實,澳洲盜龍將成為已知最古老的阿貝力龍超科恐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澳洲盜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