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3.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澳門建築 的原始碼
←
澳門建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澳門建築'''<br><img src="https://zineblog.com.tw/wp-content/uploads/2017/07/1499892813-1ec91a42b3219159cbf114e91a5a888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ineblog.com.tw/blog/post/35050269 圖片來自zineblog]</small> |} '''澳門建築'''是描述[[澳門特別行政區]]內的建築歷史及[[建築風格]]。悠久以來,澳門已有[[華人]]聚居的村落,及至16世紀起[[葡萄牙人]]獲准在此居住及進行建設。<ref>[https://zineblog.com.tw/blog/post/35050269 漫遊充滿葡式建築的歷史城區‧大堂前地、盧家大屋、玫瑰堂],zineblog</ref> 葡萄牙人在澳門定居,標誌著中式建築與西式建築文化的交接發展。因澳門成為對外貿易外港及其獨特的政治發展因素,在建築上充分反映了中西建築文化上的共融和歷史價值。 澳門建築的歷史可以粗略分成四個時期,[[明朝]]、[[清朝]]前期、清朝後期、近代建築時期。其建築功能多樣化,包括中式[[廟宇]]、西式[[教堂]]、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和商業建築等。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建築上形成多元文化的共生,中西混合的建築更形成了澳門獨特的建築風格。城市發展所興建的新建築物,與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和諧共融。一些具價値的建築物通過內部改建以適合現代社會用途,這既保留了建築物的外貌,亦保存了其歷史文化元素。 由於在[[澳門回歸]]後推動旅遊博彩業和人口的上升,澳門進而有多項大型[[基建]]工程、[[酒店]]項目和新型的住宅建築群,這都為澳門建築注入了更多現代化都市元素。具歷史價值的古老建築物與不同時期興建的新式建築的並存,共同印證了澳門的城市歷史變遷與建築發展。 ==種類== ===中式廟宇=== 中式廟宇在各歷史時期都有修建,一般規模較小,有部分得以擴建至現時規模。[[廟宇]]基本為中國傳統廟宇風格,其中以硬山式與歇山式屋頂居多。廟宇主入口多用方形石柱和石枋,其上常有橫匾和石雕裝飾;建築結構仍採用抬樑式木構架,屋脊高起透空。澳門中式廟宇比較典型例子,有[[媽閣廟]]和[[蓮峰廟]]等。昔日華人商賈有習慣在重要廟宇議事,因而出現了結合議事和廟宇功能的建築。其中知名的[[三街會館]](關帝古廟)就屬此類多功能的埸所,連昔日政府也曾以此為聯繫華人的機關。 ===西式教堂=== 早在16世紀後期,[[教堂]]與[[澳門炮台|炮台]]都在具海防作用的山脊上陸續興建。這些教堂建築同時勾勒了早期[[澳門舊城]]區的雛型,成為其後城市發展的骨架。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不少[[天主教]]及[[基督新教]]的教堂都在此時期修建。其建築風格呈多樣化,有[[新古典式]](Neo-Classic Style)的望廈嘉諾撒修院和[[聖母聖誕堂]]、[[羅馬式]](Romanesque Style)的[[基督教墳場]]馬禮遜堂和[[西望洋聖堂]]、[[巴洛克建筑|巴洛克風格]](Baroque Style)的[[大三巴]]、[[哥特式建筑|哥德式]](Gothic Style)的[[聖味基墳場|聖味基墳場小堂]]等。而[[聖母雪地殿教堂]]內部建築保留了17世紀葡萄牙的[[修院]]特色,祭衣房的[[壁畫]]則揉合了中西畫技,其藝術價值更見突顯。 ===居住建築=== 澳門華人古舊的民居住宅建築,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為院落式建築,磚雕大門,雙重板瓦透空屋面,此例子有[[鄭家大屋]]。另一種為聯排式竹筒形鋪屋,青瓦屋頂,建築呈長方形,兩側與其他住宅相連,採用承重牆結構,住宅實例有[[福隆新街]]的民居村里。至於一些華人住宅,則引進不同的建築風格在其住宅建築上。[[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澳門國父紀念館]]建築及蘇州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園林式]]的[[盧廉若公園]],兩者可謂各具特色。而在中式典型民居建築基礎上結合西方設計特色的例子,則有[[盧家大屋]]和[[澳門鄭家大屋|鄭家大屋]]。 澳門葡人古舊的民居住宅建築,普遍仿照西方式樣,反映葡萄牙的傳統建築風格。例如[[南灣 (澳門)|南灣]]沿岸貴族住宅,建築物帶有殖民地色彩,強調入口的三角形門楣,進門後為前廳,廳內有樓梯通往二樓起居主層。葡萄牙別墅式的住宅是[[土生葡人]]經常採用的建築形式,典型例子[[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採用簡化了古典元素,帶有[[南歐]]鄉土特色。 及至現代,住宅普遍已是不同的[[现代主义建筑|現代式]]的[[大廈]]樓宇為主。隨著土地資源缺乏及人口上升等問題,建築師及發展商在設計上引進[[空中花園]]概念,以求充分利用空間角落突破土地空間的限制。<ref>[http://www.macaudeveloper.com/activities/news200503.htm 「空中花園與優質生活」研討會] {{Wayback|url=http://www.macaudeveloper.com/activities/news200503.htm |date=20160306062857 }},建置季刊 2005年3月18日,澳門建築置業商會</ref>住宅建築物已由單棟數層的[[唐樓]]轉為高層大廈,再繼而發展為[[屋苑]]式建築群,善用平台創造花園和康樂設施空間。不同時期的現代式的住宅樓宇除了解決基本的住屋問題外,亦推進了現代化居住建築的發展。 ===公共建築=== 早期中式的官衙建築有[[議事亭]]、[[澳門關部行台]]和稅館等,可惜至今已不復存在。至於西式的公共建築,則隨葡萄牙在澳門的政治擴張而得以建設。西式公共建築例子豐富,有西方古典式的[[民政總署大樓]]和[[澳門郵政總局大樓|郵政總局大樓]]、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港務局大樓]]、新古典風格的[[仁慈堂]]大樓和[[崗頂劇院]]、[[折衷主義]]的[[澳門中央圖書館]]大樓、葡萄牙古典式的[[澳督府]]、葡萄牙殖民式的[[葡萄牙駐港澳總領事館]]大樓和[[澳門演藝學院]]大樓、[[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紅街市大樓]]等,公共建築風格多變而呈現不同的特色面貌。及至現代,政府機構不少設在現代式的大廈內,若如[[水坑尾街]]的公共行政大樓的全棟建築,普遍屬多功能的綜合體。 ===商業建築=== 澳門作為最早與葡萄牙進行貿易的主要補給[[港口]],在明清時期已有商業性質的建築物。由於中西貿易主要為海路,商業建築都基本散布在碼頭附近。例如在[[澳門內港|內港]]與貿易有關的建築,就包括了商行和[[倉庫]]、昔日亦有[[攤販]]。至於人口密集的華人社區,則有與店舖結合的住宅建築。而澳門自博彩業在葡萄牙的管治之下合法化,各式的賭場、銀行和商廈建築都隨城市經濟發展而興建,地標式的建築包括有[[葡京酒店]]和[[大西洋銀行]]。另外,[[澳門舊城]]內外都在城市建築時期開始建成不少富有特色的[[當鋪]]和[[酒店]]建築,包括[[德成按]]、[[六國飯店]]和[[新中央酒店|總統酒店]]等。自[[澳門政府]]在2002年開放賭權,新式的賭場酒店在[[新口岸新填海區]]和[[路氹城]]一帶陸續落成,其中不少更仿照[[拉斯維加斯]]的建築形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澳門建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