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的原始碼
←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澹泊明志,宁静致远</big>''' |- |<center><img src=https://f10.baidu.com/it/u=2605756203,4191869505&fm=173&s=A8A6E517C23171A108F595DB010070B1&w=550&h=262&img.JPG&access=21596731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159861005104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澹泊明志,宁静致远<big>'''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只是借用了这句话来教育后人。省略了首句中无和非这两个否定词以后形成的成语,用来表达君子应有的操守。<ref>[https://wenda.so.com/q/1486410835724449?src=180&q=%E6%BE%B9%E6%B3%8A%E6%98%8E%E5%BF%97%2C%E5%AE%81%E9%9D%99%E8%87%B4%E8%BF%9C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ref> 澹泊,指对名利的[[淡泊]],也就是不[[追求]] [[名利]] ;明,[[明确]],[[表明]];志,[[志向]]。宁静,指[[心态]] 安[[静]] [[平和]] ,不被世事[[困扰]];致,[[导致]],使达到的意思;远,[[深远]],[[高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语法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褒义词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 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 níng jìng zhì yuǎn 成语结构 复句式 ==词语解释== 词目 澹泊明志(也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释义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片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示例 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未尝不处处流露。(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1] ==典故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成语举例: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感情色彩:褒义词 产生年代:古代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