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6.2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濂水河 的原始碼
←
濂水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5F5F5" align= center| '''<big>濂水河</big>''' |- |<center>[[File:1b6e23bca61f4bfb980d4a0d928dfa74濂水河.png|缩略图|居中]]</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59596481_21453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5F5F5"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濂水河 '''别 名''': 廉泉、廉水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汉中南郑区 '''流经地区''': 汉中南郑区 '''发源地''': 汉中南郑区喜神坝乡南部的石人山 '''河 长''': 70.1 km '''流域面积''': 741.83 km² '''河 口''': 南郑城区石嘴子 |} '''濂水河''',古名廉泉、廉水。《水经注,沔水》载:“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发源于汉中南郑区红庙镇南部的石人山下,向北流经[[红庙镇]]、[[濂水镇]]、[[两河镇]]、[[新集镇]]、[[高台镇]]、[[阳春镇]]、[[梁山镇]],在南郑城区石嘴子汇入汉江。河长70.1公里,流域面积741.83平方公里。 远自汉代,劳动人民就沿河鳞次筑堰,灌田数万亩。解放后,在干支流上共建大小水库27座。通过48公立长的西干渠将库、塘、堰串联一起,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灌溉网络,基本控制了全流域的径流量。并在石嘴子至汉江汇合处,全长20.3公里的河段进行了全面渠化治理。沿河两岸土地肥沃,为粮油产区。流域内的两座水库也开发为旅游景区。<ref>[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hzs_16205/nzxz/201610/t20161026_757445.html 第一节 河流],南郑县志,2020-10-29</ref> ==干流概况== 濂水河,主源头在汉中南郑区原喜神坝乡南部的石人山下,向北流经喜神坝、红庙、红土、塘坊乡,至黄官镇(原属水井乡)的横店子与西来的白崖河相汇,因形似剪刀,当地又称濂水河为剪子河;继续北流,经青树、团堆,濂水(古廉川)、两河、殷家坝乡,至原焦山乡的许家营折向东流。再经新集、高台、协税、安坎、郭滩、草堰、石拱、中所乡,至中嘴子(一说石嘴子)入汉江。主干流全长70.1公里,流域面积741.83平方公里。<ref>[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hzs_16205/nzxz/201610/t20161026_757355.html 水利志],南郑县志,2020-10-29</ref> ===水文特征=== 据《南郑县志》载:濂水河平均流量15.1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达1210立方米/秒(1930年7月,水井乡双喜村水文站记录)。多年平均径流量1.2533亿立方米。河道比降10.5‰。<ref>[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hzs_16205/nzxz/201610/t20161026_757354.html 第一节 引水工程],南郑县志,2020-10-29</ref> ===主要支流=== 1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有16条。最大的是白崖河。白崖河,濂水河最大支流,源出原庙坝乡老龙池七眼洞,北流,至黄官镇(原属水井乡)的横店子江入濂水河。<ref>[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hzs_16205/nzxz/201610/t20161026_757353.html 第二节 蓄水工程],南郑县志,2020-10-29</ref> ===水利工程=== '''引水工程''' 濂水河流域,兴建最早的引水工程是濂水河上的渠堰和其流域内的山泉、小溪渠堰。相传2100多年前的汉朝时在濂水河上就修建流珠、鹿头及其流域内的龙潭堰。唐时,利用山泉灌溉的有双泉、天生等堰。明朝在濂水河上建有马湖堰,灌田410亩,渠首原有记载明时修渠经过的碑刻,已失落。 '''旧坝堰''' 流珠堰,在濂水河上殷家营引水,传为汉相肖何所建。因“堰水星喷势若流珠”,故名流珠堰。北宋嘉绪中、南宋乾道中及元至正中郝天举相继重修。明代嘉靖中,褒城监生欧本礼,浚源导流,编竹为笼,中以石置,中流限以木桩,数月竣工,并作7处湃口,以排沿渠洪水。到解放前夕的1949年灌溉面积为7900亩。解放后,先后进行多次改建,1954~1962年,因河床变迁,引水困难,曾三次向上延伸堰头850米,在石嘴子引水。1960~1961年,又对渠道进行了全面改善,拆除旧分水平磨36处,抬高渠线,调整比降,归支并干21处,裁弯取直14处,渠首建有进水闸,建成1干、25斗。渠道改善后,输水畅通,扩大了灌溉面积,并使3400亩车水田变为自流灌溉。现灌溉新集、高台、安坎3乡(镇)、16村的农田10960亩。红寺坝水库配套工程建成后,由红寺坝水库配水,划入红寺坝水库灌区。 鹿头堰,在濂水河望江寺筑堰引水。据民国10年(1921)郭凤洲修《续修南郑县志》载:传为汉时所筑,历代兴利。其古老渠堰有旧沟96条,弯多岔多,水低水小,虽灌8000多亩,但常受洪水灾害侵袭。洪水一来,渠道多处决口,使灌区的枣林、张坝、上下店子和协税坎下海子坝3000多亩农田常遭洪水淹没、冲毁。堰头淤沙一米深以上,每年清淤整修频繁,用工约15000多个。1957年,改善原有渠道,建成1干13斗,干渠长15.8公里,并彻底改建八角庙、张家坪等排洪沟道,使洪水直接入濂水河。通过改善工程,使3200亩车水田变为自流灌溉,并扩大灌溉面积1800亩,修堰用工由原来每年每亩负担13个,减少到1.5个。后因河床变迁,引水困难,曾四次延伸堰头到宋家营。1973年修建进水闸。1982年在濂河上修浆砌片石溢流坝,坝长50米,高0.55米。改建进水闸,渠首段2300米用混凝土板衬砌。从此,结束了卵石堆堰引水的历史。现灌协税、连山、周家坪、草堰4乡(镇)、14村的10353亩农田,列入红寺坝水库灌区。 '''渠道引水''' 1957年冬到1958年春,跨流域修建了6公里长的引水渠,从剪子河口引濂河水入库。1959年冬到1960年春,土坝加高到26米,蓄水量增加到765万立方米,将原溢洪隧洞进口建放水塔输水,重新修建溢洪道,洪水泄入白兔岭水库,经三级跌水排入洪沟。1962年,修建了17.1公里长的西干渠;1963年冬到1964年延长东干渠8.5公里,到芦家沟跌入冷惠渠之西干渠。从1963年冬起,经三次扩大引水渠,引红寺坝水库水入库,年均复蓄2.6次,灌溉面积扩大到26988亩,同时坝右肩进行帷幕灌浆防渗。19 70年利用放水塔输水洞口跌差,建成200千瓦发电站一座,连同引水渠上广东梁60千瓦电站,年发电量60万度。 1984年12月到1985年底,加固培厚土坝,接长涵洞10米,修建倒滤坝,坝顶设防浪墙高1.2米,长58.8米,扩大砌护了溢洪道。 红寺坝水库水库建成后,又陆续修建了710米长的总干渠,渠水一部分泄入濂水河供8条堰引水,一部分流入强家湾水库引水渠,即红寺坝水库东干渠。经1961、1964、1978年3次扩修改建,该渠长6.55公里,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西干渠,分上、下两段分期建成。下段工程包括渠道、抽水站和华山沟水库,均从1966年10月同时动工。渠道工程,从聂家梁起,绕梁山南麓,由西向东至张口子交响水堰,长33.893公里。抽水站工程,在濂水河钓鱼台作拦河坝(兼作青龙堰、野炉堰的引水枢纽),扩大青龙堰1.7公里,引水到青龙崖,建水轮泵群及电动抽水站,抽0.93立方米/秒水量,通过1.3公里输水渠至聂家梁入西干渠。又修建坝高36米,库容259.4万立方米的华山沟水库。高台区承担渠道抽水站工程,1971年4月完成。新集区承担华山沟水库工程,1978年4月完成。 西干渠下段蓄引提工程建成后,使新集、高台两区54500亩农田提高了灌溉保证率。上段工程,从1979年4月动工,至1982年5月完成。将强家湾引水渠首800米扩大为总干渠至响崖子,并砌筑分水闸两座,分别向东、西干渠输水。西干渠首段在响崖子作倒虹、穿越濂水河,经桂花村、阴沟拐、秋风岩,沿濂水河西岸丘陵地带蜿蜒东行,至聂家梁接下段渠道,长11.72公里,设计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加大5立方米/秒。西干渠从响崖子分水闸至响水堰总长45.613公里,全渠共有渡槽、倒虹、隧洞、桥涵、斗门等建筑物408处,渠道衬砌15.12公里。东、西干渠配套后,串连了灌区21座水库、1588口水塘、36处抽水站,形成蓄、引、提结合,长藤结瓜式的灌溉渠系网,灌溉黄官、新集、高台、红庙、汉山5个区的农田14.5696万亩。 '''蓄水工程''' 强家湾水库,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的强家湾,与白兔岭水库相邻,控制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1954年9月,由汉中专署水工队勘测设计,经省水利厅批准修建的示范性水库。全县动员10区、85乡的义务建勤民工参加修建,到1955年6月完成。土坝高16米,蓄水210万立方米,建成涵洞、卧管、开凿隧洞溢洪,同时修建了15.15公里长的东干渠、13条斗渠和48处渠道建筑物。水库建成后,扩灌6000亩,保灌8000亩。 在建库的同时,进行库区绿化,先后种植马尾松和经济林木525万株,绿化了库区7架山、8条沟、68个山头,面积4500亩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水库建成后,利用库水养鱼,年产鲜鱼1.5万多公斤。库区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游览观光。1982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南湖公园”(改称南湖风景区),并进行规划设计,修建楼、台、亭、阁等10座,购置游艇、水上自行车等游览工具,开展旅游事业。成为汉中地区著名风景区之一。红寺坝水库,位于濂水河上游红庙区与黄官区交界的红寺坝。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21.3平方公里。1959年11月动工,1960年5月建成。完成工程有主坝、4座副坝、压为输水洞和溢洪道,土坝为粘土心墙坝,高26米,顶长140.5米,设计蓄水2180万立方米(因溢洪道活动闸工程未建成,1960~1969年实蓄水1690万立方米)。由中所、新集、黄官、红庙等公社,组织四个兵团,两万多民工修建,一个冬春完成任务,当年蓄水受益。1961年对主坝右肩山坡作了浆砌防渗处理。1970年在溢洪道上安装15扇活动闸门,蓄水量达2180万立方米。1971年在总干渠上利用16米跌差,建成400千瓦发电站(1984年又增加一台250千瓦机组)。1980年,安设橡胶坝,坝袋充水高3米,顶长45米,水库蓄水增到2290万立方米,并增建非常溢洪道,最大泄洪量700立方米/秒,总泄洪量1800立方米/秒;水库总干渠建650千瓦电站一座,年发电量160万度。 '''河道治理''' 濂水河自新集区的河湾起进入平川地段,河道逐渐开阔,比降渐缓。汛期一般水面宽300米,最宽处达1200多米。河漕弯曲,边岸土质松散,沿途沟溪汇流。河水泛滥时,堤岸崩塌。沿河两岸73个村庄,1万多亩农田常遭洪水灾害。 1950至1960年代,先后在冲刷严重的河湾、新集、宋家营、偶寨、三官堂、彭家河坎、南路、郭家滩、万众、谭家营、姚家营等地段,用竹笼打桩装石护基,砌石护岸,修建丁坝等办法防护。共砌护9段,长3244米,竹笼装石、片石砌护丁坝4处,防护长350米,筑土堤6650米。 1970年至1976年,对濂河的平川段(殷家坝石咀子至入汉江处)全面规划渠化治理,将原河道23.8公里,缩短为20.3公里。其标准是上段(石咀子至王庄)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河床开挖复式梯形断面,河底宽40米渐变到50米;下段(王庄至入汉江处)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年一遇洪水校核,河床开挖单一梯形断面,河底宽50米渐变到130米。上下段河堤均高5米、顶宽5米。1970年冬到1974年春治理上段8.35公里,以工程治理为主,结合生物防护,片石护岸,芭茅河光石护堤。1974年冬到1976年春治理下段11.95公里,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为辅,顶冲凹岸一侧片石砌护,坡面栽芭茅,坡顶堤岸植树。 濂河治理工程,由新集、高台、黄官、汉山4区的10个公社和9个非受益公社的两万多民工,组成兵团建制,划段包干,分期完成。全部工程共完成沙土方4872万立方米,砌石92586立方米,用工410万个,总投资43万元(国家投资17万元,群众自筹26万元)。治理后,河滩造地6600亩,每年堤防收枝柴30万斤、芭茅6万斤,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使原在濂河引水的流珠、鹿头、石梯、杨村4堰堰头稳定,引水正常,保证了4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使3000多亩低洼田排除了内涝,效益显著。 '''旅游开发''' 南湖风景区,位于南郑城区西南7公里,系强家湾水库改建而成的游览胜地。水库修建于1956年,共有水陆面积5500余亩,其中水面1000多亩,蓄水700万立方米。原以灌溉、养鱼、发电为主,由于境内地势奇特,风光优异,于1970年代,即成为旅游观光的乐园。1980年后,逐步增设游览设施,1982年定名为南湖公园,被列为重点建设的省级旅游区之一。1987年2月改名为南湖风景区,已开辟为能容纳数万人的水陆游览区。主要景观在湖心岛和四岸小山头的丛林间。湖西岸有一号码头、八仙台、水榭长廊;湖中孤山有动物园、百花园、儿童乐园、神怡宫、琼花阁、钓鱼台;湖东岸有中心码头、南湖宾馆、餐厅、集贤殿、九曲路、狮子亭等大小建筑群。 红寺湖风景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陕西省十大自然生态游泳景区,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利用红寺坝水库水面建设。规划面积25.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水域面积3865亩(2.58平方公里),库容3381万立方米,林地面积1500亩(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8.2%。景区水域辽阔,山峦起伏,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共有大小山头28座,因山势而形成的自然港叉30多处。<ref>[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hzs_16205/nzxz/201610/t20161026_757079.html 第四章 风景名胜],南郑县志,2020-10-29</ref> ==视频== <center> ===汉中新景观/石拱濂水河廊桥=== {{#iDisplay:j3230xsa5oc|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返回「
濂水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