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60.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烏蘇里蝮 的原始碼
←
烏蘇里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乌苏里蝮'''<br><img src="https://f.share.photo.xuite.net/shura/1f271b9/18586225/1018260296_o.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shura/twblog/198903723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乌苏里蝮'''([[学名]]:''Gloydius ussuriensis'')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白眉蝮'''、'''七寸子、土球子、狗屎堆、烟袋油子、土公蛇'''。<ref>[https://blog.xuite.net/shura/twblog/198903723 乌苏里蝮],xuite</ref>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常见于平原、浅丘或低山的杂草、灌丛或石堆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黑龙江[[尚志县]]。 ==形态特征== 全长172~676毫米。头三角形,不宽扁,颈明显,个体较细小,尾较短。上唇鳞7(2—1—4)枚,颊鳞1枚;眶前鳞2枚,眶后鳞2枚;颞鳞2枚+3枚。背鳞21—21—17行,个别22(23)—21—17行,除最外1行光滑外均起棱;腹鳞139~157枚,肛鳞1枚,尾下鳞36~51对。体色变化较大,背面黑褐色、黑灰色、棕褐色、土褐色、土黄色、棕绿色或棕红色,自颈至尾有2行中央色浅的深色圆斑或由此斑形成的网纹,或斑纹不显,尾色同体色。腹面色浅者,颌部灰白色;腹面黑色发亮者(背黑灰色),颌片和下唇鳞腹侧有黑斑,颌部亦灰白色。眼后斜向口角有深色宽带状斑,其背缘有醒目的细白边,即所谓“白眉”。 ==生境繁殖== 多生活在山地、丘陵、林缘、草丛、灌丛、沟边、田野、塘边等处,出入蛰时,以乱石堆中多见。高山上、森林中少见。有固定的栖息场所,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3千米,临时栖息地不一,以食物的多少而定。 以食鼠和蛙为主,亦食鱼、泥鳅,偶食蜥蜴和蛇;仔蛇食蚁卵、鼠妇、蜈蚣、蚯蚓。卵胎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仔,最晚亦有至10月上旬者,每次产2~10仔,初产仔蛇全长172~213毫米(以68例统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烏蘇里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