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46.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烷化剂 的原始碼
←
烷化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烷化剂.jpeg|有框|右|<big>烷化剂(结构)</big>[http://www.bjbalb.com/pic4/M00095.gif 原图链接][http://www.bjbalb.com/html/Other-Cell-Biological-Reagent/M00095.html 来自 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的图片]]]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是一类化学性质高度活泼的化合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又称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在体内能形成碳正[[离子]]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如DNA、RNA、酶等)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抗肿瘤活性强。<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813/22/3723154_230028073.shtml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个人图书馆,2012-08-13</ref> ==简介== 烷化剂又称烷基化剂 , 是最早问世的细胞毒类药物, 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用于恶性肿瘤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症 。 常用的烷化剂有环磷酰胺、 氮芥、 噻替哌 、 环已亚硝脲、 马利兰(白消安)、 氮烯米胺 、 甲基苄肼等, 其中环磷酰胺是临床中应用最多的烷化剂在各类抗肿瘤化学药物中,烷化剂是应用最早、最广泛和最大家族之一的抗肿瘤药物。自1942年应用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以来,烷化剂已成为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中最主要的一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的共同特点是分子结构中细胞毒性成分,即分子中含有烷基,通常含有一个或两个烷基,因此分别称为单功能或双功能烷化剂。这些烷基通常可转变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产物,这些产物与[[细胞]]的生物大分子(DNA、RNA及蛋白质)中含有的电子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酸基、磷酸基等)共价结合,发生烷化反应,使这些细胞成分在细胞代谢中失去作用,从而使细胞的组成发生变异,影响细胞分裂,致使细胞死亡。本类药物与其他抗肿瘤药相比,很少产生耐药性,包括烷化剂之间或是烷化剂与非烷化剂之间均较少发生交叉耐药,且程度较轻。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本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分类== 早在 1932 年, 在法国已经报道了烷化剂对肿瘤影响的最早的实验性研究 。如芥子气在小鼠实验中能抑制 Ehrlich 癌 ,从而在临床用于治疗乳癌 ,并观察到肿瘤消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 ,出现了一次被称做" 巴里灾难" 的意处事件 , 驱使人们重新研究具有烷化作用的化合物 。 抗癌作用的烷化剂可分为以下几类:氮芥及其衍生物类(双氯乙胺类)、乙撑亚胺类、磺酸酯及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三嗪和肼类等。 ==氮芥类== 氮芥类是β-氯乙胺类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R=脂烃基,称为脂肪氮芥;R=芳烃基,称为芳香氮芥。 氮芥类药物作用机制脂肪氮芥碱性较强,在生理pH时,先生成亲电性的高活性乙撑亚铵正离子,极易与细胞中的亲核中心起烷基化反应,氮芥类主要通过在DNA上鸟嘌呤结构中7位发生烷剂化,与DNA交联,使DNA失活。 芳香氮芥碱性较弱,不能象脂肪氮芥那样生成乙撑亚铵正离子,而是失去氯离子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再与细胞中的亲核中心起烷基化反应。 盐酸氮芥(ChlormethineHydrochloride)化学名: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盐酸氮芥是第一个在临床中使用的抗肿瘤药,仅对恶性淋巴瘤有效,选择性差,毒性很大。 为了提高氮芥类药物的选择性,降低毒副作用,试验并研究了多种方法。 ①制成芳香氮芥,减小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其活性,提高选择性。例如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②应用氨基酸、嘧啶、甾体激素作载体,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例如美法仑(Melphalan)是用苯丙氨酸为载体设计的,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等。将美法仑结构中苯丙氨酸部分的氨基甲酰化,称为氮甲(Formylmerphan),毒性低于美法仑,可以口服给药。 ③将氮芥基团磷酰化,由于磷酰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其成为体外无活性的前药。从中筛选出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氮芥类药物。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是环磷酰胺的类似物,两者作用机制相似,抗瘤谱不完全相同。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化学名:P-[N,N-双-(2-氯乙基)]-1-氧-3-氮-2-磷杂环己烷-P-氧化物一水合物。 性质:1.环磷酰胺含一分子结晶水,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失去结晶水即液化。2.环磷酰胺可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遇热更易被水解。注射剂为其灭菌结晶或粉末,溶解后应尽快使用。 3.环磷酰胺是一个前药,由于氮芥部分上连有一个吸电子的环状磷酰基,降低了烷基化的能力,体外几乎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在肝中被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氧化生成4-羟基环磷酰胺,通过互变异构与醛型平衡存在,在正常组织中氧化为无毒代谢物,对正常组织无影响。而肿瘤细胞中缺乏正常组织所具有的酶,不能进行上述转化,代谢物经β消除产生丙烯醛、磷酰氮芥及其水解产物氮芥。三者都是较强的烷化剂。 用途:环磷酰胺抗瘤谱较广,毒性较其他氮芥类药物小。对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均有效。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异环磷酰胺也是前药,体外无活性,需在体内经代谢活化后发挥药效。体内代谢途径与环磷酰胺相似。抗瘤谱与环磷酰胺不完全相同,临床与尿路保护剂美司纳(Mesna)配合使用,以减小对尿道刺激引起的毒性。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 ==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可产生高活性的烷化基团。烷化基团化学性质活泼,可与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产生DNA链内和链间的交叉连接,干扰转录和复制。还能使核苷酸发生配对错误,使细胞的分裂增殖受到抑制或引起细胞死亡。烷化剂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杀伤静息期和分裂中的细胞,但大多数药物对增殖细胞的活力更强。 ==毒副作用== 烷化剂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其存在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可引起许多显著的毒副反应, 故研究其损伤作用的机理, 对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该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烷化剂类具有烷化[[基团]],可直接作用于 DNA, 导致 DNA 功能的缺 损和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的病理反应。烷化剂所致损伤与其作用的剂量、时间及个体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其损伤作用机理可 能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可逆性损伤阶段 ,可通过 DNA 的修复及细胞的增殖等过程加以修复,避免突变的发生; 第二是 局部失控阶段,此时 DNA 已不能完全修复这种损伤作用, 出现局部组织和细胞的突变,有的可通过细胞凋亡等途径加以清 除,有的失控后出现突变、癌变和畸变,这时表现为局部损伤; 第三是完全失控阶段, 表现为细胞大量被杀伤,出现广泛的细胞 坏死,细胞基本生命活力无法继续进行,胚胎生长发育停滞, 机体某些部位出现严重损伤。第一阶段是在药物作用时间较短 或剂量较低情况下出现的,基本上无异常表现; 第二阶段药物作用的剂量和时间在局部引起了突变和畸变, 而这些变化或在机体免疫监视等作用下被清除,或被保留下来 ,成为可遗传的突变; 第三阶段是药物作用强度或时间达到足够的程度, 导致不 可逆的损害,细胞大量被杀伤后, 组织或机体的正常功能已无法继续维持。烷化剂药物作用具有广谱性, 不仅可作用于肿瘤 细胞,而且也影响正常细胞; 不仅对体细胞有作用,而且也影响生殖细胞; 不仅影响外周免疫细胞的功能, 也作用于中枢系统, 这可能正是该类药物抗肿瘤、免疫抑制等治疗作用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并存的原因所在, 根本原因可 能与烷化剂类对 DNA 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有关。DNA 是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核心, 其结构与功能的缺损或破坏可能引起 细胞一系列功能的失控,最终导致机体的损伤反应。 ==视频== ===<center> 烷化剂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动画课件 烷化剂</center> <center>{{#iDisplay:x0188ffhmma|560|390|qq}}</center> <center>烷化剂,一柄双刃剑</center> <center>{{#iDisplay:y0167agkjy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40 化學總論]]
返回「
烷化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