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69.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爆破筒 的原始碼
←
爆破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爆破筒'''主要作用是用于炸碉堡、反坦克等此物对爆破筒靠的就是爆轰进行破坏,一般来说爆破筒威力不是太大,主要是因为需要破障手进迫作业,威力过大容易造成自伤。但也有例外,有时为了炸掉敌人的火力点,也会使用威力较大的爆破筒。<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930692 在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爆破筒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c32dbf8be4042005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使用方法 == 根据爆破筒目标的不同,爆破筒可以单独一节使用(一般用于爆破单个[[碉堡]]),也可几节串联或捆扎并联使用。 至于引信的选择,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在爆破筒投出后,有可能被敌人反推出来,应尽可能使用70式喷火引信。 爆破手携带配有68-1式、68-2式爆破筒向目标运动时,应保持引信在后,一手持爆破筒中间部分,另一手握住引信的一端,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向目标跃进。在快要接近目标时,先停住[[脚步]],旋掉引信的螺盖,取出拉火绳,把拉火环套在中指或无名指上,两手仍然按照原来的位置和姿势握住爆破筒,然后再迅速接近目标,把爆破筒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拉火后迅速撤离并隐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爆破筒在储存时筒身上会涂抹保护油脂,如果使用前不将筒身上的油脂除去,引信拉火环在拉火时极有可能脱手。 使用配有70式喷火引信的爆破筒的方法是,在持筒跃进时保持引信在前,取出拉火绳套在手腕上,一手握住拉火绳和爆破筒中间部分,另一手握住爆破筒后端,投送时看准要爆破的位置,双手猛力将爆破筒投出,借爆破筒冲出的惯性冲量, 拉火绳被拉出而发火。注意,由于70式喷火引信在拉出拉火绳时,瞬间即可使引燃药发火,因此在操作中不可一手握爆破筒一手拉火,以免烧伤。 爆破筒对坦克有一定的毁伤能力,在使用爆破筒爆破坦克履带时,爆破筒可以放置在后部履带上,并使其靠近车体。在爆破发动机时可以直接扔在坦克后部发动机散热窗上。为防止爆破筒滚动,可以在爆破筒上缠绕带刺铁丝,或在筒身的一端横绑一根长30-400 mm左右的木棍。 == 简介 == 爆破筒在二战以前的战争中使用较多,但由于爆破筒其自身的不足,因为它必须由爆破手逼进到敌人阵地前才能发挥其威力,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爆破筒被其它相关弹药所取代。 == 起源 == 中国在军事上使用爆破筒类武器对付筑垒的年代甚早,明末张献忠攻打成都坚城时曾经将一棵巨大的树木掏空,填入火药作为爆破城墙的工具——这可以看作是我国爆破筒的雏形。当然,这种笨重的家伙很难与现代战争中使用的爆破筒相提并论。 现代爆破筒的起源则与战争中铁丝网的使用分不开。当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几位农民在1874年发明了铁丝网之后,这种玩意很快在战争中成了进攻部队不可逾越的障碍。1901年,第二次布尔战争进入到游击战阶段的时候,英国军队在南非的草原上架设了6000km以上的铁丝网来对付神出鬼没的布尔游击队。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国在旅顺要塞攻防战中更是大量使用铁丝网,再配以机枪、手榴弹等武器,使进攻要塞的日军尸横遍野。为了能够有效地清除铁丝网,1912年,英国驻印军队的一名工程师[[麦克林托克]](McClintoc) 在“班加罗尔” 驻地设计了一款可单兵携带的轻型爆破器材。由于这种爆破器材的外形很像鱼雷,所以取名为“[[班加罗尔鱼雷]]”(Bangalore torpedo)。其由钢管填充炸药制成,在简体的头部安装有圆锥形保护帽,既可避免爆破筒在粗糙的地面发生碰损,同时也可使其更容易伸进铁丝网中。简体的另一端则为安装引信的引信室。“班加罗尔鱼雷”通过导火索和雷管引爆后可以在铁丝网中开辟长1.8m、宽3m左右的通路。当“班加罗尔鱼雷” 传入中国后, 其被称为“爆破筒”。 == 种类 == 朝鲜战争结束后, 我军便自主研发制式爆破筒,先后研制出1959年式、1959-2式、1968年式爆破筒。 1959年式与1959-2式爆破筒 1959-2式爆破筒是1959年式的改进型产品。两者的外壳均采用无缝钢管制成。 1968年式爆破筒 1968年式爆破筒进一步减轻了质量,优化了结构。虽然1968年式爆破筒的长度及质量都有所减轻,但其威力却与1959年式相同,而且可以在-40 ℃-5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使用。 GBP112型柔性爆破筒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后来的两山轮战暴露出我军爆破筒类兵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不便于在山地、丛林等复杂环境中携带,而且由于外壳材料的限制,不便于组装得过长,在对付大纵深雷场和铁丝网时破坏力小。所以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87年,我国研制了一款新式爆破筒——GBP112型柔性爆破筒。该柔性爆破筒可弯曲和盘卷,在山地丛林地带作战远比刚性爆破筒容易携带和使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爆破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