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55.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的原始碼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br><img src="https://magiclen.org/wp-content/uploads/2016/05/poster.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giclen.org/a-brighter-summer-day/ 圖片來自magiclen]</small>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1991年上映的[[台灣]]電影,導演為[[楊德昌]],本片是[[台灣新電影|台灣電影新浪潮]]最重要電影之一。 本片改編自1961年發生於[[台灣]][[台北市]][[牯嶺街]]的[[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ref>[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311639003 建中學生的少年殺人事件簿(管仁健/著)]</ref>。上映前,[[民生報]]曾在頭版上,報導此片特殊的選角方式,但在角色一直無法確定,以及過於倉促之下,曾一度暫時停止拍攝計劃。然而,飾演演員的選角、製作技術的繁雜及拍攝資金的銜接方面,亦造成相當大的困擾與挑戰,總共歷時110個工作日,才將本片拍攝完成。 另外,美國歌手[[艾維斯·普里斯萊]](貓王)所演唱的歌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中的一句歌詞「a brighter summer day」,則擷取成為本片的英譯片名。 2016年3月22日,美國藝術電影碟商 [[标准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 發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4K數位修復版影碟<ref>[http://www.criterion.com/films/28596-a-brighter-summer-day?q=autocomplete 該影碟在CC官方網站的產品介紹頁面(英語)]</ref>,此一修復計畫耗時超過十年,是該片首度正式發行[[數碼多功能影音光碟|DVD]]与[[藍光光碟|藍光碟]]。 2016年11月,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台灣上映二十五週年紀念 四小時完整版,重新上映於大銀幕。 == 劇情簡介 == 1960年代初期的台北市的南海路附近,父親([[張國柱]])是公務員,母親([[金燕玲]])是老師,小學成績很優秀的男主角小四(張震),在初中聯考時卻意外失常,只好先進[[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建中夜校]],準備明年插班考回日間部。然而他在學校醫務室裡認識了同學小明(楊靜怡),為她蹺課逃學,也為她與[[眷村]]的小流氓結怨。但小明因家貧而寄人籬下,缺乏安全感,所以換過很多男友,小四雖然知道,卻又不願相信。 為小明殺了眷村幫派份子,躲到[[台南]]避鋒頭的青年哈尼(林鴻銘),回台北時對小四卻很友善,因為他相信小四能讓小明幸福,小四也被哈尼的風采吸引。無奈為了籌辦中山堂音樂會幕後的幫派角逐,眷村幫首領山東([[楊順清]])偽造車禍,害死了哈尼。這時,小四父親也因為不配合上司[[貪污]],遭陷害而被[[警備總部]]拘禁訊問,經過數日拘禁與疲勞訊問後,離開時已完全變成一個懦弱鄉愿的人。遇到校方對小四無理刁難,他只會求情而無心爭辯。 歷經哈尼的死、退學和父親的變化,讓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小四焦躁不安,他想要藉由考上建中日間部,給自己出一口氣,實際上整顆心,都懸在小明身上。這時他又發現自己的新朋友,公子哥小馬(譚志剛)已經悄悄與小明交往,已經失心瘋的小四,希望藉由懲罰小馬來實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反抗。可是當他帶刀出門堵在校門口,小馬早已離開,反而遇到了小明。小四依然想挽回小明,告訴她:「妳所有事我都知道,可是我不在乎。只有我可以改變妳的世界,只有我可以幫助妳,現在我就是HONEY。」歷經人生波折的小明很冷靜的告訴他:「你怎麼就是不明白呢?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小四無法忍受這句實話,盛怒之下殺死小明,並被捕入獄。 樂團好友小貓王(王啟讚)去探視小四時,被禁止見面,只留下錄音帶告訴小四,[[埃爾維斯·皮禮士利|貓王艾維斯·普萊斯里]]已經回信,說他很高興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都有人喜歡聽他的歌。可是這捲錄音帶,被監獄管理人員順手丟進了垃圾桶。連同裡面那首歌《Are You Lonesome Tonight》,還有歌詞中“a brighter summer day "(本片英譯片名)所描述的青春歲月,通通被大人丟進了垃圾桶,這也就是戒嚴時代台灣人青春的結局。 小四遭法院一審死刑宣判,為國民政府遷台後首件少年刑事殺人事件,震驚當時社會。二審高院更審為十五年有期徒刑。最終,小四的母親在家晾衣,癡視著小四的卡其襯衫良久,廣播中傳來新一屆大學聯考放榜名單,鏡頭漸暗落幕。 ==影片评价== 时代的动荡反映到人的内心。人与历史狭路相逢,人想夺路而逃,历史寸步未让,最后两败俱伤。小四们的青春就像他们从片场偷来的手电筒,行夜路时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不过是暴露出行路者自己的孤独与无助罢了。其实,这种青春期题材真拍好了,就应该是最不平淡的。少男是痴男少女是怨女,天天爱恨交织,天天爱不成爱,恨不成恨——多少曲折幻灭挣扎和激变!(著名影评人史航 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87 電影]]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