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01.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獻馘碑 的原始碼
←
獻馘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獻馘碑''' </p> |- |<center><img src="https://f.share.photo.xuite.net/apex.cheng/1f3d1c3/19662650/1100270729_l.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apex.cheng/wretch/346630852 圖片來自xuite] </small> |} '''獻馘碑''',是位於[[宜蘭市]][[宜蘭中山公園|中山公園]]內東南側,日治時期當地政府埋葬無主孤魂的納骨塔,目的是為了紀念開闢宜蘭地區初期遭[[原住民]]所殺害的[[漢人]]。為宜蘭縣境內體積最大、高度最高、設計最複雜、施工最精緻、規模較大且保存完整之紀念碑,2004年3月12日公告為縣定古蹟<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40312000001 獻馘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背景== 「馘」(音同「國」),指的是[[首級]]<ref>“馘”字的[[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的讀音為guo2。[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6140 來源: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ref>。原本宜蘭山上的原住民[[泰雅族]],曾有「[[出草|獵頭]]」的習俗。自[[吳沙]]入墾宜蘭地區後,由於漢人不斷的擴張土地,常與漢人發生衝突,尤其以[[南澳鄉|南澳]]一帶的泰雅族人最強悍勇猛,使羅大春所闢的[[蘇花古道]]幾乎荒廢。當時治台的[[清朝]]官員撫剿並行,曾多次派兵圍剿,但卻都失敗<ref>[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35/tony0635.html 宜蘭市.昭應宮.舊宜蘭監獄署.獻馘碑.忠靈塔]</ref>。 及至日治時代,日本勢力進入山地,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設立[[宜蘭隘勇線]],以監控南澳的泰雅族人。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於明治四十年(1908年)領軍攻打[[太魯閣]]山區,並透過[[隘勇線]]封鎖鹽等民生物資。南澳與溪頭兩社被迫於明治四十一年(1909年)投降,自深山的祖居地遷移至靠近平地的地方,形成新部落。頭目獻出武器和獵獲的頭骨,且矢言革除出草獵首的傳統<ref>[http://vin1070.pixnet.net/blog/post/13092475 遠離紛嚷(中):宜蘭市拾穗、獻馘碑 ].@ Vincent的網路日誌 痞客邦 </ref>。 當時宜蘭仕紳為了紀念不再受泰雅族人獵頭的威脅,於是由[[波江野吉太郎]]發起募款,共募得4,410圓。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立碑。原欲立碑於員山堡金六結庄(今[[宜蘭高中]]),但因地基不穩而改立於宜蘭神社公園(即今址)<ref>[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9170 獻馘碑].台灣大百科</ref>,工期五個月(一月至五月)。塔下埋有泰雅族所獻出的武器和所馘獵的頭骨。 ==建築特色== 獻馘碑高29[[尺]]6[[寸]](約9.86[[公尺]]),以大[[南澳鄉|南澳]]所產的[[大理石]]為建材。 外觀由下而上分為台基、底座、碑身、碑頂等四個部分,台基長寬約26尺(約8.66公尺),將底座墊高,強化其線條與收腰的處理,構成有層次的幾何效果。底座的四角向上突出。碑體下方石頭刻有設立此碑的緣由,是由清[[诸生#.E5.BB.A9.E7.94.9F|廩生]]林拱辰所撰<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40312000001 獻馘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塔身為圓柱體,底座向上接連著圓柱,柱頭覆以圓蓋,在順勢向上收窄到頂端的圓球,並刻有'''「獻馘碑」'''三個[[大篆]]字體的碑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獻馘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