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73.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的原始碼
←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1.png|缩略图|[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690894389,1450265831&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9%E5%B8%9B%E6%9C%9D%E5%9B%9E%E6%9C%9B%E5%B8%9D%E4%B9%A1%2C%E4%B9%8C%E5%AD%99%E5%BD%92%E5%8E%BB%E4%B8%8D%E7%A7%B0%E7%8E%8B%E3%80%82 图片来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出自唐代[[常建]]的《[[塞下曲四首·其一]]<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5fcdce15876c.aspx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古诗文网] </ref>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f3e6a2b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1.html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百度文库] </ref> 注释 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 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 望帝乡:述其依恋不舍之情。 帝乡:京城。 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 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 兵气销为日月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赏析== [[File: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2.jpg|缩略图|左|[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151895566,3776930082&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9%E5%B8%9B%E6%9C%9D%E5%9B%9E%E6%9C%9B%E5%B8%9D%E4%B9%A1%2C%E4%B9%8C%E5%AD%99%E5%BD%92%E5%8E%BB%E4%B8%8D%E7%A7%B0%E7%8E%8B%E3%80%82 图片来源]]]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0fbe3aa8952546d4bf0922f49e41b731&from=kg0&highlight=%E7%8E%89%E5%B8%9B%E6%9C%9D%E5%9B%9E%E6%9C%9B%E5%B8%9D%E4%B9%A1%EF%BC%8C%E4%B9%8C%E5%AD%99%E5%BD%92%E5%8E%BB%E4%B8%8D%E7%A7%B0%E7%8E%8B 塞下曲四首·其一 百度汉语] </ref>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