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96.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玉笄 的原始碼
←
玉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玉笄</big> ''' |- | [[File:T01fcfd023f39292db0 (1).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fcfd023f39292db0.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025716&sid=1037368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礼·夏官·弁师》:"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文选·张衡》:"乃整法服,正冕带,珩紞纮綖,玉笄綦会。" 薛综 注:"笄,簪也。谓以玉饰之。" 唐 杨衡 《仙女词》:"玉笄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 唐 马戴 《寄襄阳王公子》诗:"君马勒金羁,君家贮玉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笄 外文名; Jade hairpin 拼音; yù jī 注音; ㄧㄩˋ ㄐㄧ 解释1 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 解释2 借指仙女、[[美女]]。 ==简介==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后世称为"簪"。《说文》:"笄,簪也"。 佩带方法 玉笄是绾发用的细长尖头形[[玉器]],有些上端有各色造型和纹饰。玉笄的用处是插入发髻,使其不会散开。男子的玉笄则兼有绾发、固冠双重作用。 《周礼·弁师》曰:"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旒就是五彩玉珠串,选用白、青、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玉珠,以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邃延"是玉冠最上面的顶板。顶板的上面和相圈的里面敷贴红色的[[麻布]],顶板的下面和帽圈的外面敷贴黑色的麻布。从外观看玉冠仅看到黑色,这就叫"玄冕朱里"。"延纽"是[[顶板]]两端用以悬挂小珠串的小圈圈。"玉笄"是穿在玉冠和头发上作固定用的玉簪。"朱纮"是系冠用的红色丝绳。 发展演变 .玉笄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商代玉笄制作有了较大的进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夔龙首玉笄,头部扁平,雕成夔龙形,大钩喙,短尾上卷,用勾撤法琢出"臣"字眼,笄杆光滑平素,整个器形典雅。古朴。商以后直至宋代玉笄数量不多,形制无大的变化,自汉代始笄首普遍加以装饰,笄身仍主要呈光素圆柱。宋代玉笄雕造趋于精致,首部花纹比例加大,多雕鸟兽、[[花草形]]。明清两代玉笄制作最精。明代有长短两种,短粗的是男子用来持冠的,细长的则是女子簪发用。明代精致者常见刻有"陆子冈"款,明清玉笄尺寸一般长在15厘米以下,略短于商周时期的笄。 ==文化意象== 借指仙女、美女。 唐 杨衡 《仙女词》:"玉笄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 唐 马戴 《寄襄阳王公子》诗:"君马勒金羁,君家贮玉笄。" 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周礼·夏官·弁师》:"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文选·张衡<东京赋>》:"乃整法服,正冕带,珩紞纮綖,玉笄綦会。" 薛综 注:"笄,簪也。谓以玉饰之。" 折叠编辑本段精品欣赏 商8.8×0.9厘米 本件造型呈菱形锥状;顶部有凹槽玄纹,玉身分为三节,以便于[[横穿]]绳时固定绳位之用。菱形的制作较少见。质地为青玉带苍斑,转呈深青色,其中顶部受沁为暗红深咖啡色。 黄玉笄 商 8.5×0.8厘米 黄玉质,作扁圆长条形,上粗下细,通身[[光素]]无纹。 白玉凤首笄 宋 长10.8厘米 白玉质,笄身细长,笄头透雕一凤首。 玉笄玉分心明 9×6厘米其造型若群峰并峙的山岳,其中主峰最高,两侧略低,下视如笔架山。正面中间浮雕一端坐的仙人,身著宽袖大袍,仪态安详,左右为肋侍弟子,四周衬以鹤鹿灵芝等吉祥纹饰。玉分心的内侧[[平素]],略有横向圆弧,便于在狄髻上镶嵌。 玉挑心 明 长11.7厘米 用上等白玉做成花叶、花瓣形托底,花瓣、花叶各自形成深槽,尾部做成榫形柄,与定陵出土的佛像挑心风格近似,可惜托底上的镶嵌物已脱落,但仍不失为一件俏丽的艺术佳作。 ==选购== ①看颜色。看颜色是否纯正、浓艳、均匀,并用聚光手电筒检查是否有隐藏的杂色。以[[颜色浓艳]]、纯正、均匀,杂质微小者为佳。翡翠中翠绿色具有较高的价位,其次为红色、紫色。绿色中又以鲜嫩、略带黄色调的秧苗绿为最佳,其次为宝石绿、江水绿、油绿,均以绿分布均匀者好。 ②观察透明度。在强光下观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③听声音。敲击声清脆悦耳者为佳。 ④观察翠性和石花。 对光观察,翡翠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闪光(即翠性),并常有团块状白花,称石花。两者均以少为好。 ⑤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矿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处的黑色斑点,也以少而小为好。 ⑥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抛光好、形态正为佳。<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3/12/9288681_544568357.shtml 玉器百科:玉笄], 医学百科 , 2016-03-23</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玉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