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3.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安澜 的原始碼
←
王安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安澜 |圖片 = [[File:T014e4fe22f712029d5.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8E%8B%E5%AE%89%E6%BE%9C&src=tab_video&correct=%E7%8E%8B%E5%AE%89%E6%BE%9C&ancestor=list&cmsid=298a9b96012c12bcfec788f4eb6cc6ee&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66#id=e435f90f52a87d750599784318c151b3&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doc/7632779-7906874.html 图片来源于360百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64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陆军中将 | 知名原因 = 陆军中将 | 知名作品 = }} '''王安澜'''(1876-1924),亦名正江,号梓材,[[湖北]]枣阳鹿头王应林村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靠族产供养读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王安澜 出生地:湖北枣阳鹿头王应林村 出生日期:1864 逝世日期:1924 ==人生履历== 1898年春,被地主[[任典元]]聘为家庭教师,一次想骑主人马回家一趟,主人说:"你屁股上没长骑马的毛,别想骑马"。一气之下,弃教投军,在[[黎元洪]]部下马队当兵,先代理文书,后升执事官,并入新军参谋班学习。 1911年[[武昌起义]],随黎元洪进都督府,阳夏战争期间,任战地司令部兵站司令,后转战[[汉阳]]、[[武昌]],军功卓越。 1912年3月黎元洪扩编鄂军为八镇(师),委王安澜为第六镇(师)统制。兵败后隐居武昌槐荫里,1924年病故。 ===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随黎元洪进都督府,阳夏战争期间,任兵站司令,总部粮台,在汉阳归元寺设总粮站,供应军需。10月27日,清军逼近汉阳,组织力量星夜抢运粮食至武昌。汉阳失守后,收聚散兵,编成"奋勇军",誓守武昌。 1912年1月,写信'议和"代表[[伍廷芳]],提出奋战之利,揭露"议和"骗局。指出[[袁世凯]]名为"议和",暗自练兵,阴谋篡夺大总统之权。 同年,黎元洪扩编鄂军为八镇,委王为第六镇统制。9月19日,北京政府授为陆军中将。 1913年又裁编八镇为五个师,王被任命为新编第三师师长,奉命率部驻防德安(今安陆),后移防襄(阳),枣(阳)一带,曾受命镇压白朗起义军。后因黎元洪赴[[北京]]任副总统,[[段芝贵]]入主[[湖北]],裁新编第三师,王改任省税捐征收局局长,不久闲居北京。 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调王任[[广西]]田南、[[桂林]]道尹。[[[张勋]]复辟时被解职回家。 1917年1 2月5日,王于鹿头大阜山竖旗招兵,各乡农民及其旧属纷纷入伍,有兵万余,自称"鄂北靖国军",以"不烧杀,不抢劫,不伤害百姓"为军队纪律,响应"护法"。攻打汪店、玉皇庙等团防局,获枪300多支,又自造铁炮、竹杆标(竹杆尖端安上利刀)等武器。 12月16日,击溃前往进剿的县警队与团防局武装,旋进驻枣阳,筹备粮饷,整编军队。 1918年舂开进襄阳,与[[黎天才]]"靖国军"会师整编,并同[[荆州]]镇守使[[石星川]]部联络,推黎天才为"湖北靖国联军总司令"。后因[[北洋军阀]][[吴佩孚]]援鄂,黎天才率部向鄂西竹山、房县撤退,王部为先锋,挺进思施、利川。6月,在入川途中,遭川军阻击,激战后转入陕西边境,后又转入四川巫溪、巫山一带,在城口县过春节,放松警备被川军突然夹击,溃不成军。王率残部奔恩施,又遭湖北督军[[王占元]]部截击,部队星散,被迫投降。<ref>[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3-07/2887271.shtml 揭秘王安澜将军劝说黎元洪归顺革命军的细节(图)],中国新闻网,2011年03月07日 </ref> ==治军严谨== [[File:1692378 500x500 0.jpg|缩略图|400px|王安澜与黄兴等]] "自奋勇军初成以迄成师,事实繁颐,未便备录,惟于国计民生上有勉尽义务、维持秩序之处,各摘事由,汇缮成帙。"这是辛亥革命志士王安澜呈送给[[湖北]]革命实录馆"鄂军第六师汇录革命事实书"的开始语。 "鄂军第六师汇录革命事实书"共收录90篇"事实",涵盖在"自奋勇军初成以迄成师"这段时日王安澜草拟发布的告示、出发命令、信函、公文等等,对于研究这段史实有重要价值。"事实既经汇录,谨以先后次第,首列目录,以便钧览。""出发命令,具有时日,前后一律自成次第。" 王安澜幼时家境贫寒,笃志好学,加上深得黎元洪赏识和信任,特别是在新军将校讲习所参谋班的学习和深造,使其具备了现代军事才干。他尤其注重军纪军规,以"不烧杀,不抢劫,不伤害百姓"为军队纪律。在"招募奋勇军暂定规条由"中"以驱逐目前大敌及扩张国民军""以推倒恶劣政府而达共和目的"为宗旨。 "鄂军第六师汇录革命事实书"90篇中强调严肃军纪的规定、告示等条目占近三分之一,如"示官兵以应遵守之件及先时应演习之件由""禁兵士擅入民房由""申明本军规章由"、"规戒本协军人缺点四条由""申儆行营禁令以肃军纪由","务须慎重礼节,严肃秩序,方称为文明之军队"。 战争期间,"北军压境,以致对峙,""妇女来营补缀,诚恐防维未周,有伤风化;""照得行军最重风纪,方不失为节制之师。讵乡间有无知贫妇,成群结队,假补衣为名,实阴施其勾引手段;而无知兵士,亦遂相率围观,肆行调笑,实属不成事体。兹查得有本协炮队兵士胡青山、步队兵士黄谢山,胆敢不守军纪,蹈此恶习,业经本统领饬交执法处从严惩办,除通传各标、营密查外,合行出示严禁。""……不准妇女进城补衣,以滋生事端。各其凛遵勿违。切切特示"。 正因为王安澜治军严谨,深得百姓爱戴,他统领的部队才日益壮大,战绩卓著,号称"[[靖国军]]"。只可惜后来时局变幻无常,王安澜遭解聘,郁郁不得志,后隐居武汉汉口槐荫里,1924年病逝于汉口。 ==参考资料==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安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