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08.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爱召 的原始碼
←
王爱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王爱召''' </p> |- |<center><img src="http://nm.people.com.cn/NMediaFile/2020/1012/LOCAL20201012103100027436751135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nm.people.com.cn/BIG5/n2/2020/1012/c398472-34343610.html 圖片來自people] </small> |} '''王爱召''',又名'''伊克昭''',清廷赐名'''广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哈什拉格沟口,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ref name=dcd>[http://www.nmglyw.com/html/2012/eerduosiwenhua_1005/2469.html 鄂尔多斯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寺庙,内蒙古旅游网,2013-07-11] </ref><ref name=nmgsz>{{Cite web |url=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61 |title=王虎全、国风,历史上的王爱召,内蒙古史志2010年第六期 |accessdate=2013-07-17 |archive-date=2016-03-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35703/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61 |dead-url=no }}</ref> ==介紹== 王爱召由鄂尔多斯万户[[博硕克图]][[济农]]修建。[[明朝]][[万历]]年间,[[三世达赖]]锁南嘉错到蒙古草原传播[[藏传佛教]][[格鲁派]],想在鄂尔多斯的一条龙岗兴建寺院。28年后,鄂尔多斯[[博硕克图]][[济农]]遵照三世达赖旨意,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主持动工兴建,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竣工。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鄂尔多斯部蒙古首领举办开光典礼,明朝朝廷赐寺名“广慧寺”。该召庙的[[蒙古语]]为“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圪齐庙”,后因博硕克图济农的后裔获封[[郡王]]衔,故改称 “王爱召”。也有资料称王爱召是“王的召”的谐音,因蒙古语“的”字发音为“爱”,故民间俗称该庙为“王爱召”。 王爱召并非鄂尔多斯最早的寺庙,最早者为[[热西却令寺]],又称“浩钦召”(意为“旧的召庙”),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有的资料说王爱召从明[[成化]]七年(1472年)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的住放地。但此说法不实。因王爱召是在1607年动工兴建。且明朝中后期,专司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部,其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处在游动状态,不会在一个地方长留;只是[[格鲁派]]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兴起后,召庙才成为蒙古人敬佛并敬祖先之所。 王爱召是鄂尔多斯蒙古部的第一次会盟之地。天聪九年(1635年),鄂尔多斯部归附爱新国(即金国,又称[[后金]],1636年定国号为“清”)。“天聪九年,[[额璘臣]]来归,赐[[济农]]号;顺治六年,封[[郡王]]等爵有差,七旗皆授[[札萨克]],自为一盟于伊克昭。”顺治六年(1649年),鄂尔多斯部贵族在王爱召会盟,[[鄂尔多斯扎萨克郡王|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额璘臣]]主持,定盟名为“[[伊克昭盟|伊克昭]]”([[蒙古语]],意为“大庙”,大庙便指王爱召)。此时,王爱召是鄂尔多斯七旗的总庙,也是鄂尔多斯地区最大的召庙,又是[[鄂尔多斯扎萨克郡王|蒙古王爷]]的家庙,王爱召附近有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以及济农办公之所。 [[鄂尔多斯扎萨克郡王|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额璘臣]](即[[明朝]]的[[鄂尔多斯济农]])除定期召集各旗[[札萨克]]到王爱召会盟外,还主持八白室的祭祀。但因其封地在郡王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俗称郡王旗,今[[伊金霍洛旗]]大部),其驻地则是王爱召,二者有距离,故他为祭祀及会盟方便,将“八白室”迁往郡王旗。 会盟初期,每三年举办一次,由盟长主持。除按规定迎接御书及钦差大臣外,还检阅兵丁,稽核全盟在册人数,检查战马、军械、其他物资及战备,商议大事。后来,会盟变成盟内例会,盟长或者检查该盟户口丁册,或审理该盟主要案件,处理重要事宜。 伊克昭盟的会盟地点起初一直在王爱召,偶尔也在郡王旗的苏泊尔汗举行。到清末,会盟改为根据需要,临时决定时间及地点,不再固定。 王爱召占地面积50亩,其中庙址占地面积12亩,庙堂建筑共259间,喇嘛住房282间。[[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均曾来王爱召讲经、[[灌顶]]。 王爱召的主要建筑有大经堂、观音殿、度母殿、守斋殿、明王殿、辩经殿、时轮殿、药师殿、四大金刚殿、鼓楼、鄂尔多斯王公的祖先灵塔殿、佛塔群。大经堂内供奉银塑鎏金[[释迦牟尼]]像,藏有泥金字本《[[甘珠尔]]》、银汁字本《[[丹珠尔]]》等佛经。灵塔殿内供奉高七尺的巴图蒙克[[达延汗]]银制鎏金灵塔,还有[[博硕克图]]济农曾使用的鎏金马鞍、弓箭等物。 王爱召的喇嘛最多时有300多人。[[中华民国]]时期,喇嘛有100多人。喇嘛中最高称号是“[[呼毕勒罕]][[堪布]]喇嘛”(转世活佛)。 1939年,[[日军]]多次派特务专门调查王爱召。其后,日军多次派飞机轰炸王爱召,集中轰炸大经堂等建筑,大经堂被炸塌,大喇嘛扎布当场被炸死。1940年,日军在[[蒙古军]]第四师的配合下,进攻驻扎在[[达拉特旗]]新民堡的[[国军]](人称“西军”)。国军受挫之后,转移至王爱召,当时国军86师指挥部设在王爱召内,该师参谋长[[王白慕]]坐镇王爱召指挥。“西军”张步城团的步兵居住在王爱召的僧房内,团部设在王爱召以南数里的任三壕。国军还在在王爱召四周修筑工事,修建炮楼。 1941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四),驻[[包头]]的日军小岛部队出动80辆卡车的步兵,在坦克、装甲车、飞机的掩护之下,自包头银匠窑子渡过黄河,进攻王爱召。在距王爱召不远的西社、刘大营子、东三座茅庵等地架重炮,自下午四点起,轮番炮轰王爱召,“西军”一直坚持到天黑,趁夜向南撤退。<ref name=daixiong>{{Cite web |url=http://www.cssn.cn/zgs/zgs_zgjds/201310/t20131025_546146.shtml |title=戴雄,侵华日军对中国古建筑的毁损,民国档案2000年03期 |accessdate=2015-04-10 |archive-date=2015-04-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15232129/http://www.cssn.cn/zgs/zgs_zgjds/201310/t20131025_546146.shtml |dead-url=no }}</ref> 翌日([[元宵节]])凌晨,日军开进王爱召,驱逐了王爱召的喇嘛及周边居民,随后抢劫王爱召。王爱召收藏的前额嵌有宝珠的[[释迦牟尼]]银制佛像,成套经卷,坟庙内的银制镀金马鞍、弓箭,成捆的壁毯、地毯、法器、供物、浮屠及特制的风磨铜顶、可盛23担水的大铜锅等等,均被装上汽车运往包头。抢劫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七日夜。王爱召收藏了各类文物、宝物被全部洗劫。 农历正月十八日晨,日军在王爱召各建筑上浇上汽油,在僧房内堆干草,点燃大火,焚毁了王爱召,此次大火一直烧了半个多月,王爱召变成一片废墟。 1941年9月,王爱召的大喇嘛曹德纳木通过化缘、化布施等方式筹资,在王爱召原召址以西半华里处的一座旧有小庙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召庙,将达拉特旗[[塔井召]]的佛像、法器、经卷等迁至此处,继续开展宗教活动。但该小庙的规模远不及过去的王爱召。 但该小庙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存“卧龙土岗”的一座小仓房。原王爱召班弟喇嘛洛布森津巴继续在这间小仓房中念经,期望将来能重建王爱召。 ==建筑== 王爱召北依[[黄河]],西靠[[豪庆河]],南邻河滩草原。南、北各有一眼泉水,人称“龙眼”。王爱召被毁前,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四大天王殿、大经堂、正殿。庙内有汉式宫殿型大经堂49间,殿内陈设精美;藏式建筑风格的正殿81间,平房平顶,白墙红边。东西两侧有两座钟楼,门前有四大天王殿;南侧有奶奶庙、观音堂、五道庙;北侧有十殿阎君、金刚殿、靖王庙、药师庙;中部正殿后侧(也是该庙最高之地)有喇嘛白塔三座。 王爱召周围有围墙,长方形院墙之外,西北角建有九间楼(9间大的坟庙),其内供奉鄂尔多斯部祖先银质陵塔(祖宗坟塔)13座,大小不一,均为银制并镀金,其中包括巴图蒙克[[达延汗]]、[[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及其后裔的陵塔。巴图蒙克达延汗的银质镀金陵塔高七尺,其内陈列着他使用过的马鞍、弓箭等物。 王爱召南部有葛根宫及佛仓,北部有济农仓、庙仓等建筑。王爱召周围,还有282间喇嘛宿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Category:227 寺院]]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爱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