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39.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现代艺术的边界 的原始碼
←
现代艺术的边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现代艺术的边界</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2603991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043185/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现代艺术的边界》是201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潘公凯。 ==基本内容== 定价:35 元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装帧:[[平装]] ISBN:978710804463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潘公凯]] 页数:216 页 丛书: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内容介绍== 现代以来,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异军突起,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确立起主流的价值体系和影响。尤其随着全球一体化与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文化的成就与体系性知识快速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个现代语境当中而无法置身其外。就艺术领域而言,自西方现代主义兴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从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盛行至今也已有半个世纪。百年以来,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波澜壮阔,极大地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范围,丰富了审美领域的形态和结构,至今亦广为我们本土的艺术家采纳和接受。不过,随着弥散的波及,历时性的思潮流派演进转变为共时性的多元因素杂存,且与地域性的文化环境互动,体系性的知识进一步与原子化的个体混融,形成碎片化、拼贴化、扁平化、通俗化的全球性景观。在这样的主流趋势下,艺术与生活还有没有边界?如果有的话,这个边界在哪里?作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家,对此又应有怎样的反思和自觉?这些都是本书希望探讨的问题。 书中收录一篇作者考察西方当代艺术的论文,以及三篇近年来就艺术边界问题与丹托、舒斯特曼、贝尔廷的访谈,他们提出的“艺术的终结”、“艺术史的终结”等理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界深有影响,作者希望通过对谈,厘清概念,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从未而使中国的美术界能认清自身面对的问题,不盲目追随西方潮流,建立起中国艺术的自觉和主体性。 ==作者介绍== 潘公凯,1947年生于[[浙江]]宁海。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一方面亲身参与中国水墨画、建筑、装置艺术的实践,一方面从事美术史论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别关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问题。1991年10月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ref>[https://www.doc88.com/p-813687822290.html 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道客巴巴网,2012-02-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现代艺术的边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