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8.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瑞利散射 的原始碼
←
瑞利散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瑞利散射'''<br><img src="http://cdn.lengmenjun.com/post/f07cfa748224d2f0aa7ed151463a3703.jpg!lengmenjun-960"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lengmenjun.com/post/5d8b295f0425de70a30b32a3 圖片來自冷門菌]</small> |} '''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由英国物理学家[[約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的名字命名。它是半径比[[光]]或其他[[電磁學|電磁]]輻射的[[波长]]小很多的微小颗粒(例如單個原子或分子)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瑞利散射在光通過透明的固體和液體時都會發生,但以[[氣體]]最為顯著。 在大氣中,太陽光的瑞利散射會導致[[瀰漫天空輻射]],這也是天空为藍色和太陽偏黃色的原因。 瑞利散射適用於尺寸遠小於光波長的微小顆粒,和光學的“軟”顆粒(即其[[折射率]]接近1)。当顆粒尺度相似或大於散射光的波長时,通常是由[[米氏散射]]理論、[[離散偶極子近似]]和其它計算技術来處理。 瑞利散射光的強度和入射光波长λ的四次方成反比: I(\lambda)_{scattering} \propto \frac{ I(\lambda)_{incident}}{\lambda^4} 其中scriptstyle I(\lambda)_{incident}是入射光的光強分布函數。 因此,[[藍光|波長較短的藍光]]比波長較長的[[紅光]]更易產生瑞利散射。 ==推導== 大氣中的分子在入射光電矢量作用下會極化,從而產生偶極輻射,輻射能流密度的平均值為 langle \mathbf{S} \rangle = \bigg(\frac{\mu_0p_0^2\omega^4}{32\pi^2 c}\bigg) \frac{\sin^2\theta}{r^2} \mathbf{\hat{r} ==瑞利非偏振散射光強度== I_0<表示入射光強度,theta爲入射光與散射光的夾角 I = I_0 \frac{8\pi^4\alpha^2}{\lambda^4 R^2}(1+\cos^2\theta) ==藍天與夕陽== 瑞利散射可以解釋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白天,太陽在頭頂,當太陽光經過[[大氣層]]<ref>[http://aeea.nmns.edu.tw/2013/1311/ap131112.html 大氣層],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2013 年 11 月 12 日</ref> 時,與空氣分子(其半徑遠小於可見光的波長)發生瑞利散射,因為藍光比紅光波長短,瑞利散射發生得比較激烈,被散射的藍光佈滿了整個天空,從而使天空呈現藍色,但是太陽本身及其周圍呈現白色或黃色,是因為此時看到更多的是直射光而不是散射光,所以日光的顏色(白色)基本未改變——波長較長的紅黃色光與藍綠色光(少量被散射了)的混合。但因為人眼對不同顏色的敏感度不同,以黃綠色敏感度最高,往兩邊呈鐘形分佈,因此人眼對藍色的敏感度遠大於紫色,所以即使散射的可見光波長中紫光能量最高,人眼看起來仍是藍色。 當日落或日出時,太陽幾乎在我們視線的正前方,此時太陽光在大氣中要走相對很長的路程,所看到的直射光中的藍光大量都被散射了,只剩下紅橙色的光,這就是為什麼日落時太陽附近呈現紅色,而雲也因為反射太陽光而呈現紅色,但天空仍然是藍色的,只能說是非常昏暗的藍黑色。如果是在月球上,因為沒有大氣層,天空即使在白天也是黑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30 物理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瑞利散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