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的原始碼
←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8DB3D3;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p> |- |<center><img src="https://i.pinimg.com/originals/ef/78/75/ef78758b8a52da958a283fb6861cb62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l.pinterest.com/pin/486388828509720362/ 圖片來自pinterest] </small> |}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法語:''Marguerite de Valois'';{{bd|1553年|5月14日|1615年|3月27日|catIdx=M}})又被稱為'''瑪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生於[[聖日耳曼昂萊]]的皇家城堡;死於[[巴黎]]。她是[[法國]]和[[下納瓦拉]]的王后,同時也是[[瓦卢瓦领主列表|瓦盧瓦女公爵]]。 在[[瓦盧瓦王朝]]最後一名帝王[[亨利三世_(法蘭西)|亨利三世]]駕崩之後,瑪格麗特的人生為醜聞,陰謀和悲劇所圍繞。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天主教]]([[舊教]])信徒,她和[[新教]][[結盟宗]](又稱[[胡格諾派]])首領[[亨利四世_(法蘭西)|波旁的亨利]]([[納瓦拉國王]],後成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政治婚姻]]使她成為了[[法國宗教戰爭]]以及宮廷政治的犧牲者。 她的人生首先透過她的自傳廣為人知,這部自傳涵蓋了其從1565年到1582年的事蹟,她人生的其他歲月的情況,則大部分通過保留下來的私人信件而流傳於世。同時代的人將她刻畫為:「高傲的」,“慷慨且寬宏大量,甚至有些揮霍”。她還被視為“充滿求知欲的,善於發表演說的,敏捷而俏皮的並對科學技術非常感興趣的“女性”。 <ref>''Harenberg - Das Buch der 1000 Frauen. Ideen, Ideale und Errungenschaften in Biografien, Bildern und Dokumenten''. Meyers Lexikonverlag, Mannheim 2004, ISBN 3-411-76099-0, S. 599.</ref> 在那個法國皇室充滿流言蜚語的時代,瑪格麗特是非比尋常的鮮明寫照,整個[[上流社會]]都在傳播她的流言,因此她在後來的著作中,常常被寫成是一位放蕩而墮落的王后。但現代的歷史學家卻認為,她不過是行使了當時只能夠由男性貴族所擁有的特殊自由。 == 生平 == === 幼年及青年期 === 瑪格麗特同她的姐姐們以及[[瑪麗一世_(蘇格蘭)|瑪麗·斯圖亞特]]一起在她的家庭教師夏洛特·德·維也納以及巴隆妮·德·科峒的照顧下於[[聖日耳曼昂萊]]的皇家城堡度過了她的幼年時光。巴隆妮在瑪格麗特結婚後更成為她的第一貼身女官。 <ref>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3.</ref>在[[瓦盧瓦的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和瑪麗分別因為結婚而離開聖日耳曼昂萊後,瑪格麗特也於1559年離開出生地移居到[[羅浮宮]],<ref>JA Branton-Desris: ''A la découverte d'une perle francaise'', S. 7.</ref>在那兒她進入了她的兩位兄弟[[亨利三世_(法蘭西)|亨利]]和[[法蘭索瓦 (安茹公爵)|法蘭索瓦]]的社交圈,由此建立了她自己的廣泛的,充滿經典人性化的社交圈,<ref>É. Viennot: ''Marguerite de Valois histoire d'une femme, histoire d'un mythe'', S. 23.</ref>這也是為什麼她精通拉丁語,希臘語,意大利語以及西班牙語的原因。 作為歐洲重要掌權皇室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被作為各大皇室聯姻的候補者。 1560年,她的父母曾想讓她和[[腓力二世_(西班牙)|腓力二世]]的王子[[唐·卡洛斯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唐·卡洛斯]]結婚。當15歲的唐·卡洛斯在眾多新娘候選人的肖像畫中見到瑪格麗特時,他評價她道“這位年幼的公主是最美的」。 <ref>J. Babelon: ''La Reine Margot'', S. 18.</ref>但這個計劃和之後的瑪格麗特與[[馬克西米利安二世_(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兒子[[魯道夫二世_(神聖羅馬帝國)|魯道夫]]於1563年的聯姻都不幸告吹。 <ref>H. de Coste: ''Les Eloges et les vies des reynes, des princesses, et des dames illustres en pieté'', S. 402.</ref> 在法國宗教分歧爆發的初期,[[凱瑟琳·德·美第奇]]於1562年將她的女兒們以及幼子法蘭索瓦送往[[昂布瓦斯]],<ref>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11.</ref>而亨利和卡爾則留在羅浮宮,跟他們的母親一起生活。 1564年1月到1566年5月,瑪格麗特和她的王兄[[查理九世_(法兰西)|查理]]一起完成了對王國的巡視之旅。 當瑪格麗特回到[[巴黎]]的時候,她和年輕的第三代[[吉斯家族|吉斯公爵]][[吉斯公爵 (第三)|亨利一世·德·洛林]]產生了愛情,他們甚至考慮到了婚姻。但他們之間的婚姻是無法為當時的法國皇室所接受,因為吉斯家族是堅定的[[天主教]]成員,同時也是反對法國結盟宗的中堅勢力,而當時的統治家族則看重天主教和結盟宗的政治平衡。亨利·德·洛林的宮廷職位被暫時取消,不久之後便被迫和皇太后的教女[[卡特琳·德·克萊夫]]結婚。 1565年瑪格麗特和[[葡萄牙]]王储[[塞巴斯蒂昂_(葡萄牙)|塞巴斯蒂昂]]的聯姻計劃告吹;而在她姐姐伊麗莎白去世後,讓她嫁給成為鰥夫的腓力二世的企圖也最終以失敗告終。 === 婚禮以及聖巴托洛繆之夜 === 完全出於維持王朝穩定的目的,國王[[查理九世_(法蘭西)|查理九世]]和他的母親從1570年開始策劃[[天主教|天主教徒]]瑪格麗特和[[新教|新教徒]][[亨利四世_(法蘭西)|波旁的亨利]]的[[政治聯姻]]。其目的是調和法國[[新教]]與[[舊教]]之間的矛盾,以實現於[[法國宗教戰爭|第三次結盟宗戰爭]]結束時簽訂的[[聖日耳曼昂萊和平協定]]。這個[[政治聯姻|秦晉之好]],特異非常,因為當時的歐洲貴族從不考慮新舊教信徒之間的婚姻。<ref>Es existiert in der Geschichte nur ein weiteres Beispiel dieser Art: die Heirat Maria Stuarts und James Hepburns, 4. Earl of Bothwell.</ref> 兩方在之後開始了漫長而困難的聯姻談判,由亨利的母親[[讓娜三世_(納瓦拉)|讓娜·達布雷特]],與瑪格麗特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凱瑟琳]]分別在[[圖爾]]和[[布盧瓦城堡]]進行。雙方開始談判的時候,都抱著讓對方加入自己的教派的希望,但這明顯是無法實現的。在1572年4月,雙方在布盧瓦城堡簽訂的草約中,明確規定這次聯姻,兩方都無需改宗。<ref>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70–71.</ref> 瑪格麗特雖然對她未來的丈夫完全不了解,甚至對其產生了怨恨,並對他聲名狼藉的愛充滿抱怨,<ref>Maike Vogt-Lüerssen: ''Frauen in der Renaissance''. 1 . Auflage. Books on Demand, Norderstedt 2006, ISBN 3-8334-6567-0, S. 395.</ref>但在母親的巨大壓力下,不得不同意結婚;至少在之後的幾年,她還是贊成這個提議,<ref>瑪格麗特在廢除她和亨利婚姻的議案中強調她從來就沒有同意過他們之間的婚姻。 </ref>雖然在她的回憶錄中完全沒有提到這些,但一副較早的油畫為其提供證明。 1572年8月17日最終的婚書於巴黎簽訂,按照協定瑪格麗特應該獲得非常高昂的[[嫁妝]]:查理九世為其支付300.000[[埃居|金埃居]],凱瑟琳則提供200.000[[里弗爾]]。另外還有25.000里弗爾是由她的兄弟[[亨利三世_(法蘭西)|亨利三世]]以及[[法蘭索瓦 (安茹公爵)|法蘭索瓦]]支付。同時瑪格麗特宣誓放棄其對[[瓦盧瓦王朝|瓦盧瓦家族]]的繼承權。而實際上,這些嫁妝只給了一部分,甚至完全只是個空頭支票。<ref>HN Williams: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71.</ref>簽立婚書儀式後,在羅浮宮舉行了由[[魯昂]]大主教[[查理一世_(魯昂) |查理·德·波本]]和新郎方父輩主持的官方訂婚典禮。 第二天(1572年8月18日),他們舉行了結婚典禮,甚至連必需的[[教皇]][[大赦]]都沒有等待。 <ref>後來直到[[亨利四世_(法蘭西)|亨利]][[改宗]]了[[天主教]],才由[[額我略十三世]]進行了大赦。</ref>婚禮是在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的前廳舉行的,因為納瓦拉國王亨利拒絕進入任何天主教教堂的彌撒廳。之後即產生流言:當瑪格麗特被問道是否願意嫁給納瓦拉國王亨利時,她沒有回答,最後是她的兄弟亨利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這個流言更為歷史學家[[皮埃爾·馬修]]所記載,並聞名於世。<ref name="pinarfriess">S. Pinard Friess: ''[http://www.hst.ulaval.ca/Cours/HST20718B/A02_SPinardFriess.htm Mémoires et Histoire] ''.</ref>婚禮之後的狂歡以及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572年8月21日。 作為納瓦拉國王亨利的隨行人員,很多結盟宗信徒也來到巴黎參加他的婚禮。一場對結盟宗信徒[[科利尼|加斯帕爾·德·科利尼]]不成功的暗殺成為了[[聖巴托洛繆大屠殺|聖巴托洛繆之夜]]的導火索,在這場大屠殺中,大量結盟宗信徒被殺,因此瑪格麗特的婚禮在編年史中也被記錄為“巴黎的血腥婚禮”。亨利被捕並被迫改信天主教。凱瑟琳·德·美第奇提議她的女兒,以血腥屠殺為藉口取消此次婚姻,但瑪格麗特拒絕了,並忠誠地支持她的新婚丈夫亨利。雖然亨利已經改信了天主教,他和瑪格麗特以及法蘭索瓦仍然被軟禁在羅浮宮。 除去[[紅衣主教]][[拉羅什富科]]的秘書讓·德·梅根的紀錄外,瑪格麗特的回憶錄是同時期對聖巴托洛繆大屠殺的惟一可考描述。根據瑪格麗特的描述,加布里·德·列維斯,德·萊朗[[子爵]],一位跟隨她丈夫的結盟宗信徒,因為被她的兄弟查理的衛兵追踪而躲進她的臥室。瑪格麗特為他說情,最終保住了他的性命。 [[大仲馬]]在他的小說《瑪戈王后》中再現這一場景。 == 家族 ==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是[[亨利二世_(法蘭西)|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第七個孩子,也是他們未夭折的最年幼女兒。她的名字來自她的[[教母]]瓦盧瓦-昂古蘭姆的瑪格麗特,其也是她的一位姑姑。她的兄弟姐妹中有四位歐洲的國王或王后以及一名公爵夫人,他們是她的兩個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腓力二世_(西班牙)|腓力二世]]的第三任妻子)和[[瓦盧瓦的珂羅蒂雅|珂羅蒂雅]]([[洛林]]公爵[[查理三世(洛林)|查理三世]]的妻子)以及她的幾個兄弟[[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_(法蘭西)|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_(法蘭西)|亨利三世]]。 瑪格麗特對父親並沒有太深的印象,因為父親死於姐姐伊麗莎白和腓力二世婚禮上的[[馬上長矛比武]],被一個沒有矛頭的長矛刺中眼睛,幾天後感染[[敗血症]]而死。當時瑪格麗特只有六歲。瑪格麗特對她的母親的感情非常矛盾,既充滿欽佩又夾雜著恐懼。瑪格麗特和她的姐姐們以及弟弟[[法蘭索瓦 (安茹公爵)|法蘭索瓦]]有著深厚的感情,而對哥哥[[亨利三世_(法蘭西)|亨利]]從她幼年開始就非常抵觸,後期兩人曾非常仇視對方。對於她和她的哥哥[[查理九世_(法兰西)|查理]]之間的關係如何,現在基本上無從考証,唯一可証實的是,是查理為其取了「瑪戈」這個花名,讓世人沿用至今。 瑪格麗特和夫婿[[亨利四世_(法蘭西)|波旁的亨利]]之間的關係是最引人注目的,期間還夾雜亨利多位情婦的故事。雖然瑪格麗特沒有甚麼政治影響力,但其與亨利的關係,也造成亨利的苦惱。瑪格麗特立場搖擺,有時力挺亨利,並極力維護亨利和他的政治立場;有時又突然反對亨利,並試圖破壞他的計劃。在他們的婚姻關係結束後幾年,發展成一種長期對立的仇視關係。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UJdhkyAbc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QUEEN MARGOT - Marguerite de Valois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40 歐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