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38.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瓦屋听雨(江南) 的原始碼
←
瓦屋听雨(江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瓦屋听雨'''<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529771/pexels-photo-2852977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瓦屋听雨》'''是[[中国]]当代作家江南的散文。 ==作品欣赏== ===瓦屋听雨=== 入住单位正经八儿的钢筋水泥楼房,不经意间已有许多年了。其间,先前蜗居于低矮、狭窄、潮湿、破旧的砖瓦房那种风雨飘摇、担惊受怕的心理没有了。这些砖瓦房不独城镇,就是农村也大都在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间道声“拜拜”了。这不啻是桩好事,美事。她标志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标志着人类住房的日趋进步。 不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钢筋水泥楼房与砖瓦房相比,亦有其短处。夏日炎炎,前者远不及后者通风透气、凉爽。另外,生活在农村,瓦屋听雨实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古朴而[[清新]]的享受。 我的家乡,先前尽是清一色的[[黑瓦]]参差的古朴的瓦屋——四合院。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的民俗乐器,平时憨厚朴实,一声不吭。待得下雨时,却给山村营造出古朴、高雅的意境。这种[[意境]],因雨的大小、轻重、缓急而不同。雨来时,演奏着或大或小,或缓或急的音乐。雨来得小,音乐来得轻,来得圆,来得润,“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情人绵绵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轻轻地拂过琴弦,像落花缓缓地飘零在水上;雨来得大,音乐来得重,来得洪,像古筝,像铙钹,像战鼓在[[奏鸣]],犹如千百个乐师[[演奏]]着大型的音乐会;雨来得轻,音乐来得紧,来得骤,声音越来越大,战鼓声、金锣声、车轮声、千军万马相互混战厮杀而发出的声音,又如一支千百人组成的“[[黄河]]大合唱”,声音一浪高一浪。雨来得缓,音乐来得轻,来得小,淅淅沥沥,犹如二胡手拉着低低的调儿,轻轻地、舒缓地用心来[[抒情]]……这雨声也许是世界上最[[繁杂]]而难解的音乐,酷似混乱不堪而又包罗万象。 不同[[心境]]的人,听雨的感觉也截然不同。[[多情]]的人,往往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伤感与喟叹;热血男儿,往往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及眷顾;迟暮丽人,往往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哀叹与幽怨。得意者听雨,喜盈盈似赤日升,笑吟吟似花树生;失意者听雨,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同]]年龄的人,听雨的感觉有异:年轻人往往觉得其声愉悦,易勾起对未来的憧憬,雨声是花开的声音;年老的人,往往觉得其声凄惋,易勾起对往昔的[[回味]],[[雨声]]是叶落的惆怅。总而言之,雨是最能撩起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拉开情感的闸门。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江南,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瓦屋听雨(江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