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8.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的原始碼
←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瓦西里·列昂季耶夫.jpg|thumb|right| [https://larspsyll.files.wordpress.com/2015/01/leontif_nobel_full.jpg 原圖連結] [https://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9Ds8gYEVeXx0AogpXNyoA;_ylu=X3oDMTE0ZTIyaGNhBGNvbG8DZ3ExBHBvcwMxBHZ0aWQDQjkzMjFfMQRzZWMDcGl2cw--?p=Wassily+Leontief&fr2=piv-web&fr=uh3_news_vert_gs#id=22&iurl=https%3A%2F%2Flarspsyll.files.wordpress.com%2F2015%2F01%2Fleontif_nobel_full.jpg&action=click「Google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列昂季耶夫'''([[俄語]]:'''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еонтьев''';[[英語]]:Wassily Leontief,{{bd|1905年|8月5日|1999年|2月5日|catIdx=L}})出生於德國。是一位俄裔美國人|俄裔美國經濟學家,後移居美國任教於哈佛大學。 197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以「[[投入產出理論]]」對於經濟學的貢獻获得諾貝爾獎。 列昂蒂夫還因《列昂蒂夫悖論》和《複合商品定理》而著稱。<ref>[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w/wassily-leontief.asp Investopedia - 瓦西里·列昂蒂夫]</ref> 1999年,在紐約逝世,享年93歲。 ==生平== 1921–25年,列昂季耶夫就讀列寧格勒大學。 1925–28年,就讀柏林大學。 1931年,移居美國。 1931年至1975年,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任教。 1948年至1975年,他是哈佛大學關於美國經濟結構的經濟研究項目的負責人。 1975年,直到去世,他一直是紐約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1978年,他被任命為該校經濟分析研究所所長。 ==線性規劃而聞名== 列昂蒂夫(Leontief)也因開發線性規劃而聞名,這是一種解決經濟運行中復雜問題的數學技術。他還以“ Leontief悖論”。經濟學家此前曾認為,一國的出口反映了該國最豐富的商品,即勞動力或資本。 然而,正如列昂蒂夫所指出的那樣,儘管美國的資本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都多,但其大部分出口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相反,美國大部分進口商品為資本密集型商品。 這種現像被稱為Leontief 悖論。 ==參考資料== [[Category:金融經濟管理学家]] [[Category:美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