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8.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冷圳紀念公園 的原始碼
←
白冷圳紀念公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冷圳1.jpg|缩略图|500px|thumb|有框|右|[https://travel.yahoo.com.tw/ 照片來自台中新社:白冷圳紀念公園- Yahoo奇摩旅遊]]] '''白冷圳紀念公園'''為紀念白冷圳水利工程,該工程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發展台灣的[[製糖業]],致力培育並繁殖蔗苗,選中氣候、土質都很優良的新社河階群台地,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不過由於台地缺水,必須尋闢水源,幾經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才選定[[大甲溪]]上游的白冷高地。為了引大甲溪水,工程人員想到了[[「虹吸管原理」]],而造就了現今的白冷圳。 ==介紹== *歷史脈絡 白冷圳為台中農田水利會轄區內大甲溪最上游之灌溉進水口,位於左(南)岸,即天輪發電廠對岸,創建於[[昭和]]3年(1928),原專為灌溉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大南庄蔗苗養成所蔗苗繁殖場而設,原灌溉面積815公頃,乃前日本總督府之官設官營埤圳,本省光復後改為農林廳種苗場,該圳亦由該場繼續管理。 [[File:白冷圳2.jpg|缩略图|400px|thumb|有框|左|[https://travel.yahoo.com.tw/ 照片來自台中新社:白冷圳紀念公園- Yahoo奇摩旅遊]]] 到了民國45年為安置[[大肚山]]機場擴建用地被徵收農戶,將該種苗場土地大為縮小(僅剩81.92公頃),餘地放領予該移居農民,而該圳亦移給當時之豐榮水利會接管(臺中農田水利會之前身)後於民國64年合併予臺中農田水利會至今。大南庄蔗苗養成所位於新社區,距豐原東方16公里餘,大甲溪左岸東勢區對岸高台地,海拔介於455~545公尺之間,包括新社、鳥銃頭、大南、馬力埔、水底寮、仙塘坪等地,地形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8公里。大南庄蔗苗養成所雖肩負供給優良品種蔗苗之重大使命,但因無灌溉水源,只依靠雨水灌溉,甘蔗之品種不易保持。 日本政府在昭和2年(1927)開始有灌溉設施之想法,並獲得當時議會通過花費日幣145萬餘圓之預算。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工事(白冷圳未命名前),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於昭和2年(1927)進行工程的設計,工程則由內務局負責施工,於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年)5月完工,施工時間為3年6個月,總計工程費為104萬圓,並於9月完成通水試驗,10月14日舉行通水儀式。在儀式中由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長殖田殖局先生,將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工事導水路命名為「白冷圳」。 導水路長 16.5 公里, 全線圳路設於山腰竣坡處,除明渠外,主要構造物有隧座 22 座、渡槽14庫及3座倒虹吸工,其中一座倒虹吸工長度346 公尺,管徑 1.2公尺跨越山谷,為巨大水利工程。該等工程均極為艱鉅,由於年代久遠,水路工程已經老化,以往因經費之關係, 只局部改善內面工之防漏, 致斷面縮小。而大甲溪上游興建數座提供水力發電用水之攔河壩,造成白冷圳取水困難及導水不足。因氣候較為涼爽,又用水量不足致使灌區作物別轉變及導水路沿線土地利用遽增,既有之灌溉設施在管理上未能配合作物之需求,造成灌區末端用水不足。 於民國75年~76年間,委託水利局規劃總隊,辦理上述諸問題之改善;當時因經費之關係,未依規劃報告作進一步之細部設計加以規劃改善,僅自76年之規劃報告加以改善,已不符實際之需要,故計畫針對白冷圳之安全性檢討、中間調整池、田間灌溉模式等,加以檢討並提出對策,改善白冷圳灌區現況、灌溉管理困難等問題。<ref>[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9/ 白冷圳紀念公園-臺中觀光旅遊網Taichung Tourism]</ref> [[File:白冷圳3.jpg|缩略图|400px|thumb|有框|左|[https://travel.yahoo.com.tw/ 照片來自台中新社:白冷圳紀念公園- Yahoo奇摩旅遊]]] *構造 白冷圳灌溉面積總達788.24公頃,其主線取自白冷高地海拔554.99公尺高(921地震前是552.94公尺),直到終點「圓堀」為海拔531.5公尺,落差達23.49公尺,全長16點6公里,於圓堀並支出分圳向外擴增灌溉範圍:[[馬力埔]]、[[水底寮]]、[[鳥銃頭]]、[[矮山坑]]與[[大南]]等地。大隧道有7座,小隧道有15座,合計是22座。本圳有阿寸溪、抽藤坑溪與矮山坑溪三座倒虹吸管,分別編號為1號、2號、3號,其中以2號倒虹吸管最俱規模,當時堪稱遠東最大水利設施。 *源頭 取水口原自大甲溪本流,1954年在[[和平區]]白冷地區設立天輪發電廠(即現今大甲溪發電廠),所設谷關壩影響本圳取水,故將取水口設置電廠對岸進行取水,因此本圳開始分成兩部分取水: 1. 部份取自大甲溪本流攔截水流,引水入圳。 2. 目前主要取自電廠尾水,穿越大甲溪溪底,與本圳相接。 *倒虹吸管 倒虹吸管是運用位能上落差,累積動能來推動水流,達到南岸順利推上北岸,不致於圳水會逆流或停滯,其名是因虹吸管倒置而故名。在倒虹吸管附近中95-1公路旁,豎有一處說明供人閱覽。本圳共有三座倒虹吸管,除了因為地形而設置倒虹吸管外,還具有分壓作用。橫跨抽藤坑溪的2號倒虹吸管落差最大,達90公尺之多,管徑0.135公尺,全長346.9公尺,與1號倒虹吸管相同屬於鋼製水管( 3號倒虹吸管是水泥暗管 )。 *震後影響 1999年9月21日發生一場大地震,使白冷圳管線受損變形,隧道渡槽倒塌,加上年久失修的白冷圳承受不起強大震害,造成全線共有52%部份遭到損害,卻也喚起社區居民護圳共識,因此組成「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擔負起護圳使命與凝聚社區共識,這條新社人生命線便由白冷圳社區站在第一線守護,也發動了新社鄉新興文化節慶「[[白冷圳文化節」]],於2003年開始召喚各界人士認識與愛護白冷圳,這座老圳才有了更多人重視,台中縣政府在2001年9月,將2號倒虹吸管列入「台中縣歷史建築」。 *修復狀況 白冷圳取水口與出水口分別被地震抬升2.2公尺與1.6公尺,1號倒虹吸管就地重建,2號倒虹吸管僅在改原來倒虹吸管旁新建一座,形成新舊並存的歷史景觀。受到地形抬升影響正常取水供應,以及取水口沉砂池受淤沙與原設計影響蓄水容量,改建取水口與沉砂池,並且管線中有諸多渡槽倒塌,如8號渡槽便是改建成現今95-1公路旁一座紅色鋼拱橋,2003年5月修復工程才告終。<ref>[https://www.ia.gov.tw/story_detail.php?id=30 農田水利署/主題專區/水利故事館/白冷圳]</ref> ==詳細資訊== *地址:臺中市新社區中95線道 *開放時間:隨時可參觀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haYd2mQUw}}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KNe5zuA1k}} ==參考資料==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s://theme.coa.gov.tw/storyboard.php?type=c&web=C&id=229 利用倒虹吸管原理送水的白冷圳臺灣農業故事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s://www.taisugar.com.tw/Monthly/CPN.aspx?ms=1387&p=13385110&s=13385112 繽紛生活-台中新社地方上,早期用以澆灌蔗作的著名農田水利建設-白冷圳-台糖通訊]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冷圳紀念公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