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62.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帶魚 的原始碼
←
白帶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帶魚.jpg | thumb | 300px |白帶魚 <br> [https://im5481.com/2017/09/26/白帶、油帶、紅娘仔,三種帶魚的分辨法/ 原圖鏈接] ]] '''白帶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又名高鰭帶魚、魛魚、刀魚、白魚、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黃稜油帶(澎湖)、太刀魚(日本)。。 *為帶魚屬的一個種,最大體長234 cm; 分布於全球各個大洋及河口、近海沿岸;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 *分布於日本附近海域的白帶魚有時被單獨分類為「日本帶魚」,而中國東海的白帶魚則會被稱為「東海帶魚」。 **生長於全球各大洋溫暖水域; [[中國]][[黃海]]沿岸部分地區(如丹東、大連、青島、日照等);臺灣沿海,[[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等海域。 *形態特徵:體甚延長,側扁,呈帶狀; **尾略長,向後漸變細,末端成細長鞭狀,尾柄與肛前長的比例達40%左右。 **頭窄長,頭背面斜直或略突起,前端尖銳,吻尖長;左右額骨分開。 **眼中大;虹彩白色。 **口大,平直;下頜長於上頜;齒發達銳利,側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頜前端具倒鉤狀大犬齒2對;下頜倒鉤狀多於尖形齒。 **鱗退化;側線在胸鰭上方顯著向下彎,而後沿腹緣至尾端。 **背鰭起始於後頭部延伸至尾端,具III棘,共130-141軟條,肛門前背鰭數38-42;臀鰭完全退化,起始於背鰭第43-45軟條之下方,棘狀化,但通常埋於皮下;胸鰭短,末端可達側線上方;無尾鰭與腹鰭。 **體銀白色;背鰭及胸鰭淡白而呈透明狀,具不顯著之黑緣;尾端呈黑色。 ===食用白帶魚建議與注意事項=== *白帶魚內臟容易有寄生蟲,不建議生食,最好以鹽烤、乾煎、紅燒或煮湯後食用。 *避開魚腹 低脂低膽固醇。 *每一份白帶魚肉(35公克)含有6.9公克蛋白質,脂肪只有0.7公克,熱量只有36大卡,對於想瘦身的人,是很不錯的食材。 *心血管疾病患者很適合食用; 但腹部魚肉油脂較多,膽固醇含量也相對多一些。 *暗刺不多 適合老人小孩。 *肉質細膩除了背部及主幹有魚刺外,很適合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家及幼兒食用。 *痛風忌口 魚皮普林超高。 **每100公克白帶魚魚皮,普林含量高達3509毫克;每100公克含量也有391.6毫克,痛風患者平日最好也不要吃。 *少吃油炸, 乾煎火烤最好,白帶魚是學校團膳上常見的菜色,不過,為方便大量處理,經常是裹粉後下油鍋炸,油脂含量較多。 *可強健脾胃, 保養肝腎; 白帶魚味甘、性平,中醫認為食用白帶魚有助強健脾胃、補肝腎,肝炎患者可做為平日保養用,像是加入陳皮、玉米鬚後清蒸,可以增加食欲,還有清熱的效果。 *肉質屬發物, 過敏少吃; 但每天最好不要吃超過75公克; 濕疹、皮膚容易過敏的患者較不適合吃,以免舊疾復發。<ref name="聯合新聞網">{{cite web |url=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43791 | title= 白帶魚/護肝不妨多吃 痛風一定忌口 | language=zh | date=2014-09-23 | publisher=聯合新聞網 | author=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 | accessdate=2021-03-22}}</ref> ===白帶魚的種類=== *可細分下列三種帶魚: **白帶:其特徵為嘴巴內部帶黑緣,腹腔內的腹膜是黑色的。 **油帶:南海帶魚Trichiurus nanhaiensis (油帶),南海帶魚背鰭起點有一黑緣;嘴裡齒緣是黃色;南海帶魚的腹膜是白色透明的。 **紅娘仔:沙帶魚Lepturacanthus savala (紅娘仔);沙帶魚(紅娘仔)是台灣產的體型小(最大約2.5指幅寬);常見是黃眼睛黃胸鰭;嘴裡的舌骨帶黑色; 腹膜跟南海帶魚一樣是白色透明的。<ref name=" IM5481.COM ">{{cite web |url=https://im5481.com/2017/09/26/白帶、油帶、紅娘仔,三種帶魚的分辨法/ | title= 白帶、油帶、紅娘仔,三種帶魚的分辨法 | language=zh | date=2017-09-26 | publisher= IM5481.COM | author=MERAGE121032怡 | accessdate=2021-03-22}}</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帶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