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75.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簕 的原始碼
←
白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白簕</big> ''' |- | [[File:白簕.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9808331488&di=831d4e409e0f94b84388e1baa166fe94&imgtype=0&src=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74%2F57%2F20300543566590144688572416671.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9%BD%E7%B0%95&step_word=&hs=0&pn=0&spn=0&di=69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39739813%2C2626799389&os=1276903031%2C681144664&simid=4207773357%2C733522949&adpicid=0&lpn=0&ln=157&fr=&fmq=159979821096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74%2F57%2F2030054356659014468857241667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7rtwg_z%26e3Bkwthj_z%26e3Bv54AzdH3Fwd_09_c0_danaac9ncmmcla899mbbc0d98mm08_89a_3r2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白簕 '''拉丁学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伞形目 '''科''':五加科 '''族''':多蕊木族 '''属''':五加属 '''种''':白簕 |} 白簕,拉丁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披散灌木。根和叶入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效。 =='''形态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簕,拉丁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披散灌木,高1-7米;枝软弱铺散,常依持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钩曲。 <p style="text-indent:2em;"> 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2-6厘米,有刺或无刺,无毛;小叶片纸质,稀膜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两面无毛,或上面脉上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侧脉5-6对,明显或不甚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8毫米,有时几无小叶柄。 <p style="text-indent:2em;"> 伞形花序3-10个、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厘米,有花多数,稀少数;总花梗长2-7厘米,无毛;花梗细长,长1-2厘米,无毛;花黄绿色;萼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 <p style="text-indent:2em;">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分布环境'''== <p style="text-indent:2em;"> 广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西自云南西部国境线,东至台湾,北起秦岭南坡,但在长江中下游北界大致为北纬31度,南至海南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生于村落,山坡路旁、林缘和灌丛中,垂直分布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州附近。印度、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簕适宜生长在冬季严寒的大陆兼海洋性气候地区,要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变化大;白簕的生存能力很强,喜欢较为湿润的微酸砂壤;喜温暖,又能耐轻微荫蔽,也能耐寒。 =='''主要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 本种为民间常用草药,根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肿解毒之效,治感冒、咳嗽、风湿、坐骨神经痛等症。 ==药用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 性味: 苦、涩,微寒。 <p style="text-indent:2em;"> 功用:凉血解毒,逐风,排脓。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肠炎、痢疾、挫扭伤、骨髓炎、骨结核;清热;活血消肿。感冒发热;咳嗽胸痛;风湿痹痛;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民族医药== *1、傣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当介,哈扁(西傣):根、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滇药录》。当介:全株治喉炎,腮腺炎《傣药志》。哥扁:用于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傣医药》。根及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傣医药》。 *2、僳僳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曲低我普,刺三加:根皮、叶、嫩绿枝尖用于黄疸,肠炎,风湿性关节炎,劳损性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尿路结石,感冒高热,咳痰带血,疖疮肿脓疡等《怒江药》。 *3、佤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五加皮,刺五加:茎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疼痛,脚气病,水肿《中佤药》。 *4、彝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其络赛:根或根皮用于感冒发热,咳痰带血,风湿关节炎《楚彝本草》。包其络赛:根、根皮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瘫痪《滇省志》。 *5、毛难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骂七胀:根、叶用于月经不调,眼痛《桂药编》。 *6、仫佬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马密肥:根、叶用于月经不调,感冒咳嗽《桂药编》。 *7、瑶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三加皮,三角刺:根、叶用于月经不调,百日咳,风湿腰痛,关节痛《桂药编》。九季风:用于肾虚咳嗽,百日咳,月经不调。 *8、壮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芙蓉箭,扣南新,菜井:根、叶用于月经不调,风湿腰痛,关节痛,骨折,黄蜂伤《桂药编》。 *9、哈尼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珠朵:根、根茎用于肝炎《版纳哈尼药》。 *10、土家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三杆风:根皮或茎皮治湿气关节痛,全身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流痰《土家药》。三加皮:根用于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白带,肺痈;叶用于外伤肿痛。 *11、布朗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当介里:全株治喉炎,腮腺炎。 *12、苗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三夹皮,补笼京:根治咳嗽,肠炎,尿路结石,感冒,腹泻,风湿关节炎,骨鲠喉,骨折,乳腺炎,疖肿疮疡《湘蓝考》。 *13、侗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Sunl, bagx, Sangpsunl bagx(尚专帕):根、茎主治吓故醋猛(蝎虎痧),挫缝刀任(伤筋)《侗医学》。 *14、基诺药 <p style="text-indent:2em;"> 阿脚鸡柯:根及全株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敷治跌打损伤,骨折《基诺药》。 ==民间验方== *①风湿性关节炎:白簕花根60克,切碎,酒水各半炖服。或取白簕花40克,鹅掌金星、爵床各15克,南天竹根、白石榴根各20克,水煎服。 *②背疮:白簕花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③腰痛:白簕花根60克,盐肤木30克,墨鱼干2只,酒水各半炖服。 *④坐骨神经痛:白簕花根90克,鸭皂树40克,大通筋30克,猪蹄1个,水炖服。或白簕花根50克,三叉虎30克,猪脚节1个,炖服。 *⑤腹股沟脓肿、骨结核:白簕花根、鸭皂树各30克,爵床、葫芦茶各15克,鸭蛋1个,水炖服。 *⑥跌打损伤:白簕花4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白簕花全草,冷饭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食用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簕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白簕嫩叶、枝梢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氨基酸总含量达20.8%,具有健脑和增强脑细胞呼吸作用的功能。经常食用白簕,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白簕香味独特,民间流行以筋菜作为保健蔬菜,其特有的食疗功效。是西双版纳各民族主要使用的野菜之一,尤其是节日中常备的生食野菜。 ==观赏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 栽培繁殖比较容易,野外资源量大,云南许多民族庭院有栽培的习惯白簕株高,枝繁叶茂,抗性强,不择环境,常用于棚架或攀援树上。枝具刺,是作绿篱的好材料,也可用于庭院或假山上,有广阔应用前景 。 =='''变种'''== <p style="text-indent:2em;"> 本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有5小叶,小叶片通常较长,先端长渐尖,上面脉上刚毛较多,边缘的锯齿有长刚毛。 <p style="text-indent:2em;"> 分布于云南(宾川)、贵州(贞丰)、广西(百色、龙胜)、湖南(东安)、江西(萍乡)、广东(阳山、翁源、罗浮山)、福建(南靖、永安)和台湾。生于林荫下或林缘湿润地,海拔500-13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十万大山。 <p style="text-indent:2em;"> 本变种小叶片较长,上面刚毛较多,伞形花序常单生,与原变种差别较大,但原变种小叶片也有较长的,伞形花序也有单生的,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本变种小叶片边缘锯齿有长刚毛。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p style="text-indent:2em;"> 扦插育苗采集生长充实、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约15cm的插条,保留2~3个饱满腋芽。上平下斜,切口光滑,距腋芽1~2cm,下切口位于腋芽对面,插条只留1片小叶,经过1500mg/L的IBA速蘸10s后,促进插条生根,能明显提高生根率。将圃地翻耕整平,按床面宽1.2m、长20m做插床,然后将插壤土铺垫床面上,厚20cm。按行株距15cm×10cm,将插条斜插入沙质土苗床中,人土深达插条2/3,浇透水后盖上薄膜保温、保湿覆盖薄膜拱棚保温、保湿和遮荫棚遮荫。每天酌情喷水和揭棚通风以利于生根。20d左右生根,去掉薄膜,每10d加喷施1次含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和溶液,促进生根及生长。生根率高达95.4%以上。到50~60d便可进行移栽。 *组培快繁 <p style="text-indent:2em;"> 材料:白簕植株茎尖或带腋芽茎段。 <p style="text-indent:2em;"> 培养条件:初培养基MS+BA1.0mg/L+GA0mg/L ;增值培养基MS+BA0.5mg/L+GA1.0mg/L;生根培养基MS+琼脂琼6.0 mg/L+ IAA20mg/L;初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0.8%琼脂。以上培养基pH5.8培养温度25~28℃,在芽分化和生根培养过程中每天光照11小时,光照强度2000lx。 <p style="text-indent:2em;"> 初培养:取1cm左右茎尖或茎段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放入0.1%升汞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4和到5次。然后接种到初培养基中培养30d,茎尖或腋芽可长高1~2cm,并形成丛芽。 <p style="text-indent:2em;"> 增值培养:将初培养获得的从芽分切成单芽,超过2cm的单芽分段切成1m左右的茎尖和茎段然后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30d天后,可获得1~2cm的丛芽,月平均芽增殖率可达250.0%。 <p style="text-indent:2em;"> 根的诱导:将高度为1cm左右的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10d后开始生根,30d后便可移栽,生根率为98%。 ==栽培方法== *选地耕翻 <p style="text-indent:2em;"> 整地施肥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为好。选好地后,在秋季进行耕翻,经过一个冬天的充分风化后,在第2年春季进行耙压、作畦、打垄。一般育苗田做成宽1.2 m、高20 cm的高畦;大田做成60 cm的高垄,以待定植。 *适时定植 <p style="text-indent:2em;"> 栽后管理一般在春季萌芽前定植,应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带土移植最好。选择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整齐一致的苗木栽植,苗高50 cm左右。在林分郁闭度0.5~0.6的林下,清除枯枝落叶,按株距约1 m挖深25 cm 、直径30 m的栽植坑,栽植后扶正踩实,土壤干旱时要浇透水。前1~2 d植株较小,可适当在行间种植大豆、小豆、花生等农作物;生长季及时除草,坡地不便铲地应在6~8月割草2~3次。白簕是喜肥植物,每年应施肥2次。第1次在返青后距植株20 cm 处刨6 cm深坑穴,株施尿素或二铵0.1~0.2 kg。第2次在9月初,顺垅开10cm深的条沟,施量为3000 kg/667m的农家肥。因枝条密度大和枝上有刺施肥难度较大,可在平茬采枝后进行。生长季遇天气于旱应及时灌水,雨季园地如积水应尽快排除。 *采收加工 <p style="text-indent:2em;"> 采收:白簕嫩梢和嫩叶的采收于春季进行,采收后保鲜上市或盐渍后制酱菜、干菜供应市场。菜用第3年开始采收,当新梢长达20 cm时,剪留5 cm ,二次梢长到20 cm 时再选部分粗茎剪采,每年可采摘5~7次,但要注意防止树势衰弱至死树,冬末春初留5~10 cm 再平茬。药用枝皮的可每2~3 d在休眠期平茬。药用根皮可在第3年以后进行,但每次去掉根量只能占原有根量的1/2~1/3,且要加强肥水管理,这种采收方法应尽可能少用。果、种用第3年开始结实,冬剪时注意培养4~6个向四周延伸的主枝,剪除干枯枝、过密枝、细弱枝、衰老枝,生枝留3~5芽短截。 <p style="text-indent:2em;"> 加工:除净须根,洗净,用木棒轻锤,使木心与皮部分离,剥取根皮,抽除木心,将根皮摊开在太阳下晒干,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 *贮藏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簕受潮容易变色,宜置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虫蛀。量少可放人缸内,密封防潮、防虫蚌、防霍峦及香箕击矣。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炭疽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具红褐色边缘,其上生有小黑点。后期病斑破碎形成穿孔。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能引起叶枯。茎、叶柄和花梗感病形成长条形病斑。秋季生长在潮湿地段上的植株发病严重。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将病株残体彻底清除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浇水时避免当头淋浇,如有被害叶片,应及时剪除病叶;发病期间可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立枯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幼苗感染后根茎部变褐枯死,成年植株受害后,从下部开始变黄,然后整株枯黄以至死亡。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该病为土壤传播,应实行轮作;播种前,种子用1:800的多菌灵溶液杀菌;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使幼苗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出苗前喷1:2:200波尔多液1次,出苗后喷50%多菌灵溶液1000倍液2~3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病区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 *锈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出现橘红色斑点,后期叶背出现褐色孢子。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应事先对栽培介质进行消毒处理,加强环境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必要时摘除病叶;在花木发病初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三唑酮1500倍液。 *白粉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粉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病害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对重病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原。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褐斑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病原菌是一种真菌,主要是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褐斑病一般初夏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通常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易感染。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煤污病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都会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从而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对上年发病较为严重的田块,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原。 ==虫害== *蚜虫 <p style="text-indent:2em;"> 常危害植株的顶梢、嫩叶,使植株生长不良。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可用水或肥皂水冲洗叶片,或摘除受害部分;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进行彻底清田;蚜虫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螨类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由下部叶片向上部蔓延,吸取新芽和叶片的养分,使叶片变色。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从叶面洒水,冲洗螨类;危害严重者应立即移开,去除病株;适时轮作;用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处理种子。 *蚧虫 <p style="text-indent:2em;"> 常危害植株的枝叶,它常群集于枝、叶上吸取养分。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是蚧虫盛发的适宜条件。防治方法: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蚧虫自身的传播范围很小,做好检疫工作,不用带虫的繁殖材料,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已发生虫害,可用竹签刮除蚧虫,或剪去受害部分,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蓟马 <p style="text-indent:2em;"> 危害叶片,常在叶柄、叶脉附近危害,爬在叶面上吸取养分。致使叶片失绿丧失生机。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如少量植株被害时,可用酒精棉擦去或用肥皂水冲洗;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蛴螬 <p style="text-indent:2em;"> 金龟子的幼虫,主要活动在土壤内,危害根系,导致植株死亡。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人工捕杀;使用毒土法,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250g,拌细土225~300kg做成毒土诱杀。 *线虫 <p style="text-indent:2em;"> 受害植株的根系受到破坏,茎叶发黄,叶片边缘焦枯脱落,最后植株逐渐死亡。 <p style="text-indent:2em;">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集病株残体烧毁,以减少病原;避免连作;将土壤酸度调整到pH值为5及其以下,线虫病发生机率将大大减少。 =='''主要变种'''== *物种名:刚毛白簕 *学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inn)Merr.var.setosus Li *分化情况:区别在于刚毛白簕也有五叶,小叶片较长,脉上刚毛较多,锯齿也有长有刚毛。这是与原变种最重要的区别伞形花序常单生,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返回「
白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