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6.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萩 的原始碼
←
白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白萩'''{{bd|1937年||catIdx=Bai白}}),本名'''何锦荣''',[[台中市]]人,毕业于[[省立台中商职]],[[台湾诗人]]。 白萩早期曾受日文教育,初中时受张自英的诗集《[[黎明集]]》和《[[骨髓裡的爱情]]》启笛,1952年即投入新诗创作,于台中《[[民声日报‧副刊]]》投稿。1954年转向《[[公论报]]》上的蓝星週刊大量投稿其创作。1955年更以《罗盘》获得中国文艺协会第一届新诗奖,与林泠同被冠以「天才诗人」称号。三年后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蛾之死]]》。 白萩1956年曾加入纪弦「现代派」,《蓝星》诗社,接任《创世纪》编委。1964年白荻与[[林亨泰]]等人共同创组笠诗社,发行《[[笠]]》双月刊,与韩日诗人合作,编辑出版《[[亚洲现代诗集]]》。曾获吴三连文艺奖,荣获台湾诗奖,台中市大墩文学奖文学贡献奖。著有诗集《[[蛾之死]]》、《[[风的蔷薇]]》、《[[天空象徵]]》、《[[白荻诗选]]》、《[[香颂]]》、《[[诗广场]]》、《[[风吹才感到树的存在]]》、《[[自爱]]》、《[[观测意象]]》及诗论集《[[现代诗散论]]》等多种。 白萩自述其创作历程可简单划分四个阶段:《蛾之死》是第一阶段;《风的蔷薇》是第二阶段;《天空象徵》、《香颂》、《诗广场》是第三阶段;《观测意象》是第四阶段。白荻在语言上通过重新铸造和组合,使读者思想活脱脱地呈现于文字的结构裡,且不堆叠虚华的文句。因此造就深刻的韵味,想像力緻密,致力探讨生命,富悲剧精神。 [[叶石涛]]评论:「白萩的诗富独创性,语言鲜活,他是一位敏锐的诗人。」 ==重要作品列表== 1958年《蛾之死》,台北:蓝星诗社。<br /> 1965年《风的蔷薇》,台中:笠诗社。<br /> 1969年《天空象徵》,台北:田园。<br /> 1971年《白萩诗选》,台北:三民。<br /> 1972年《香颂》,台北:笠诗社。<br /> 1973年《现代诗散论》,台北:三民。<br /> 1974年 FEUER AUF TAIWAN GEDICHTE,GERMAN:HARIEKIN PRESS.<br /> 1984年《诗广场》,台中:热点文化。<br /> 1989年《风吹才感到树的存在》,台中:光复。<br /> 1990年《自爱》,台北:笠诗社。<br /> 1991年《观测意象》,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br /> ==参考== *[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99 台湾文学作家系列] *[http://www.culture.taichung.gov.tw/WritersIntroductionContent.aspx?id=1818&menuID=113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24150030/http://dcc.ndhu.edu.tw/poemroad/bai-di 白萩] [[Category:台中市人]] [[Category:詩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ditintro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