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77.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蛉 的原始碼
←
白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蛉13.jpg|缩略图|白蛉[http://atth.jzb.com/forum/201603/11/064754g9fqiokk09o7oo8l.jpg 原图连接][http://www.jzb.com/bbs/thread-4052823-1-1.html 图片来源于]]] '''白蛉'''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白蛉科。白蛉除叮人吸血外,在中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病原体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白蛉为传播媒介。白蛉属双翅目毛蛉科白蛉亚科,是一类体小多毛的吸血昆虫,全世界已知500多种,中国已报告40种,重要种类有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和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等.白蛉为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形态:成虫体长1.5-4mm,呈灰黄色,全身密被细毛。<ref>[https://www.youlai.cn/ask/567512.html 白蛉热是什么 有来医生网 王雅晶 2018-10-22 15:06]</ref> ==基本概述== 中国主要传播媒介有: # 中华白蛉是除新疆、甘肃西部及内蒙古额济纳旗以外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 # # 长管白蛉是新疆南部老居民区的传播媒介; # # 亚历山大白蛉是新疆地区的传播媒介。 # # 吴氏白岭是新疆和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等荒漠地区的传播媒介。 白蛉是一种与蚊相似的吸血昆虫,属昆虫纲,双翅目,毛蠓科。成虫为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双翅,全身密布细毛,长约3mm,口器为刺吸式,停息时两翅竖立,其幼虫孽生于动物巢穴、墙洞以及松的土壤里,成虫在夜间活动,吸食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动物的血液。白蛉目前世界上已有300多种,中国已发现30余种,主要是中华白蛉、蒙古白蛉、江苏白蛉,分布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白蛉以头部的喙器刺入皮肤吸吮人和动物的血液,被叮咬后有人可毫无反应,有人感微痒或剧痒,局部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小结节或糜烂、水疱等损害,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的斑片。若白蛉体内含有LD小体在叮咬人的皮肤时可引起黑热病、皮肤黑热病的发生。<ref>[https://www.sohu.com/a/137359042_677275 全球十大吸血鬼昆虫 搜狐网 2017-04-30 10:00]</ref> ==形态结构== 头部球形。复眼大而黑。触角细长,分为16节。触须分5节,向下后方弯曲。口气为刺吸喙约与头等长,基本构造与蚊同。喙内的食道向后延至头内为口腔及咽,口腔形似烧瓶,其内大多有口甲和色板;咽似舌状,内有咽甲。口甲、色板和咽甲的形态是白蛉分类的重要依据。胸背隆起呈驼背状。翅狭长,末端尖,上有许多长毛。停息时两翅向背面竖立,呈“V”字形。足细长多毛。腹部分为10节,地1-6腹节背面有长毛,第1节的长毛竖立,第2-6节的长毛在不同蛉种和竖立或平卧或两者交杂,据此常将白蛉分为竖立毛、平卧毛与交杂毛3类。腹部最后两节特华为外生殖器。雄性外生殖器与雌性受精囊的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 # 生活史:白蛉为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 # # 卵椭圆形,大小为0.38mm×0.12mm,灰白色。可见于地面泥土里以及墙缝、洞穴内。在适宜条件下,6-12天孵化。 # # 幼虫小毛虫状,白色。分为4龄。一龄幼虫长1.0-1.5mm,四龄幼虫约3mm。幼虫尾端具尾鬃,一龄幼虫1对,二至四龄幼虫2对。幼虫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一般25-30化蛹。 # # 蛹体外产茧,尾端连附有四龄幼虫蜕下的皮,淡黄色,长约4mm。蛹不食不动,6-10天后羽化为成虫。 # # 成虫羽化后1-2天内即可交配。雌蛉一生仅交配一次,多在吸血前进行,可产卵多次。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与温度、湿度以及食物充足与否有关。21℃-28℃是白蛉发育的适宜温度,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6-8周。雄蛉交配后不久死亡,雌蛉可存活2-3周。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 [[ File:白蛉1.jpg|缩略图|白蛉[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6/01/146474565750768584.JPEG 图片连接][https://m.sohu.com/a/79305575_163100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2.jpg|缩略图|白蛉[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pic/item/e850352ac65c1038ae559f33b2119313b07e891c.jpg 图片连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8%9B%89%E5%AD%90/1139437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3.jpg|缩略图|白蛉[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17/194ef859821c46999a3ac4fb747ec0af_th.jpg 图片连接][https://www.sohu.com/a/110942955_399252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4.jpg|缩略图|白蛉[http://g.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90/sign=f5f53bc39245d688a702b5ad94c37dab/0b55b319ebc4b74575a145e6cffc1e178a82150c.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baidu.com/album/62839/62839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5.jpg|缩略图|白蛉[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w%3D268/sign=bd8c8b2bbe3eb13544c7b0bd9e1fa8cb/d788d43f8794a4c2409840e80cf41bd5ac6e39bd.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8%9B%89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6.jpg|缩略图|白蛉[http://www.pengxiang.cc/uploads/allimg/170405/k3w10otmhii.jpg 图片连接][http://big5.wiki8.com/rui_38236/archive_53999.html 图片来源于] </gallery> ==生殖发育== 白蛉发育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雌蛉产卵在室内外阴暗潮湿的泥土及墙缝、土洞、鼠洞等处。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后3~5d雌蛉开始产卵,一生产卵50只左右,产卵前必须要吸血一次,否则卵不能发育。 雄蛉不吸血,以植物的叶汁为食,雌蛉多在黄昏至翌晨吸吮人血,白天躲在光线不足、空气不流通和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栖息场所的墙面上作短距离跳跃式飞行。雄蛉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蛉可活2~3周,幼虫的耐寒力强,潜藏于地面下10cm内的浅土中越冬。每年最多繁殖两代,多在夏秋季节出现。白蛉对人不仅可以叮咬吸血,又是传染黑热病、[[白蛉热]]、[[东方疖]]的媒介。中华白蛉是中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局部涂搽各种止痒剂如2%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也可搽樟酚搽剂等。瘙痒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斟情使用抗组胺药。此外,要避免搔抓,以防细菌继发感染。初起为在白蛉叮咬处发生小的瘙痒性丘疹,可持续5d左右,再经过5d潜伏期后,就突然出现头痛、乏力、恶心、眼结膜充血、颈部强直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同时在面部、颈部可发生猩红热样皮疹。恢复较慢,要经过几次的反复发热而逐渐消退。<ref>[https://iask.sina.com.cn/b/Tdcf6GpnX.html 白蛉的基本介绍是什么?爱问知识人网 2016-06-02 17:26:44]</ref> ==生活习性== # 孳生地白蛉各期幼虫均生活在土壤中,以地面下约10-12cm处为多间。凡隐蔽、温湿度适宜、土质疏松且负含有机物的场所,如人房、畜舍、厕所、窑洞、墙缝等,均适于白蛉幼虫孳生。 # # 食性雄领不吸血,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蛉羽化24小时候开始吸血活动,多在黄昏与黎明前进行。各蛉种吸血对象可有差别,通常竖立毛类蛉种嗜吸人及哺乳动物血,平卧毛类蛉种嗜吸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血。病毒通过白蛉叮咬进入人体,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到达网状内皮系统进行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病毒血症,引起全身病变。也可侵及中枢神经系统。 # # 栖息与活动成虫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如[[屋角]]、[[墙缝]]、[[畜舍]]、[[地窑]]、[[窑洞]]、[[桥洞]]等处。统一蛉种可因环境不同而表现不同的栖息习性,如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在平原地区为家栖型,栖息于人房、畜舍内;在西北高原为野外栖型,多见于各种洞穴内。白蛉的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一般在30m内。 # # 季节小长与越冬白蛉的季节分布与当地的温度变化有关。白蛉通常1年出现约3-5个月。如在北方,中华白蛉指名亚种事见于5月中、下旬,6月中旬达高峰,9月中、下旬消失。大多数蛉种一年繁殖一代。白蛉以幼虫潜藏于10cm以内的地表浅土内越冬。 # # 猴及鼠类等野生小哺乳动物为自然宿主,病人也携带病毒通过白蛉叮咬传播。白蛉虽寿命短(仅3周)但可能经卵传代。人群普遍易感。在流行区多见于儿童。病后免疫力至少2年或终生。本病分布于地中海地区,东亚、南亚、热带美洲林区。有季节性,与白蛉繁殖有关。易感成人介入时可造成本病流行。热带美洲本病流行与森林开发有关。<ref>[https://www.169kang.com/jbk/wenzhang_baire_343529.html 白蛉热病发的原因有哪些? 169健康网 2013-04-16]</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 [[ File:白蛉7.jpg|缩略图|白蛉[http://www.k51.com.cn/Upload/Questions/170904/YC-3687.jpg 原图连接][http://www.k51.com.cn/QuestDetail/bfd98f71-778c-4054-9b60-ee8bacb18571.html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8.jpg|缩略图|白蛉[https://stc.zjol.com.cn/g1/M0011B6CggSBFam2daALn5DAAHFTbWTs0A636.jpg?width=720&height=599 原图连接][https://zj.zjol.com.cn/news/259347.html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9.jpg|缩略图|白蛉[https://gss0.baidu.com/-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38528e6fceea15ce41bbe80f863016cb/a08b87d6277f9e2f3c61fde21830e924b999f380.jpg 原图连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55648193087029227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10.jpg|缩略图|白蛉[http://images.qqyy.com/articlepic/0809/08/23dcb840022b12.jpg 原图连接][http://tuba.qqyy.com/a/0809/08/5116_1.html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11.jpg|缩略图|白蛉[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11/20111011113211-661936447.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sogou.com/v779569.htm 图片来源于] File:白蛉12.jpg|缩略图|白蛉[https://pic.baike.soso.com/p/20111011/bki-20111011113255-1999160281.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sogou.com/v779569.htm 图片来源于] </gallery> ==病虫防治== # 环境治理:整顿人房、畜舍及禽圈卫生,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并清除周围环境内的垃圾,清除幼虫孳生地。 # # 在白蛉高峰季节之前,使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杀螟松进行室内滞留喷洒,或用敌敌畏熏杀。个人防护 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涂擦驱避剂或用艾蒿烟熏。 # # 白蛉除了叮人吸血外,能传播多种疾病。在中国仅传播黑热病。 白蛉活动范围小,飞行能力弱,以药物杀灭成蛉为防制的主要措施。杀灭成蛉的药剂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等,用以进行室内滞留喷洒,也可用敌敌畏熏杀。环境治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畜舍及禽圈卫生,清除周围环境内的垃圾,以消除幼虫孳生地。用苏云金杆菌(H-14)杀灭幼虫有速效。 个人防护可使用细孔[[蚊帐]]、[[纱窗]]、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驱蚊露]]或用艾蒿烟熏。主要预防措施在于使用杀虫剂消灭白蛉,以及改善居住条件。 白蛉热病毒为虫媒病毒白蛉热群,至少有20个血清型。可用[[乳鼠]]、[[地鼠]]分离病毒,亦可用Vero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白蛉热是由白蛉热病毒引起的,经白蛉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痛、结膜充血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预后良好。骤起高热,24h内即达高峰,2~4天后下降,少数有双峰热。起病后伴头痛、肌痛、畏光及眼痛,结膜显著充血,颜面及上胸部可潮红。有时可伴腹泻或便秘。缓脉不常见。白细胞减少,脑脊液正常。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消灭蚊虫,力争灭早、灭小、灭了。 # 首先做到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积水污水以消除蚊虫的孽生场所。对蚊虫较多的地方可用网捕或粘捕群舞的成蚊。河中养鱼放鸭以吞食孑孓。 # # 保护自然界中食蚊的动物,如[[青蛙]]、[[柳条鱼]]、[[蝙蝠]]及某些鸟类。 # # 室内可喷洒5%滴滴涕或0.5%敌敌畏或凯素灵、[[倍硫磷]]、[[敌百虫]]、[[六氯苯]]等杀蚊剂,或点燃蚊香,驱散蚊虫。有条件的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等防蚊虫叮咬。 # # 皮肤上涂驱蚊药水、驱蚊油等防止蚊虫叮咬。 ==视频== <center> <center> '''美国白蛾的危害'''</center> {{#idisplay:s0518qxoc6n|650|45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