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軍營淮軍義塚 的原始碼
←
白軍營淮軍義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白軍營淮軍義塚'''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peopo.org/files/public/styles/medium/public/gallery/551/551-6937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opo.org/news/50659 圖片來自公民新聞]</small> |} '''白軍營淮軍義塚''',又名'''枋寮昭忠祠''',是位於[[臺灣]][[屏東縣]][[枋寮鄉]]隆山村的[[忠烈祠]],祭祀「白軍營公」,即一群在臺灣去世的[[淮軍]]士兵。《[[鳳山縣采訪冊]]》記載亡故的淮軍分葬在枋寮的淮軍義塚及[[鳳山縣新城|鳳山縣城]]外北門的武洛塘山。此塚與鳳山縣的[[淮軍昭忠祠]](今[[高雄市]][[鳳山區]]北門萬姓公媽廟)一樣,皆購買田產給祠丁佃種,不對他們收佃租,而是要他們將田產收入作祭祀費用及管理、查修祠塚。福建省安徽會館會同鳳山縣遴派司事一名,在春秋兩季要前往枋寮淮軍義塚祭祀,補貼交通費[[銀圓|銀]]六元;但若領錢卻沒前往祭祀,查出則革職並追回款項。 <ref>[https://blog.xuite.net/s1315124/blog/450631055 白軍營淮軍義塚],隨意窩,2016-09-12</ref> ==歷史沿革== 同治末年,為建造[[恆春縣城]]並使[[原住民]](當地屬[[排灣族]])[[歸順]],清廷必須打通[[枋寮]]至[[恆春]]陸路交通。同治十三年(1874年),[[福建提督]][[唐定奎]]率[[淮軍]]萬人前往駐守。雖然清廷稱:「轉戰奪險,連下番社,易獸為人,是為台灣生番服化之始。」,但[[提督]][[王德成]]、張光亮、李常孚,[[總兵]]胡國恆、福建候補[[道員]]田勤生等文官武將及士兵二千多人,戰死或得傳染病去世,也包括[[獅頭社事件]]陣亡的清軍。 該塚埋葬人數,《[[鳳山縣采訪冊]]》、福建巡撫[[丁日昌]]奏摺都是寫七百六十九員;不過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的〈淮軍病故員弁請卹片〉寫有官兵二百六十五員。 1999年《[[聯合報]]》報導,枋寮本地人很少人知道淮軍義塚的由來,當成「將軍廟」祭拜,並提供籤詩,卻無歷史解說牌。2003年,記者呼籲在枋寮鄉隆山村的此塚設立解說牌,讓旅客了解相關歷史。原先枋寮鄉公所網頁的歷史介紹有誤,在2010年4月23日由林順隆指證後已更改,補上《臺灣文獻叢刊》記載。 地方人士認為是[[屏東縣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可成為旅遊景點。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軍營淮軍義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