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02.1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皺褶鱷屬 的原始碼
←
皺褶鱷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皺褶鱷屬'''<br><img src="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Anthony_Russell3/publication/242124204/figure/fig3/AS:339866098389005@1458041800863/Reconstruction-of-the-skull-of-Rugosuchus-nonganensis-in-dorsal-view-Abbreviations-as-in_Q64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Reconstruction-of-the-skull-of-Rugosuchus-nonganensis-in-dorsal-view-Abbreviations-as-in_fig3_242124204 圖片來自researchgate]</small> |} '''皺褶鱷'''(學名:''Rugosuchus'')是種已滅絕[[中真鱷類]],屬於[[新鱷類]],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 化石包含:一個大部分頭骨、一個大部份的骨骼、另一副則包含部份[[骨盆]]與脊椎。皺摺鱷是由[[吳肖春]]等人在2001年命名,[[模式種]]是'''農安皺摺鱷'''(''R. nonganensis'');屬名意為「有縐紋的[[鱷魚]]」,意指其表面不平的[[上頜骨]]。皺摺鱷被命名時,是當時中國東北部最完整的鱷形類化石,也是當地第二個發現的鱷形類。 ==發現與歷史== 皺摺鱷的模式標本(編號IGV 33)是一個大部分頭骨。吳肖春等人將兩個其他標本歸類於此屬。編號IGV 31標本,包含大部分骨骼,只缺少頭骨與大部分四肢;編號IGV 32標本,包含三節脊椎、部分骨盆、[[股骨]]碎片。在1958年,一次針對[[松遼平原]]的石油地質調查發現這些化石,但許多年來未曾研究過。 發現地點位於中國[[吉林省]][[農安縣]]伏龍泉鎮,化石所處的地層仍未確定,可能屬於[[嫩江組]]。嫩江組的年代仍在爭議中,但根據當地的[[介形綱]]、[[雙殼綱]]、與[[魚類]]化石,皺摺鱷的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ref name=Wuetal01>{{cite journal |author=Xiao-Chun Wu |url=http://www.bio.ucalgary.ca/contact/faculty/pdf/russell/239.pdf |coauthors=Zheng-Wu Cheng; and Russell, Anthony P. |year=2001 |title=Cranial anatomy of a new crocodyliform (Archosauria: Crocodylomorph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Song-Liao Plain, northeastern China |journal=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volume=38 |pages=1653–1663 |doi=10.1139/cjes-38-12-1653 |format=pdf |access-date=2008-10-18 |archive-date=2011-07-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06210435/http://www.bio.ucalgary.ca/contact/faculty/pdf/russell/239.pdf |dead-url=no }}</ref> 根據骨頭的瘉合狀態,皺摺鱷的模式標本是個成年個體。這個頭骨的長度為28公分,寬度為13公分。上頜骨的側邊有獨特、延長的凹處,位在第9或10顆牙齒處。如同其他鱷形類,皺摺鱷的其他頭骨表面也是凹突不平。每塊前上頜骨有5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6或17顆牙齒,牙齒間的間隔寬。 吳肖春等人根據[[齶骨]],認為皺摺鱷不屬於[[真鱷類]];但從多於兩排的[[皮內成骨]]鱗甲,以及鱗甲的形狀,可知牠們比[[稜角鱗鱷]]等鱷形類,更接近真鱷類。他們認為皺摺鱷類似[[伯尼斯鱷]]、[[沙漠鱷]]、以及一種發現於玫瑰谷地區的未命名鱷形類,但沒有上述物種衍化。 在2008年的一份[[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皺摺鱷與未命名的玫瑰谷鱷形類被分類於真鱷類,比伯尼斯鱷衍化。<ref name=TB08>{{cite journal |last=Turner |first=Alan H. |coauthors=and Buckley, Gregory A. |year=2008 |title=''Mahajangasuchus insignis'' (Crocodyliformes: Mesoeucrocodylia) cranial anatomy and new data on the origin of the eusuchian-style palate |journ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volume=28 |issue=2 |pages=382–408 |doi=10.1671/0272-4634(2008)28[382:MICMCA]2.0.CO;2}}</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皺褶鱷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