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47.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盐津县盐井镇 的原始碼
←
盐津县盐井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821b.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6/dbde8d1be8ba41039fc1ab3d22592e37.jpeg 原图链接]]] [[盐津县盐井镇]]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位于盐津县境中部,处于盐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地处东经104°9′50"~104°21′26",北纬27°58′42"~28°10′37"之间。东与四川筠连县孔雀乡接壤,南靠庙坝、柿子乡,西接豆沙镇、中和镇,北与[[中和镇]]、落雁乡、牛寨乡毗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关河]]南入北出,境内最高点为[[大黎山]]主峰,海拔1941米,最低点椒子村撒渔沱,海拔380米。常住人口60855人(2017年)。<ref>[https://www.axunxun.com/xingzhengquhua/xiang.php?id=14569 盐津县盐井镇] </ref> 中文名称:盐井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电话区号:0870 地理位置:盐津县境中部 面 积:234平方千米 人 口:60855人(2017年) 车牌代码:云C 最高海拔:1948米 最低海拔:370米 距昆明市618公里 ==简介== 盐井镇位于盐津县境中部,处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东与四川筠连县孔雀乡接壤,南靠庙坝柿子乡,西接豆沙镇,北与落雁、牛寨乡毗邻。 镇党政机关坐落于县城,置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最高海拔1948米,最低海拔370米,距昆明市618公里、昭通市145公里、宜宾市123公里;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越过境,1802米隧道穿城而过。1992年“7·13”特大洪灾后,在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组织实施下,开辟和建设了占地41公顷的黄葛槽新区,并在新老城区之间沿昆水公路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 全镇国土面积234平方千米。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8℃,年降雨量为1226.3毫米,年日照在1927至2000小时之间。镇辖10村4社区,354个村民小组和3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60855人(2017年)。全镇共有11个党总支,72个党支部, 13 30 名党员。 就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镇情主要有以下特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商业活跃繁荣。昆水公路、盐电公路穿境而过,内昆铁路建成后,在境内开辟了盐津北站客运站,距黄毛坝火车站只有10公里,康源路、沙坪桥农贸中心、洒渔砣电站等的建设,加之置于全县的中心位置,又是县城所在地,周边县和毗邻乡(镇)大量的人流、物流将在盐井镇集中并进行商品流通。这里历来商贸云集,商贸繁荣,盐井渡(今县城)在清朝时就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2007年末,全镇个体工商户1750户。 地理气候条件特殊,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其中无烟煤贮量达1亿吨以上,仁和、柏树、芭蕉、花苞四村规划开采煤矿11个,年设计能力55万吨,年产量已达35万余吨。 生态环境比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调查,全镇有林地15.2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59%,其中原始森林达0.2万亩。使全镇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十分喜人。2007年末,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9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总产值完成12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7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粮食总产量完成1269.5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人均有粮312公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22元。盐井镇位于县城中心地带,东与筠连县的孔省乡接壤,南接柿子乡,西接豆沙镇,北接中和镇。盐井镇地处交通要道,镇境内有纵跨县城的213国道和内昆铁路,是盐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势南高北低,受河流深切、多呈“V”字型地型,最高海拔1948米,最低海拔380米,年平均气温17℃,气候属中亚热带中温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多,无霜期300-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226.3mm,日照率22%,土壤多为黄灰色,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盐井镇既贸易重镇也是农业大镇。 全镇总面积234平方千米,镇辖10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260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60855人(2017年),9812户,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族、回族、彝族、白族、其它民族,经济作物以蔬菜、茶叶、蚕桑、水果、磨芋为主,粮食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畜牧业养殖以猪、羊、牛、马为主。镇辖8个村完小,一个镇完小,共有各级各类小学43所,教职员226人,教室151个,卫生院1所,卫生室10所,全镇现有机关干部70多人。 盐井镇因镇北半公里处曾有盐井产盐得名,盐井镇境内蕴藏有丰富的无烟煤、水利、生物等自然资,它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盐井镇历史悠久,文物胜迹甚多,水井街北端黑石沟河边有清代的“达崎开寒”摩崖;洞天街“石门古道标”,同冶二年李姓所建高桥,桥北端刻记建桥石碑,县文化馆收藏汉代五铁钱、器皿等出土文物,还发现西汉古墓群。 盐井镇以多山著称,境内有大黎山,鸡冠山、九经山、尖子山等,其中大黎山(又名老黎山)县境名山之一,大黎山“八阵图”风景奇异,层观日出,可睨佛光。“八阵图”(俗称乱山子),是大黎山奇异风景区,大小山丘星罗棋布,翠竹参天,怪石林,从其间难率方向,一阵风吹雾散,看佛光霞辉,景象万千,大自然鬼斧神工给大黎山增添了一层神秘风貌。奇峰异谷,重峦叠翠,怪石如林,景象万千,绚丽的自然风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在盐井镇民间,历有耍龙灯,狮子、牛灯、打莲枪等习俗,俗称朝贺,增添节日的喜气,镇内盛行佛教,有[[金蝉寺]],大觉寺、黄龙寺、飞来寺、观音寺香火旺盛。 ==科技== 全镇农业科技主要从良种的推广与普及,良桑的嫁接、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大棚蔬菜、地膜菜等工程入手。 一是全镇共就位“两杂”良种6万多斤,农业生产资料,农膜、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狠抓农技措施的推广,责任到人实行量化管理,全镇完成玉米定向移栽11069亩,水稻规范化条栽1000亩,在旱地农业技术综合运用栽培区内全部使用杂交苞谷良种。在水稻规范化条栽中分别有:蒸气育秧、薄膜育秧,抛秧。在旱地、水稻丰产区内做到七个统一,即在每一个小片区内做到:统一用种、统一育秧、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栽培规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喷施作物生长调节剂,统一病、虫、草、鼠的防治。 二是积极推动栽桑养蚕的新路子,大面积的栽桑促进了粮食生产,2006年完成良桑嫁接1000亩。养蚕户76户、蚕种576张,纯收入收23.8万多元。还加强了对蚕农的培训,通过培训、相互学习,使广大养蚕户的科技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发展中不断吸取新的养蚕知识,培养和树立养蚕典型户,带动更多蚕农,推动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冬季农业开发,早玉米1200亩、秋蔬菜6500亩、洋芋8000亩。 三是菜篮子工程,盐井镇地处县城郊,担负着县城的菜篮子任务,为解决蔬菜淡季不淡、提高质量、丰富市场需求。政府投入资金,还专门请了技术人员。分别在花苞、芭蕉、高桥、水田、等村建起了标准反季节蔬菜大棚14.9亩,(其中:郑家坝钢架大棚11.2亩),即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发展。 四是畜牧业,畜牧业是盐井镇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占经济总收入的41%,2006年全镇主要从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兽药、饲料的推广、畜禽圈舍的改善等方面下工夫。完成免疫注射常规疫苗63000头(其中单苗41000,二联苗22000头)免疫注射口蹄疫苗64000头,注射仔猪副伤寒900头,同时还搞了防疫试点,常规防疫和口蹄疫防疫,密度均达到100%,提高了科技含量。 ==农业产业化== 镇党委、政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了符合盐井发展的经济工作思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壮大镇域经济和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重点,在抓好城市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要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致力于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以“一村一品”为主题,努力营造地方特色经济。 一是桃子村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是:走公司+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工作方法是:领导重视,干部示范,大户带头,群众为主,整体联动;主要措施是:用科技栽桑养蚕,用村规民约管理,用铁的纪律约束人,用强硬的奖惩营造环境。强化领导,切实加强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领导,建立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将蚕桑生产纳入镇村政绩考核范围,突出重点,着力在务求实效上做文章巩固和促进蚕桑生产。关键在于落实。始终坚持“不贪大、只求实”的原则,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巩固发展好现有的蚕桑基地,做到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始终坚持“建一块,成一块,受益一块”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服务指导,统一桑园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重点抓典型大户示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现身说法,培养和调动蚕农的积极性,通过典型事例引导,一大批养蚕大户脱颖而出。嫁接总面积达到了2100亩, 二是分别在花苞、芭蕉、高桥、水田、等村建起了标准反季节蔬菜大棚14.9亩,(其中:高桥郑家坝钢架大棚11.2亩),即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发展。 三是在水田村发展葡萄园100亩、利用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水田百亩葡萄园已初具规模,高桥村郑家坝11.2亩大棚蔬菜已初见成效,桃子蚕桑大户倍出,春蚕喂养突破200张。高桥郑家坝蔬菜产业已取得初步明显的经济效益,全镇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柏树、花包等村的经济林果园改造已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建设内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椒子村的花菇产业。芭蕉、长沟、花苞等村的养牛产业正在发展。 ==农村市场== 盐井镇位于县境中部,镇党政机关坐落于县城,置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海拔464米,距昭通市145公里。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越过境,1802米隧道穿城而过。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8℃,年降雨量为1226.3毫米,镇辖10村4社区,354个村民小组。 经济状况,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商业活跃繁荣。内昆铁路建成后,在我镇境内分别开辟了客运站,尤其是距黄毛坝火车站只有10公里,盐津北站就在老县城,伴随着盐电公路的改造竣工和滨江路、沙坪桥农贸中心的建设,加之我镇置于全县的中心位置,又是县城所在地,物流将在我镇集中并进行商品流通。 生态环境比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我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镇有林地15.2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59%,其中原始森林达0.2万亩。通过实施长防、中幼林抚育、天然林更新、封山育林、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全镇植被覆盖率达到52%,森林覆盖率达到41.8%。加之,特殊的区位交通优势,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盐井镇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十分喜人。 ==资源环境== 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为主。由于受关河深切,形成了关河东岸和西岸两大山脉,造就出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四季较为分明。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镜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无烟煤、石灰石、铁等,其中无烟煤贮量达1亿吨以上一是煤炭资源(无烟煤)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主要分布在镇境内的花苞、桃子、长沟、芭蕉、柏树、仁和等地,其中柏树村储量较大,占全镇总储量的70%以上。而且煤质好,具有光泽强易燃烧等点,燃烧时间长火力旺,是理想的炊用燃料。水资源主要以关河为主,开发潜力较大。旅游资源主要以老黎山为主。森林资源主要有用材林10科14种,经济林果主要有蚕桑、藤梨、茶叶、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等,还有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畜牧业资源主要以生猪、乌骨鸡为主,还有牛、羊等其他畜牧业。 生态环境比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镇有林地15.2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59%,其中原始森林达0.2万亩。全镇植被覆盖率达到52%,森林覆盖率达到41.8%。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盐津县盐井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