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5.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盐鸿镇中社村 的原始碼
←
盐鸿镇中社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854c.jpg|thumb|right| [https://www.shantou.gov.cn/stscgj/img/0/13/13225/1709646.jpg 原图链接]]] [[盐鸿镇中社村]]位于盐鸿镇盐灶乡中心,南临澄饶联围,与[[饶平海山]]相对,背倚[[莲花山]],东与[[上社村]]相邻,西与[[上厝村]]接壤。全村土地面积776亩,山地面积1817亩,鱼塘面积890亩。全村现有人口总户数1101户,总人数4440人(其中农业人口4319人)。2009年集体总产值348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30万元,农业总产值1854万元,人均收入3625元,集体总资产997万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61亩,农业人口965人,4个居民小组,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居住较为分散,几乎遍布县城的各个区域。主要以[[小麦]]、[[玉米]]、杂粮为主导产业。一直以来,中社村立足“农业稳村,工业富村”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地处城中的区位优势,本村村民积极从事各项商业活动,以中小企业居多,成为本村发家致富的良好渠道。相对全县的兄弟村,中社村的经济发展还不足,村民生活水平还未完全达到小康水平,集体办公设施条件尚未完善,群众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急需上级领导的扶持,尽快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f>[https://www.shantou.gov.cn/stscgj/gkmlpt/content/1/1709/post_1709646.html#3319 市领导带队到挂钩联系的溪南镇和盐鸿镇督查网格管理及疫情防控工作 ] </ref> 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年降雨量约为1850,气候特征。主要经济作物有农作物,村特色经济收入有3.2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55万元。 中文名称:中社村 地理位置:盐鸿镇盐灶乡中心 面 积:776亩 人 口:4440人 ==工业== 一直以来,中社村立足“农业稳村、工业富村”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千方百计挖掘土地潜力,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持本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国道324线贯穿本村境内的交通有利条件,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运输业、加工制造业、饲料、建材、茶叶销售点、塑料、玩具工艺、餐饮业等。目前,鱼脯加工、薄壳米加工、玩具加工、餐饮服务、货运中转已成为中社村经济发展的主柱产业。 ==教育事业==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至目前为止,全村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0人,儿童入学率、毕业率达到100%,连年来小学毕业会考总成绩均名列全镇前茅。全村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行政== 中社村包括寨下、樟培、石门、山下、西寮、柴桥、长背山、后径、文和坑、苏山、上江、下江、上珂、下珂14个自然村。寨下创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温姓,先辈温一世从山西太原龙化迁来;樟培为翁姓;石门为巫姓;山下有钟、张2姓;柴桥为谢姓;长背山为曾姓,曾姓先民从福建莆田辗转迁来,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定居文青径山坳(今中社村域内),后迁现址;后径为刘姓;文和坑为张姓;西寮为翁姓;苏山为曾姓;上珂为廖姓;下珂为张姓;上江和下江为江姓。现山下村仅存一户,名存实亡;上下珂合并为一村。2005年全村共有633户、2631人;耕地1209亩,山地6852亩。农业主产为橄榄、青梅、香黄瓜。潮城沦陷初期,中共潮安县委机关迁于长背山村。潮城沦陷期间,国民党的县政府迁于石门村。 ==视频== {{#ev:youku| XMjQ3Njg2MTg0 | alignment=center }} 2011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上社村游神庆典5. 37:23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盐鸿镇中社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