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79.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短角龍屬 的原始碼
←
短角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短角龍屬'''<br><img src="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pcab192_brachyceratops_3dc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inosaurpictures.org/Brachyceratops-pictures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small> |} '''短角龍屬'''([[學名]]:''Brachyceratop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屬]],是種[[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上白堊紀]]。牠們的[[化石]]都是幼年個體的部分身體骨骼,發現於[[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及[[美國]]的[[蒙大拿州]]。 在過去被編入於短角龍的標本,都是幼年個體化石,其中一個目前被改歸類於[[刺叢龍]](''Rubeosaurus'')<ref name=RHR07>{{cite journal |last=Ryan |first=Michael J. |coauthors=Holmes, Robert; and Russell, A.P. |year=2007 |title=A revision of the late Campanian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genus ''Styracosaurus'' from the Western Interior of North America |journ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volume=27 |issue=4 |pages=944–962 |doi=10.1671/0272-4634(2007)27[944:AROTLC]2.0.CO;2 |url=http://www.bio.ucalgary.ca/contact/faculty/pdf/russell/314.pdf |accessdate=2010-08-19 |archive-date=2011-07-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06210931/http://www.bio.ucalgary.ca/contact/faculty/pdf/russell/314.pdf |dead-url=no }}</ref>。 ==發現及物種== 在1913年8月,[[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hitney Gilmore)在[[蒙大拿州]][[提頓縣 (蒙大拿州)|提頓縣]]的[[黑腳印地安保留區]]發現這些化石,隔年將化石簡略描述、命名,[[模式種]]是'''蒙大拿短角龍'''(''B. montanensis'')。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短的有角面孔」;種名則是以蒙大拿州為名。化石發現處屬於[[雙麥迪遜組]],地質年代約7400萬年前,是種稀有的角龍類[[恐龍]]。 短角龍的化石是群混雜、關節脫落的不完整化石,來自於五個幼年個體,身長約1.5公尺,可能是同一巢穴的同伴。[[正模標本]](編號USNM 7951)是一個部分頭顱骨。[[副模標本]]有三個,分別是:一個口鼻部、一個部分身體骨骼與頭顱骨、以及一個腳掌化石。在1917年,吉爾摩爾公佈一份短角龍的專題論文,並完整重建其身體骨骼。這些化石目前存放在[[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博物院]]。 在1939年,吉爾摩爾在1哩外發現另一頭亞成年的大型標本(編號USNM 14765),並編入於短角龍。短角龍有可能是其他已知[[角龍類]]的未成年個體,例如生存於相同環境、年代的[[獨角龍]]。在2011年,數個研究發現體形較大的亞成年個體標本有足夠差異,目前被視為[[刺叢龍]](''Rubeosaurus'')的幼年個體。 ==頭顱骨== 在這五個標本中,只有一個[[頭顱骨]],且是與其身體分離,且為碎片。另外,該頭顱骨的[[眼睛]]上方有小型的隆起,並不像[[三角龍]]般有額角。牠的鼻角厚而且低矮。牠的頸部頭盾一般的大,但是其[[化石]]標本卻不完整,這很難確定那裡是否有洞孔。 ==分類== 短角龍屬於[[角龍亞目]],角龍亞目恐龍是群[[草食性]]恐龍,擁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生存於[[白堊紀]]的[[北美洲]]與[[亞洲]]。所有的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 短角龍屬於[[尖角龍亞科]],由於化石只有幼年個體,很難確定牠們在尖角龍亞科的位置。在1997年,Scott Sampson等人重新研究短角龍的化石,提出牠們是其他尖角龍科的幼年個體。但是,許多可分辨角龍類物種的特徵,要到成年時才會出現、明顯,因此Scott Sampson等人提出短角龍是個[[疑名]]。 在2007年,Michael J. Ryan等人提出短角龍可能是[[戟龍|卵圓戟龍]](''S. ovatus'')的幼年個體;卵圓戟龍目前是獨立屬,[[刺叢龍]](''Rubeosaurus'')。在2011年的一份研究,發現短角龍的亞成年標本(編號USNM 14765)具有某些[[自衍徵]],而且同樣可見於刺叢龍。同份研究也指出,短角龍的正模標本不完整、是個幼年個體,因此缺乏可鑑定特徵,因此提出短角龍是個[[疑名]],而且無法歸類於刺叢龍的[[次異名]]<ref>{{Cite web |url=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22710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05-2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16204652/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22710 |archive-date=2014-02-16 |dead-url=yes }}</ref>。 ==食性== 如同所有角龍類恐龍,短角龍是草食性恐龍。在白堊紀期間,[[開花植物]]的地理範圍有限,所以短角龍可能以當時的優勢植物為食,例如:[[蕨類]]、[[蘇鐵]]、[[針葉樹]]。牠們可能使用銳利的喙狀嘴咬下樹葉或針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短角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