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76.2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石佛洞村 的原始碼
←
石佛洞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石佛洞村</big> ''' |- | [[File:石佛洞村2.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石佛洞村 所属地区;云南省耿马县 面积;32.11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型 |} '''石佛洞村'''是一个典型的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耿马县东南部,四排山乡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西与四排山乡芒关村和梁子寨村接壤,北与该乡芒翁村相连,南与沧源县勐省镇隔河相望。全村国土面积32.11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分之一土地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具有雨量丰、气温高、日照长、[[湿度]]大的特点;下辖6个自然村(永入厍、永目别、永芒弄、永贡雷、永绍、永翁)。石佛洞村被临沧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村"建设先进集体,永绍[[自然]]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序言介绍== 截至2009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004.00亩(其中:田970.00亩,地7,034.00亩),人均耕地3.94亩,主要种植[[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21,899.00亩,其中经济林果5,973.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84亩,主要种植甘蔗等经济林果,种植甘蔗[[面积]]为5936亩;水面面积240.00亩,其中养殖面积30.00亩;草地748.00亩;荒山荒地37,151.00亩,其他面积12,643.00亩。 石佛洞村现在牲畜有厩,垃圾定点,柴草垛外迁;水泥路旁,华灯明亮,[[绿树]]排成行;农家书屋,文艺宣传,群众学习忙。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石佛洞村,这个地处耿马南大门、因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佛洞遗址而得名的佤族村寨,近年来通过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工程,“摘了穷帽”,焕发新颜,踏上了[[小康路]]。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48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有37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76.7%)。有48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60户(占农户总数100%、74.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7户(分别占总数的39.6%和36.5%)。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7.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7.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6辆,拖拉机31辆,[[摩托车]]20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300.00亩,有效灌溉率为76.1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3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0亩。<ref>[http://www.swtzb.yn.gov.cn/ggbf/201806/t20180629_768954.html 临沧耿马:村美民安幸福来——石佛洞村] , 耿马县委统战部 2018-06-29 </ref>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4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0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6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24万元,占总收入的66.7%;畜牧业收入53万元,占总收入的5.6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92头,肉牛22头);渔业收入0.4万元,占总收入的0.04%;林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1.5%;第二、三产业收入27万元,占总收入的2.9%;工资性收入4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6元,农民收入以甘蔗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9.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7人(占劳动力的4.2%),在省内务工10人,到省外务工77人。 ==人口卫生== 截至2009年底,该村有农户485户,共有乡村人口2073人,其中男性1180人,女性893人。其中农业人口2073人,劳动力1383人。该村以[[佤族]]为主,其中佤族2060人。 到2009年底,全村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63人,参合率94.6%;享受低保627人;五保户1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1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6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2个,没有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及村内的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也没有人畜混居的农户。 [[File:石佛洞村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文化教育== 截至2009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9人,在校学生288人,距离四排山乡中65.00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98人,其中小学生288人,中学生110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7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168.00亩。没有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无收入,有固定资产324.89万元,年末集体无收益,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公开]]、政务公开。 ==基层组织== 截至2009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6人,少数民族[[党员]]66人,其中男党员58人、女党员8人。 村委会由支书、副支书、主任、副主任、文书组成,下设永芒弄、永贡雷、永儒厍等6个村民小组。村内有6个妇女组织,6个治安联防队。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45人。 ==风俗民情== 石佛洞村的佤族人民能歌善舞、有着该民族的热情和豪情奔放,又有傣家[[姑娘]]般的柔情。每逢佳节,村民们都准备着特有美食:香甜可口的[[阿佤]]水酒和鸡肉烂饭喜迎远方的亲友共享佳节。他们勤劳、淳朴,能织出一幅幅做工精细,图文生动的锦包、衣物等传统佤族民族服饰。 该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人类遗址--[[石佛洞遗址]],该遗址是中华民族先民在澜沧江流域创造了发达的史前[[文明]]的直接证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l0794sna5ef|480|270|qq}} <center>耿马县四排山乡石佛洞村党建专题宣传片 </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石佛洞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