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4.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石见银山 的原始碼
←
石见银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石见银山22.jpg|thumb|right| [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w1f000001gwd8423B0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1693640-302061379.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石见银山]](いわみぎんざん)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现已闭山),据推算,其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8f46910102xgrn.html 想起日本的石见银山] </ref>。江户时代初期称为[[佐摩银山]](さまぎんざん),此后银矿逐渐枯竭,明治以后则主要以含铜矿物的开采为主。 中文名称:石见银山 外文名称:いわみぎんざん 地理位置:日本国島根県大田市大森町イ1597-3 开放时间:8:30-17:30 景点级别:世界遗产 门票价格:300日元 著名景点:石见银山博物馆 ==概述== 石见银山是位于日本国岛根県[[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一座银矿山,2007年“石见银山遗址及其文化景观”成为日本第14处世界遗产,是亚洲首处登录世界遗产的矿山遗址。其范围包括「银矿山遗迹及矿山小镇」「石见银山街道」「港口及港湾小镇」,各地都有值得一看的景点,其中包括有大久保间步及[[龙源寺]]间步等600多个间步(坑道)的银矿山景观和被选为重要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城镇景观。在16世纪至17世纪上半期的鼎盛时期,日本银约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产自石见银山。由于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矿山遗址与丰富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宝贵的文化景观。 ==自然情况== 矿脉位于石见国东部,相当于今日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故又称大森银山。早期开采区为以仙山山顶周遭的银矿石,在开发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分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封山已久看不出当时破坏的情形,况且灰吹法使用的是煤炭,而非较低温的木炭(800℃以下,银熔点约960℃),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阔叶森林地貌,因此曾入选2007年日本地质百选。 ==历史变迁== 根据《[[石见银山旧记]]》一书所载,早在1309年([[延庆]]2年)时周防国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时,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有采银的纪录,后来臣从于大内义兴的出云国田仪村铜山主人三岛清右卫门帮助大内家在1526年(大永6年)3月开掘出地下的银矿脉,其子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天文2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以从海外学习的精錬技术灰吹法大幅提升银的产量。当时日本极盛时银产量年约200吨,石见银矿极盛年生产38吨(百万两),价值约一万贯。 在石见银山产量上升后,四周大名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永禄5年)时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后来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成为毛利家与丰臣家各派家臣担任奉行共管,与秀吉后来侵略朝鲜时的主要资金来源。后于1600年(庆长5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失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江户幕府纳为直辖领,派驻银山奉行管理,第一任银山奉行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他以对矿山了解极深的安原传兵卫为助手,急速开发银山,提供幕府对外推动朱印船海外贸易的财源,在1602年(庆长7年)时仍有高达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产量逐渐下降。 [[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效能不彰,最终载1943年(昭和18年),完全封山。银山在1969年([[昭和]]44年)时成为日本国指定史迹。为使石见银山进一步注册世界遗产,当地居民组成了“银道振兴协议会”,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在2007年([[平成]]19年)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石见银山的争夺== 在石见银山产量上升后,四周大名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 1537年([[天文]]6年),出云国大名尼子经久夺取了石见银山,2年之后大内氏夺回了银山的控制权,再过2年,尼子氏联合石见小笠原氏再次夺取了石见银山,之后两家就银山进行持续的争夺。大内义隆死后,毛利元就也加入到了石见银山的争夺战中,直到1562年([[永禄]]5年),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元就之子吉川元春派遣家臣驻于山吹城管理银矿。 后来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石见银山转为毛利家与丰臣家各派家臣共管,并成为秀吉后来文禄庆长之役入侵朝鲜时的主要资金来源。 ==江户幕府时代== ===幕府对银山的管理=== 1600年(庆长5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中战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江户幕府纳为直辖领。并于1601年(庆长6年)开始派驻银山奉行管理,第一任银山奉行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他以对矿山了解极深的安原传兵卫为助手,急速开发银山,提供幕府对外推动朱印船海外贸易的财源。 在安原传兵卫的治理下,石见银山的产量在十七世纪初达到顶峰,根据《当代记》的记载,在1602年(庆长7年)时达到了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石见银山的产量逐渐下降,到1675年(延宝3年)时,幕府将银山奉行一职降级为大森代官。 ===银的输出=== 一开始,石见银山出产的白银通过大田市的鞆ヶ浦(今仁摩町)和冲泊(今温泉津町)由船运往各地。但日本海冬季的强烈季风往往使得运输颇为不便,于是在大久保长安就任银山奉行后,开辟了从大森到尾道跨越整个中国地方山脉直抵濑户内海的“银山街道”,并从尾道再向京都转移。 ==明治及其之后时期== 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效能不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为了将重要战争物资—铜进行国有化,有人再次提出对石见银山进行开采,遂于1941年(昭和16年)再次进行开采,但在1943年(昭和18年)因矿道透水而停止开采并完全封山。 此后石见银山在1969年(昭和44年)时成为日本国指定史迹。为使石见银山进一步注册世界遗产,当地居民组成了“银道振兴协议会”,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在2007年(平成19年)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范围== 银矿山迹和矿山町 银山栅内 (Ginzan Sakunouchi, 1246-001a) 代官所迹 (Daikansho Site, 1246-001b) 矢滝城迹 (Yataki-jô Site, 1246-001c) 矢筈城迹 (Yahazu-jô Site, 1246-001d) 石见城迹 (Iwami-jô Site, 1246-001e) 大森银山伝统的重要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Ômori-Ginzan, 1246-001f) 宫前地区 (Miyanomae, 1246-001g) 重要文化财 熊谷家住宅 (House of the Kumagai Family, 1246-001h) 罗汉寺五百罗汉 (Rakan-ji Gohyakurakan, 1246-001i) 佐毗売山神社 ===石见银山街道=== 鞆浦道 (Iwami Ginzan Kaidô Tomogauradô, 1246-002a) 温泉津冲泊道 (Iwami Ginzan Kaidô Yunotsu-Okidomaridô, 1246-002b) ===港与港町=== 鞆浦 (Tomogaura, 1246-003a) 冲泊 (Okidomari, 1246-003b) 温泉津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Yunotsu, 1246-003c) ==视频== “云游”30秒——石见银山 {{#iDisplay:e0941tug0rr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718 世界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石见银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