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185.1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碧莲镇缸窑村 的原始碼
←
碧莲镇缸窑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247cc.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06/3cbaee2677c647cea9db0d1ec1a6b569.jpeg 原图链接]]] [[碧莲镇缸窑村]]是一个有一千多人的小村,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全村总户数为343户,总人口为1435人,总面积为900平方公里。村民制缸钵为业,历史较悠久,村以此得名。位于碧湖镇西北部,辖20个村民小组,891户,1993人。有[[松树]]等自然资源,村民以种植[[长豇豆]]、[[香菇]]为主。二0一三年10月,通过村规模调整,原缸窑村、[[黄塘窑村]]、山根村统一合并成新村缸窑村村,村址设立于[[黄塘窑村]]。<ref>[https://www.sohu.com/a/214945981_677528 揭秘碧莲缸窑村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 </ref> 中文名:缸窑村 地理位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 邮政区码:325116 人口数量:总人口为1435人 ==基本简介== 曾经以缸窑制作和生产为主产业,村名也以此命名。 缸窑村李氏由李元清于清康熙年间自[[江西]]建昌府松城县迁居黄岗,因黄岗土质适宜烧制陶瓷,故开设缸窑。后从黄岗村分出来,成立了缸窑村。李氏在繁衍生息的同时,依然世代相传烧瓷工艺,由于烧制的胎质较为坚实,造型古朴,受到顾客的好评,鼎盛时期年烧缸达数万只,全村有60多户人家从事制缸行业。可是由于缸泥不足和市场需求减少等原因,该村的制缸者纷纷改行,直至2012年停止。村里的贩缸者则纷纷从外地买进缸制品,再销售其他地方。 ==基础设施== 村集体水面梅山水库等可养面积达千余亩,排涝机站8座,南新公路、芜荻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贯穿该村各村民组达20公里,距长江水道仅10公里之遥,往东边县城及火车站也只有6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资源经济== 境内铁矿等地下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开采、选矿、烧结等民营企业10余家,随着政府对农村政策的倾斜,有两家农业生态开发企业落户该村并蓬勃发展,各类种植养殖大户已达12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初有成效。 缸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潜质巨大,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重大事件== 2008年永嘉县文物普查队在碧莲镇普查时发现一保存完整、仍在使用的“活文物”——缸窑。村民称它为“龙窑”“古窑”,因从先祖迁至这里开始,就建设起来,与村里的烧窑历史一样,已有300余年。2012年村里的缸窑制作停止后,这口古窑也就废弃了。在碧莲镇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对这个缸窑进行修复,现在已经修复完成。 2012年,缸窑村的最后一名制缸匠人在村里的龙窑里完成了最后一次的烧窑,此后,这个承载了300余年的缸窑制作,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视频== {{#iDisplay:v09134ixkqy | 560 | 390 | qq }} 黔西县 大关镇 七里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碧莲镇缸窑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