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23.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社会群体 的原始碼
←
社会群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社会群体</big>''' |- |<center><img src=https://icweiliimg1.pstatp.com/weili/bl/25363302308983622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stock.tuchong.com/image/detail?imageId=253633023089836222&source=360tusou 来自 图虫网 的图片]</small> |} '''<big>社会群体<big>''' 简称"社群",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共同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每一群体具体体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某些[[特定]]的相互关系。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指由[[持续]]的社会[[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社会群体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25839057551469085.html 社会群体有哪些主要类型]</ref> 解释 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集体 本质 在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 成员关系 身份便结成特定的社会关系 简称 社群 类型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涵义== 社会群体的本质在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即由规范、地位和角色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集合体都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如剧场里的观众、公园里的游客、商场里的顾客等,他们虽然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的一群人,但不是社会群体。 同样一类人,他们之间如果不发生社会互动,不进行密切的社会交往,就不能称作社会群体。相反,如果同龄人之间、同职业的人之间发生了稳定的、相当密切的交往活动,产生了有别于其它类型人的社会共同体,这种统计学上的群体也就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 ==不同概念== '''观点1'''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群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处于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结合。南斯拉夫社会学界有类似的看法。他们把社会群体区分为局部性社会群体和整体性社会群体,后者所指的就是属于广义的社会群体,如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以及民族和人类。关于社会群体广义的观点可以追溯到德国早期社会学家F.滕尼斯。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又译《公社和社会》)一书中,依照群体形成的基础将社会群体分作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叫公社,一种类型叫社会。前者是指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自发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组合方式,如氏族公社、家庭、宗教团体等;后者是指由契约关系和理性意识形成的社会组合,如各种社会集团直至国家。滕尼斯所称的"社会"一词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群体。 '''观点2'''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群体仅仅是指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或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当前西方社会学界有不少人持这种看法。这种初级群体或小群体的观点,实际上是根据美国早期社会学家C.H.库利关于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也译为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的概念提出来的。库利在《社会组织》(1909)一书中,从研究人的早期社会化出发,提出初级群体的概念,即初级群体是指成员间有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居,它们对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的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库利认为这些群体是产生人类合作及友谊的土壤,是培育人类友好和同情心的园地。后来的一些社会学家从这一研究成果出发,形成了视社会群体为初级群体或小群体的观点。 '''观点3''' 第三种观点既不同意将社会群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定得过于宽泛,也不赞成将它的定义定得过于狭小,即不能将社会群体完全等同于小群体。中国社会学界多数人持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 ==基本特征== '''社会互动''' 社会群体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个人的集合体。群体成员间保持着经常性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彼此了解为纽带,并以一定的利益和感情关系为基础,转瞬即逝的互动不能形成社会群体,群体互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的交往。 '''成员关系''' 群体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应的成员身份,这些身份便结成特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当明确,另一则相对模糊。如家庭中的成员关系,便是相当明确的。家庭成员通常是由父母及子女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都是明确的,不能随意混淆。在相对松散的群体中,也存在着成员身份。如有着相同爱好,并经常在一起活动的人,大家能够被此接受,而对于不认识的人则不愿意接受他们参加自己的活动。这就是成员身份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模糊的成员关系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确定,但是相对稳定。 '''行为规范''' 在群体最初形成的时候,可能只有简单的互相认同关系。随着群体的发展,往往会在内部形成稳定的交往方式,进而形成一定的公认的规范,用来协调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群体的功能得以实现。不论是简单的、非正规的通过互相信任、彼此接近形成的一些承诺,还是复杂的正规的规章制度,都是群体内部有一定行为规范的表现。 '''群体意识''' 群体要求成员在群体活动中保持一致并以此与群体以外成员区分开来,这此独特的群体活动特征使成员能够明确区分群体内成员和群体外成员,并把本群体视为一个整体,形成一致的群体意识。具体说来,群体意识也就是一种群体归属感,就是成员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这种意识一旦建立起来,群体成员就与群体外的人有了明显的区别感,对群体有了相应的期望和归属意识。 '''基础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人称自己为该群体成员,并期望本群体成员做出某种有别于群体外成员的行为。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临时性的,他们保持比较长久的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以及伴随此种关系的内部权威。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社会群体随时可以产生共同一致的行动。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社会群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