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49.1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社口林宅 的原始碼
←
社口林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社口林宅'''<br><img src="https://travel.taichung.gov.tw/Utility/DisplayImage?id=19399"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966/%E7%A4%BE%E5%8F%A3%E6%9E%97%E5%AE%85%CB%8D%E5%A4%A7%E5%A4%AB%E7%AC%AC 圖片來自taichung]</small> |} '''社口林宅'''(又稱'''社口大夫第''')位於[[臺灣]][[臺中市]][[神岡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林氏祖先祖籍廣東陸豐,由廣東惠州渡海來台,先落腳大肚堡牛罵頭(清水),後於道光年間“昆”字輩三兄弟移居神岡社口一帶,家業逐漸興旺,時人稱「林三昆」。[[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林振芳]]出力幫清軍圍剿[[戴潮春]],清廷頒給他「中書科」的名銜和匾額。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發達之時所興建,原為購置吳張舊宅而加以改建,初期規模於光緒元年(1875年)完成,而護龍廂房的部分,則是在十幾年之後,隨著家族人口增加才陸續增建完成。 == 沿革 == 林振芳購置吳張舊宅加以改建,初期規模大致在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完成,而護龍廂房的部分,則在十幾年之後,隨著家族人口增加才陸續增建完成。 1985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ref>[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 中華民國內政部],ris</ref> 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後,1987年由[[楊仁江]]教授進行調查研究,並出版「台灣的古厝─社口林宅」一書。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圍牆部分坍塌,且[[半月池]]地基錯位。2000年11月臺中縣文化局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辦理修復,並於2002年11月完工。 == 建築 == 社口林宅是一座兩進多護龍形式的四合院建築,採坐北朝南偏西方位。其[[門樓]]是一層樓,面寬三開間。第一進[[門廳]],入口採簡單的凹壽式,第二進的[[正廳]]也有凹壽,前留設[[檐廊|步口廊]],正廳前面的中庭地上舖地磚,排列出變化多端的圖案,其中人字砌是主要的圖案,象徵「人丁興旺、生生不息」。 ==介紹== 林宅石雕相當精緻,在清代民宅中頗為罕見。門廳和正廳的部分都有地牛(櫃台腳)的雕飾,門廳中央門額書有「大夫第」,兩邊廊牆的[[水車堵]]上,有細緻的[[交趾陶]]裝飾。中庭與側院間的兩道高牆牆體主要用[[斗砌磚]]砌成,多為紅磚,牆基為[[鵝卵石]],牆壁開闢可安槍枝的銃眼小縫。 正廳門楣上懸有一書卷形的匾額,額內文字已佚失。壁上有相當精緻的六角形木質花窗,花窗的四角落有四個三角形「撻角」,雕有四隻[[蝙蝠]],而步口的托木飾以「憨番扛大樑」,饒富趣味。[[供桌]]和[[龕|神龕]]屬於同期作品,雕刻精微細緻,但[[太師椅]]已經佚失。正廳的屋架為穿斗式,而左右牆上的書畫皆為格調高雅的文人黑跡,其中可見光緒元年的落款,這是推測林宅建築本體架構落成年代的重要證據之一。 左右兩側護龍廂房屋架上的「斗抱」上頭雕以螃蟹,即所謂的「二甲傳臚」(甲象徵科甲,科舉第二類稱為二甲),有科舉中第,求得功名之意。 林宅的[[彩畫 (東亞傳統裝飾)|彩繪]],從畫法特徵可知出自[[鹿港鎮|鹿港]][[郭友梅]]及[[郭庭柯]]等,其建築彩繪多分布於清末的[[臺灣中部]]民宅與寺廟,如今所存不多。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社口林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