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13.1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祁寯藻 的原始碼
←
祁寯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祁寯藻(2).jpg|thumb|right| [https://www.wsm.cn/uploads/allimg/170112/26-1F112160419.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T-yK7T3vfu7pKKXWhTXgaUcYJdoA:1571904151587&q=%E7%A5%81%E5%AF%AF%E8%97%BB%E7%9B%B8%E7%89%87&tbm=isch&source=univ&sa=X&ved=2ahUKEwjx7M2kt7TlAhXPy4sBHYPjAWsQ4216BAgIECM&biw=1060&bih=505#imgrc=aqQXKvQj7ClkhM:] ]]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穎叔、淳浦,避諱改實甫,號春圃、觀齋、息翁,[[山西]]壽陽縣平舒村人。他是清[[乾隆]]年間史學家、地理學家[[祁韻士]]之第五子。幼少時從父讀書,淹貫經史。曾為清朝[[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帝王師”的祁雋藻幼年就聰明過人,父親[[祁韻士]]愛他如掌上明珠,常和友人敘談說:“莫謂松柏小,已具棟樑才。” ==生平簡介== 清朝中晚期一位較有影響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三代帝師,做過[[道光]]皇帝的上書房總師傅、[[咸豐]]皇帝的太子太保銜、[[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讀,他以體恤民隱,固民心名揚天下,並且在任期間重史治、薦賢才,提倡樸學與義理並重,這些都為清廷和士林所推崇。他的傳世著作《馬首農言》被公認為我國農學的寶貴遺產,其詩作達三千多首,書法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從其作品和為人處事方面體現了其具備濃厚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不僅繼承了傳統民本思想的精華,並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呈現出新的特徵,給清朝中晚期的社會帶來了些許光明。論學主張通訓詁、明義理二者不可偏廢,欲調和漢、宋學。論詩亦重學識,以為“非學無以擴識,非識無以範才。至於窮通顯晦,境遇各殊,敦厚溫柔,體要斯在,則視乎其人之自得”(《䜱䜪亭集自序》)。詩多詠物、紀遊、感恩、扈從,及官場酬應之作,清真瘦硬。少數篇什關心民生現實。陳衍尤賞其《題䜱䜪亭集》等詩,謂其“證據精確,比例切當,所謂學人之詩也,而詩中帶著寫景言情,則又詩人之詩矣”(《石遺室詩話》);又謂“文端學有根柢,與程春海侍郎為杜、為韓、為蘇、為黃”,“而後學人之詩與詩人之言合,而恣其所詣”( 《近代詩鈔自序》),將祁、程並推為近代喜言宋詩一派之倡導者。<ref>[https://www.mingqingxiaoshuo.com/renwu/qijunzao/ 祁寯藻作品]</ref> ===仕官經歷=== 清[[嘉慶]]十九年(1814)甲戌科進土,選翰林院庶吉士。嘉慶二十年,其父謝世,他急扶樞歸葬,服闋,散館授編修。[[道光]]元年(1821)直南書房。三年,督湖南學政,裁革新生紅卷陋規,湘人對他稱頌不已。十一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累遷禮部侍郎。後遭母喪,回鄉守制。其間,著《馬首農言》。 十七年,調戶部右侍郎,督江蘇學政。二十年,奉命視察[[福建]]海防及禁煙事宜,查禁煙犯,捕治漢奸,皆有成效。時林則徐在廣州推行禁煙,祁雋藻撰寫新樂三章,刊示各處,予以支持。是年二月,任兵部尚書。四月,奉命巡視閩浙,與閩浙總督鄧廷楨籌備海防經費,簡練水師將領事宜。六月,英軍犯廈門,閩浙總督[[鄧廷楨]]擊退之,忌者謂之不實,道光帝命[[祁雋藻]]往查,他具陳說:“鄧廷楨所奏不誣,定海不可不迅复,水師有專門之技,宜破格用人。” [[鴉片戰爭]]時,祁寯藻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閏三月任戶部尚書。九月任軍機大臣。當時,清廷對英主和主戰意見不一。祁雋藻支持[[林則徐]]、[[鄧廷楨]]主戰,並與主和派正色爭辯。二十九年二月,任上書房總師傅,七月,又任協辦大學士。 咸豐帝即位,命祁寯藻為體仁閣大學士。咸豐元年(1851),調工部,兼管戶部三庫事宜。二年賞加太子太保銜。時咸豐帝問其用人行政之道,他答以言路為國家氣脈,氣脈通,無論強弱,均以為國。他常以“君明臣直”進諫,對咸豐帝有過相當影響。四年,因與權臣肅順不合,稱疾,以大學士軍機大臣致仕。 同治元年(1862),被垂簾聽政的[[慈禧]]特詔起用,命以體仁閣大學士銜授禮部尚書。同治帝在弘德殿入學,命他授讀。四年八月,他以疾致仕。五年九月病逝。諡文端。 ===子孫=== 其子[[祁世長]]歷任翰林院編修、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其孫[[祁友蒙]]歷任南河同知、湖北知府,玄孫[[祁式潛]]抗日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 ==詩詞== 祁寯藻儒學博大精深,精訓詁,善詩賦,曾給道光、咸豐、同治三帝當講官與老師,還教同治書法,世稱「三代帝師」。 他一生集詩近3000餘首,自編《谷曼谷九亭集》十二卷,《谷曼谷九亭後集》十二卷,被人尊為道光年間詩壇領袖。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稱“祁文端為道、咸間巨公工詩者。”劉禺生撰《世載堂雜憶》說“當時都下以名高位重之[[祁雋藻]]、[[陶澍]]、[[張洋河]]等為領袖,芸集都下。”對他在京都詩壇的地位作了肯定。 ==著作== 《馬首農言》、《入山記》、《勤學齋筆記》、《京口山川考》、《䜱䜪亭集》三十二卷、《後集》十二卷。生平見《清史稿》本傳、秦緗業《祁文端公神道碑銘》等,其傳世的書法墨寶及碑刻亦甚多。 ==《馬首農言、農諺》== 祁寯藻紀念園區內,充滿農耕趣味的陳設令人耳目一新。在景區有一本巨大的書狀雕塑,《馬首農言》,這是祁寯藻所著的一部重要農業著作,祁寯藻不僅是一個非常有成就、有文采的高官,而且他還是一個體恤民情、關心民生的好官,是近代高官裡,唯一一個寫農業著作的人。 一個半世紀以來,這些諺語大多依然活在壽陽(春秋時稱馬首邑)廣大群眾之中。《馬首農言》蒐集記載的不僅有農諺、方言、地勢、氣候、農具、病蟲害、畜牧、水利等多方面的農業技術,而且還記述了祀祠、織事、物價、人情、風俗、古建等方面的民風俗尚和社會知識。 壽陽縣古稱“馬首”,祁寯藻的《馬首農言》就分別從農耕、水利、畜牧、桑蠶等方面,論述了壽陽一帶與農業相關問題,全書共3萬餘字。這部系統論述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優秀著作,不僅在清末民初時期廣為傳閱,而且對現代的農業生產和農業史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道光十六年,祁寯藻著作《馬首農言》成書時,他將回族人“包頭菜”種植方法,該菜的習性、播種方法等收錄其中,命名為“茴子白菜”。今天壽陽已是全國有名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出產的“壽綠”牌茴子白供不應求,名氣依然不減。<ref>[http://js.ifeng.com/humanity/detail_2015_04/08/3759060_1.shtml 清代名相祁寯藻是三代帝師勤政廉潔公正博學]</ref> ==《祁寯藻集》== 祁寯藻集》是清代“三朝帝師”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學者祁寯藻現存全部著作結集,是一部能夠集中反映祁寯藻多方面成就的個人全集。該書被列為全國古籍整理專項支持項目、國家清史編纂文獻叢刊項目,並榮獲了2010年度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祁寯藻農學思想研究》是將祁寯藻的農學專著《馬首農言》影印,並將相關領域專家的研究成果結集出版的一套叢書。 2011年2月,任国维([[山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祁寯藻研究会会长)任总主编的大型文献《祁寯藻集》,由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全书共3卷,计270万字。内容包括谱传、日记、信札、马首农言、随笔、杂记、附录(以上为一卷);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以上为二卷);奏议、题本(以上为三卷)。 祁寯藻(1793~1866),山西寿阳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考中进士后,一路升迁,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而且身历四朝,充任三代帝师。他在朝居官50余年,学粹品端,忠清亮直,是影响清代政治的重量级人物;又系当时学界、书坛为人称颂和推崇的大家、领袖。因此,编辑出版《祁寯藻集》,不仅对我们了解祁寯藻本人和他的为政思想、学术成就、社会贡献及其产生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现代学术研究开掘出一湾活水,为清史的编纂和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ref>[http://roll.sohu.com/20110717/n313628098.shtml 《祁寯藻集》《祁寯藻農學思想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並召開]</ref> ==讀史札記·寓廉於藝== [[File:祁寯藻(3).jpg|thumb|right| [https://no1.toments.com/img/2017/09/26/97769yp312hBUTf/og.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sa=N&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QvTqnh3zOh7oj94kV8yyuP4NLf9A:1571906948111&q=%E7%A5%81%E5%AF%AF%E8%97%BB&tbm=isch&source=univ&ved=2ahUKEwiuiIzawbTlAhWpKqYKHQZSDIo4ChDjbXoECAgQIw&biw=1060&bih=505#imgrc=xbvsnvIu4Nw61M:] ]] 他一生踐行經世致用的實學主張,支持禁煙運動,曾為抵禦福建沿海英軍入侵作出積極努力;大力整頓吏治,改革賦稅鹽政,主張河海兩運,關注農業生產,支持興學育人。咸豐皇帝稱讚他“在軍機處行走有年,實力匡襄,殫心竭慮,自軍興以來,夙夜在公,勤勞倍著”。祁寯藻“學粹品端,忠清亮直”(《清史列傳》卷四十六),在樸學、文學、書法等方面都卓有建樹,位列“晚清四書家”(竇鎮:《國朝書畫家全錄》),其柳楷更是被譽為清代“楷書之首”(《水窗春囈》)。正所謂“字如其人”“心正筆正”,祁寯藻把藝術追求與立身處世結合起來,在書法活動中推行勤政廉政理念,期望以此達到約束自我、砥礪親友、改良風氣之效。 後來祁寯藻又通過順治時邑人張所賦撰寫的《藍公教織記》,詳細了解了藍知縣耗盡家產千方百計解決鄉民紡織困難的事蹟,並深深為之折服,認為“公傳宜補循吏中,公祠宜傍泮水宮。大書深刻碑穹隆,要使城鄉市鎮九十有二所,人人歌舞公之功”。為此,他專門創作了長詩《藍公教織歌》,希望使藍知縣“勤政為民”的典範形象和可貴精神得到廣泛弘揚。在祁寯藻的大力倡導和鼓舞下,壽陽民眾於咸豐六年在縣署附近集資修建了藍公祠。祁寯藻不僅為建祠捐銀五十兩,還用端嚴秀美的楷書恭錄了《藍公教織記》,用流美俊朗的行楷書寫了自己創作的《藍公教織歌》,刊佈於藍公祠的東西壁。此外,他又親自撰聯“齎布想文翁,千載馨香留石室;鳴琴聞單父,萬家機杼答弦歌”,連同匾額一併手書,懸於祠門之上,希望通過自己的書法使之流播後世,成為激勵仕宦為民造福的鮮活教材。 他平叛淮西功勳卓著,唐憲宗命韓愈執筆撰寫了《平淮西碑》以示嘉獎。可惜該碑很快被毀,宋人重刻碑到明清時也遭毀失。祁寯藻對此感喟不已,因此當裴氏後裔請求書寫碑記時,他便慨然應允。這篇碑文洋洋灑灑達1580字,佔滿四通大碑,每幅碑面淨高2.54米,寬0.78米,字徑兩寸,從其宏大的氣勢、精美的書法,可以想到作者花費了大量心血。祁寯藻在《裴晉公祠補書韓碑歌》中寫道:“書之亦堪警素餐”,“安得天弧掃餘焰,便清瀛海回狂瀾”,表達了他期待士人建功立業、勤政有為的心情。裴晉公祠中至今屹立的巨碑被後世譽為功業、文章、書法“三絕碑”。 縱觀祁寯藻的成長與仕宦經歷,不難看出,他之所以能夠廉潔自律、並且終生致力於推動官德政風建設,除了正統的儒學教育及強烈的責任擔當外,還應與其童年遭際有一定關係。嘉慶九年,其父祁韻士任戶部郎中,因前任監督失察造成國庫虧損受到牽連,被革職入獄,後發配新疆。少年祁寯藻曾在獄中服侍父親八個多月,對貪腐危害有刻骨銘心的感受。他立志成為勤政廉潔、疾惡如仇的清官,“歷事四朝,久參密勿,侃侃持正論,不少阿附取容”(秦湘業:《祁文端公神道碑》)。祁寯藻為官五十餘年,培養了不少人才,卻“不受私謁,有饋贈者必卻之”。雖然位居高位,但其老宅卻破敗不堪,無法居住,以至晚年回鄉養病時只能藉住寺廟,時人借用讚譽宋代名相寇準的詩句“有官居鼎鼎,無地起樓台”來讚美他。也正因為如此,通常被賦予怡情養性的書法活動,在祁寯藻這樣具有政治理想的士大夫生活中實現了政藝合一、相得益彰的功效。祁寯藻晚年出任同治皇帝的領班師傅,他給皇帝推薦的法帖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以集字內容“為御殿箴”。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正直大臣,其“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的主張是古代賢臣向皇帝進行“筆諫”的經典範例,其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ref>[http://www.guoxue.com/?p=52687 讀史札記·寓廉於藝:大學士祁寯藻的書法實踐與價值追求]</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返回「
祁寯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