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92.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福山寺 的原始碼
←
福山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福山寺.jpg|thumb|right| [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31800000158boeEE07_R_1024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原图链接] [https://you.ctrip.com/travels/weinan908/3901596.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游网] ]] [[福山寺]],始建于唐广明元年(880),原名“双林寺”。为“沩仰宗”(“沩仰宗”是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开创者是灵祐及其弟子慧寂。 中文名 福山寺 地理位置 江西省宜春县南 著名景点 九叠峰 建设时间 唐广明元年(880) 别 名 双林寺 ==寺庙简介== 灵祐在潭州的[[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慧寂在袁州的仰山(今[[江西省]]宜春县南),举扬一家宗风,因此后世称为“沩仰宗”。沩仰宗创立并兴盛于晚唐五代,在五家中开宗最先,前后传承约150年,入宋后逐渐衰微)江西祖庭。当时释绍隆曾栖隐于此,成为双林寺开山鼻祖。相传双林寺始建时,“灵禽奋响于箫峰,鹿女踏花于宝殿,八仙聚会,酣游福山。 ==寺名由来== 福山属武夷山西麓,距社苹乡政府驻地6公里。山体方园数十里,其状如一倒扣的船,故名“覆船山”。唐咸通年间(860-873),唐懿宗因忌“覆船”不吉祥,赐名“福船山”。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称“福山”。福山有箫曲峰、童子峰、文殊台、罗汉岩、九叠谷诸峰,其中九叠峰景致最佳。这里四山交峙,峦峰迭翠,怪石嶙峋,涧水环流,松竹掩映,雾绕云飞,深幽雅静,景色迷人。箫曲峰是福山第一峰,相传唐代时,有一异状怪鸟,在峰巅鸣唱,婉转深沉,一如洞箫,故名。明代黄子安筑草堂于梅花岩下在此游憩,达二三十年之久,自称“九叠山人”。离草堂数百余步,道旁有两石耸立,形同笋,高十余丈,斜飞扦天,中开一线,崭如刀劈,顶小如锥,不琢自成。游人经此皆不敢仰视。缘石笋窝北折盘桓,登上峰顶。峰顶为一巨石构成,石开八瓣,状如睡莲怒放,名曰“八叶峰”。巨石南面、镌刻“半割鸿 四字。游人立此峰巅,可远眺四十里外的黎川城廓。 ==重建时期==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朝廷赐额为“福山古寺”。元延祜年间(1314-1320),寺庙重建,颇具规模,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有观音堂、藏经阁和僧房。至清代,福山古寺又增建精舍六幢,均为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方砖砌地,条石砌阶,巍峨辉煌,为黎川寺庙之冠。此为福山古寺鼎盛时期。寺内有大小房室近千间,僧人百余人,田地300亩,山林面积2000余亩<ref>[http://www.fjdh.cn/ffzt/fjhy/ahsy2013/11/213759307591.html 江西省黎川福山寺—抚州] </ref> 。众僧早晚功课之余,兴行务农,劳作成习。清末以来,福山寺年久失修,又屡遭人患,寺庙建筑逐渐破败,僧人远走他山。上世纪50年代,福山寺被德胜关垦殖场社苹分场辟为生产基地,又经“文革”劫难,众多古迹被人为毁坏,诸多历代珍贵文物荡然无存,贵重法器窃盗一空,自然景观黯然失色。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86年经县政府批准开放,四方信众捐资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堂,重塑佛像,香烟再度缭绕福山。 ==相关典故== 唐朝末年,当地富绅危全讽兄弟施以山田,资助寺僧。据《黎川县志》载:“邑人危全讽兄弟(今黎川县洵口苏源村人)将山田四十里,施助寺僧,设斋塑佛,一时香火极盛。”后危全讽官封抚州刺史,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南庭王,寺中众僧感其功德,乃建“危王祠”于寺侧,并铁铸其像一尊,日以香火祀之。此千年文物,在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被人投到土高炉内熔化。寺旁有另一胜迹--“武夷堂”,宋庆元二年(1196),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理学家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等来到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迢迢百里外,望望皆闽山;皎日中天揭,浮云也自闲。”朱夫子与当时福山古寺住持宇光和尚相交甚厚,曾有诗赠别:“覆船山色翠峨峨,栽石藏云不厌多。达理禅师超彼岸,莫疑身后的风波。”明代学者罗伦亦游经此处,并留下“崇正堂”题额和一首诗:“云和草树拂天香,无尽光中见紫阳。万籁一空天似水,满船风月武夷堂。”明末抗清名臣黄端伯也曾聚徒教授于箫曲,并建有“箫曲山亭”,成为后人凭吊这位文武兼备、宁死不屈的烈汉的古迹。寺内[[大雄宝殿]]前曾建有一条20米的长廊,两旁墙壁上嵌有10块[[青石]]碑刻,均为历代文人手迹,现仍保存着碑座旧迹。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福山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