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9.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的原始碼
←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jpeg|有框|右|<big>福建师范大学(校园风光)</big>[http://images.29nh.cn/images/small/xyfg/0101/73807.jpg 原图链接][http://29nh.cn/fjnu/xiaoyuanfengguang/index_2.html 来自 北海韬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的图片]]]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理化选科。[[解放]]初期由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福建省研究院化工研究所等相继合并,成立[[福州大学]]化学系。1953年院系调整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196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1973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1984年从化学系分出,成立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2002年11月,化学系与高分子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合并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2012年4月调整组建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ref>[https://www.sohu.com/a/323574669_476333 材料科学与工程小方向简介 ],搜狐,2019-06-28</ref>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6月化学与化工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化学与材料学院。 ==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退休人员76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9人,占82.29%,正高级专业职称39人,副高级专业职称36人,高级职称<ref>[https://www.sohu.com/a/434474602_120668696 评高级职称需要什么条件?哪些机构可以评职称?],搜狐,2020-11-26</ref>人员占78.13%,博士生导师3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2017-2019年曾聘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忠宁为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聘任[[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林朝博士和大连理工大学的郭新闻教授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差异化培养、育化材英才”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海西[[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以化学学科为基础,材料学科为重点,突出高分子材料特色,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突破和发展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研发型和教育类专门人才。拥有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学科教学(化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和化学工程2个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信息与能源新材料工程与技术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福建省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院现有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示范中心和福建省[[化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和“化工新材料”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是省级化学卓越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和校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实施单位。学院现有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共1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其他教材6部;2013年以来,学院获得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6年以来,承担省级教改项目6项,发表了教改论文30多篇。同时,我院本科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过级率及考研升学率多年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43人、全日制研究生35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自1972年[[福建师范大学]]复办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万余人,其中有姚建年、卓仁禧、梁敬魁和黄维垣等校友当选院士,谢素原和汪联辉等入选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 ==科研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形成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多学科交叉渗透辐射的优势,并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成为福建省在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一支重要的研发力量。根据目前的优势研究方向,逐渐融合发展,凝练并设立化工分离和能源材料、传感识别和信息材料、天然高分子和生物材料、聚合物改性和复合材料四个研究部。拥有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和工业生物催化福建省高校工程中心等科技平台;拥有高分子[[研究所]]、化工新材料研究所、锂电研发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拥有信息材料与器件、多孔能源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产业化三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项目23项,项目总经费约1478.6万;获授权发明专利76项;4项[[专利]]成果实现转让;发表B类以上学术论文359篇,其中SCI Ⅱ区以上181篇。 ==学术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多次主办全国性和全省性的学术会议。近几年,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达上百人次,聘请了40多名国内外著名教授、研究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其中有15位中科院院士。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巩固提升化学学科,做优做特[[材料]]学科,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分子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而不断开拓进取。 ==视频== ===<center>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2018中秋节微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e0716b8cysg|560|390|qq}}</center> <center>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师节祝福</center> <center>{{#iDisplay:m0782blwe3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