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9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禹会村遗址 的原始碼
←
禹会村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禹会村遗址.jpg|320px|缩略图|右|<big>禹会村遗址</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5/456db218fd2942cd97af7243d0a35b08.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08486555_72336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禹会村遗址'''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禹会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传]]·哀公七年》和《[[汉书]]》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会”由此得名。禹会村遗址位于涂山南麓,淮河东岸,呈南北狭长形分布,总面积至少有5O万平方米,淮河大堤和206国道从遗址中穿过。禹会村遗址于1980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对其进行试掘。2007~2011年,连续进行了五次规模性发掘,发现了大型祭祀遗址和大型简易工棚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其次为[[石器]]中的磨石,罕见[[骨器]],未见蚌器。发掘表面,该遗址不是长期定居的聚落遗址,而是大量人群短期聚集从事祭祀活动的遗址。禹会村遗址是目前在淮河流域发现的最大的较单纯的[[龙山文化遗址]],所反映的文化特征具有明显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龙山文化特征,体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碰撞、交融的文化现象。这些发现佐证了《左传》的记载。 ==基本内容== 禹会村遗址又名禹墟,位于涂山南麓,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禹会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 禹会村遗址地表遗存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另有少量器物为夹谷壳、蚌末陶;陶器陶胎厚重、火候低;器形有[[罐]]、[[碗]]、[[钵]]等,[[鼎]]足有侧三角形扁足、“鬼脸”式空足和尖锥足等。陶器的纹饰以素面为主,有少量划纹、弦纹、绳纹和捺窝纹<ref>[https://www.sohu.com/a/343174000_723360 喜迎70载华诞 穿越7千年文明 蚌埠市博物馆国庆欢迎您!] ,搜狐,2019-9-24</ref>。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和采集的标本分析,禹会村遗址是淮河岸边的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晚期的一处较大的古人类聚落遗址。根据C14测定为距今约4100年,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基本相符。禹会村的村名在《汉书》中就有记载,一直延续至今,可见村名存在之悠久。禹墟的称谓在[[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禹墟在(涂)山西南”中得到确指,这正与蚌埠西南郊禹会村的禹墟相吻合。1981年发现禹会村有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址,这片遗址从[[淮河]]东岸大堤下一直延续到村中,初步勘探出整个遗址区规模约有60万平方米。这里已经发掘出土大量鬼脸式鼎足陶器碎片、[[动物]][[牙齿]]、碳粒物、石镞和耕作石器工具等,根据已出土的文物推断,禹墟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禹墟的发掘被列入“国家文明探源”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课题组批准的禹墟考古发掘工程,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率队具体实施发掘以来,禹墟陆续出土的文物已引起举世关注,遗址被专程来禹墟遗址实地考察的国内考古界十多位[[专家]]确认为龙山文化晚期,特别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实验室通过碳14测定王吉怀试掘时出土的[[木炭]]等标本,进而得出该标本准确年代为公元前2350至2190年的结论,使禹墟遗址的断代有了科学依据,同时也验证出土文物与大禹时代相吻合。据传说,4100多年前,大禹在这里会诸侯,娶涂山氏女为妻,三过家门而不入。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推断,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古代国家([[夏朝|夏王朝]])形成关键时期,当处于龙山文化中晚期。这也正是“探源工程”所要考证的问题。 2001年7月,蚌埠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实地勘察和钻探后,又于2007年至2011年先后进行了5次规模性发掘,揭露面积8000多平方米。遗址全面揭露出一处面积为2500多平方米的大型祭祀台基以及大型[[祭祀]]沟、祭祀坑和大型简易式工棚建筑等<ref>[http://www.huaxia.com/ah-tw/ahyw/2013/12/3673319.html “禹会诸侯”之谜 国内考古大腕云集蚌埠研讨],华夏经纬网,2013-12-23</ref>。并出土了大量相同时期且具有不同地区考古学文化特点的陶器,地域范围涵盖了[[山东]]、[[河南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凸显了各地文化交汇于此的文化现象。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获得的重大学术成果,对解读《左传》:“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夏之兴焉以涂山”等历史记载提供了强力支撑,为解读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佐证,对研究古淮夷文化、大禹治水以及夏王朝的建立等一系列历史学和[[考古学]]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center> 禹会村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走读蚌博(6):禹会村遗址之大禹治水</center> <center>{{#iDisplay:q0173i8ti73|560|390|qq}}</center> <center>蚌埠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项目开工 </center> <center>{{#iDisplay:g0968t7tl2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禹会村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