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0.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秋叶,又开始飘落了(李慧丽) 的原始碼
←
秋叶,又开始飘落了(李慧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秋叶,又开始飘落了'''<br><img src="http://pic.uuhy.com/uploads/2013/01/29/006-stunning-photography-oerwout.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3620.html 圖片來自创意悠悠花园]</small> |} '''《秋叶,又开始飘落了》'''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慧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叶,又开始飘落了=== 深秋的寒意也不能阻挡城市的喧嚣。 沸腾,在红彤彤的秋阳中开始。连昨天傍晚还在路上瑟瑟蜷缩的枯叶,也伴随着[[太阳]]的升起,隐匿在环卫工人的汗水中。 四五辆大巴车停在路边,一所职业大专的男孩子们穿着统一的工装,准备乘车去往某地。也许是去工厂实习,也许是去基地上课。都是高高兴兴的样子。 职专附近是一所[[高中]]。身着统一校服的孩子们,弯着腰骑着自行车匆匆往学校门口赶,从身边经过,仿若离弦的箭。懵懵懂懂的小脸上写满了叛逆。 高中的邻居是一所[[大学]]。正值上课高峰。抱着书本的大学生们步履匆匆地从马路西侧的宿舍区赶往东侧的教学区。年轻人长龙般从人行道上穿过。步履轻快,蜂涌着走向教室。他们的着装花花绿绿,仿佛是对未来人生无限可能的呐喊。 都是花一样的好年华。让人好生羡慕。 多少年前,我也曾像他们这样。 但,却过上了今天的生活。 眼前,这一个个脸上、心灵都能掐出水来的年轻人们,如多年后知道他们今天努力的结果可能就是诸如我今天的生活,他们该有何感慨? 到单位,8:10分。 楼道静悄悄。打开办公室的门。走进去。 站在桌椅包围的狭小的地上,窗外是洒在远处的阳光。 没有阳光的照射,忽然感觉一切都很灰暗。 我为什么要每天来这里? 可我毫无办法。做为一个人,在这个吵吵闹闹的尘世中,没有了能养活我的那碗饭,我该怎么办? 二十多分钟后,楼道开始喧嚣了。 隔壁办公室,另一个单位的人在那里签到。 路过那个办公室,去卫生间,一位朋友正在一群人中眉飞色舞地向她的同事们侃着什么趣事。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其实,她的心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快乐轻松。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她说她很满足。并且为这个结论曾经给出我个论据。那是她母亲对她说过的话。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她母亲对她讲,“你好歹读了书,要不你现在正箍着红头巾在家簸玉茭呢!” 这句话,就像对我说的一样。 曾经,我拿着镢头拱在热气蒸腾的玉米地里,怎么也走不到地头,那时的我,多么渴切能端上一碗“公家饭”。 后来,我读了书,一纸通知书终于让我把玉米地与镢头永远搁浅在了记忆的地头。 用眼角瞄了瞄办公室内兴致勃勃的不用箍红头巾的她。确实,她那么新潮,要是箍一顶红头巾该是多么不搭啊! 可是,红头巾与我呢? 可能会好些吧,因为我不新潮,我是一个古板的人。也许,徜若真正箍了红头巾,端着大簸箕簸玉米时,心情许是会畅朗许多吧! 因为簸玉米就是簸玉米,不会算计其它的。怀里兴许会揣着一把小算盘,但它只是用来盘算玉米的价格与收成的。今天,我不用再盘算玉米的收成了,我在好久之前就把它遗弃在了时光的地头。可,尘世中的人好像都揣了一把小算盘,且时时刻刻揣着,算着,我被他们算来算去,算的我千疮百孔。 一位长辈在与我聊家长里短时,郑重地说,“还有比吃饭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尊严!”她聊的是家里的事,说的是烟薰火燎的吃饭事。可我觉得真的很正确,尊严与吃饭的问题,同样适用于我。 我真希望自己能多几样吃饭的本事,不必苟活于他人的算盘珠上。或者说不惧怕那噼里叭啦的声音。 可我才疏学浅,智商情商勉勉强强能进入正常人的行列。 业余时,写几行文字,倾吐一下心声,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有时,也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是写字也能写成养活自己的一个饭碗,那该多好!”我知道我是痴心枉想。但瞎乎想想好像也没啥坏处,最起码能活跃一下自己了无生趣的心。 想是瞎想了。爱好也只是爱好。不能当饭碗的行当还在继续着。 很感恩,2018年初,接到一个较大工程的写作任务,于是,从万物萧瑟到草木丛生,从春风浩荡到大雨滂沱,直至眼前的黄叶飘零,十个多月,我一直在路上。 今天,不知是第多少次独自上路采访了。 阳光从车窗照进来,很明媚。乡村公路上,枯黄的杨树叶子横七竖八地躺在路面上。大小轮胎从它们身上辗过时,那种脆脆的断裂声宣誓着深秋对生命挽留的无能为力。嘎嘣脆的声音,清清沥沥,没有掩藏。与其说我很喜欢,不如说很适合我。 三十多公里的奔波,先找见别人为我联系好的带路人。带路人很和善。他带着我再辗转十余里后到达目的地。带路人向目的地的人们介绍我说,“这是某某部门的某主任。”其实我想说,我不是什么主任,大家还是叫我的名字吧。话到嘴边,又强咽了回去,毕竟带路人是好意,当今世道,人们总是以什么“长”,什么“局”的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姓氏后面一旦加上了这些后缀,仿佛头上就有了光环。整个人即刻光鲜了许多。忽然就想到了一句网络上的话,“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但没有人会爱尘埃中的你。”这里的“爱”可能是特指。而我此时,心里想到这句话时,这个“爱”是广博的。可以是注意,可以是关爱,可以是重视等等。既然如此,既然都是陌生人,主任就主任吧,先让我假模假式地高大一会儿也好。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主任”的称呼起了作用,采访很顺利。 然而,返程途中,竟在村里拐来拐去,出不了村子。兜了几圈后,寂静的村街走过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连忙询问,“师傅,我怎样从这去到大路上啊?” “掉头向西可以去到大路上,不过从你右侧的巷子穿过去也可以!”他极其认真地边说边用手指着方位。我忙不迭地说着,“谢谢,谢谢!” “不用客气!”起步间,中年汉子一句极其朴实的话语竟让我心动了一下,我分明从他的眼眸中看到了说这句话时的温度。 按照中年汉子的指引,我拐进巷子。巷子很狭窄,也没有水泥硬化,弯弯曲曲地看不到前面的出口。心有些虚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姨迎面走来。“姨,这条巷子能去到大路上吗?” “能,一直往前走就出去了。”阿姨给了我一个异常明媚的[[笑容]]。 一下子,我好不快活。一路裹挟着风尘,走在宏大的时间长河中,不经意间,在这乡村巷陌里,我收获了一直向往的温暖、平等与尊重。 乡村,还是乡村。出生、成长于乡村中的我,是不是只有乡村才能给予我爱与温暖? 向晚的城市街巷,落叶在来来往往的车轮的追赶下,轻飘飘地或向着路中间的双黄线处汇聚,或在道路两侧的路沿石边层叠。明天太阳升起之前,又会被一把大扫帚扫进昨天的记忆中。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的自然规律谁又能逃脱?还好,四季轮回中,众生平等,都会在寒冷的冬期望着温暖的春。这希冀,给了每个人,包括尘埃中的我。这是活下去的理由。 推门,母亲在属于我的战场——我家的厨房中忙活着。她来我这小住几日。 这几日,我有福了。可以进门就能吃饭了,可以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饭了。 母亲做的[[烧麦]]。是过节才吃的饭食。 走过去,“妈,今天我[[生日]]呢!” “哦,是呀,是呀,我忘了!”她自言自语地说。 其实我想说,我也差不多忘了。 说话间,[[母亲]]手里的速度加快了。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烧麦端到我面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没有多少生日的喜悦。于我,生日不过是年轮又增加了一圈而已。 然而,数日后,当我想起那碗生日的烧麦时,我却泪流满面。原来,那纯粹的爱与关怀都在那碗没有祝福语的饭中了。<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慧丽,女,七十年代生,现任潞城作家协会副主席。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秋叶,又开始飘落了(李慧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