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149.1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秋夜读石涛(董恒波) 的原始碼
←
秋夜读石涛(董恒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秋夜读石涛'''<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0646812/pexels-photo-2064681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秋夜读石涛》'''是[[中国]]当代作家董恒波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夜读石涛=== 淅淅沥沥的秋雨驱散了夏日的[[燥热]],细雨给灼热的大地披上了层薄纱,仙境般笼罩着每个角落。窗外,梧桐树下的草丛中传来丝丝秋鸣,音色悦耳,铿锵有力,似现代电子乐般的[[节奏]],动人心弦,令人回味,秋天的触角就这样悄然延伸到了我的窗前,召唤着我感受自然的韵意。品着清茶,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在初秋之夜,独赏这夜的[[沉静]],顺手拿起了没有读完的《石涛画语录》,仔细品味。 石涛有言:古人写树,或三株、五株、九株、十株,令其反正阴阳,各自面目,参差高下,生动有致。吾写松柏古槐古桧之法,如三五株,其势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蹁跹[[排宕]]。 这就是苦瓜[[和尚]]石涛的得道之处,也是其画语录深奥难读之处。记得十几岁时,初读《芥子园画谱》时,其树篇中说树是山水之眉目,显然这是在强调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学生时代的我对这些不明其理,更不用说读懂石涛的写树之法了。 《石涛画语录》是[[清代]]中国山水画巨匠石涛所着,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释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强调]]画家要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借古以开今”,反对“泥古不化”。这些绘画思想影响重大,直至今日还为人所[[赞誉]]。 石涛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他自幼出家为僧,对佛学及禅学有极其深厚的研究。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恣肆纵横,超凡脱俗,不拘一格,意境苍莽新奇,他提出“一画之法”旨在独抒性灵,我手写我,珍视自己的须眉。而在林木章节中为何提到写树三、五、九、十株,而不是一、二、四、六、七、八株,显然,这是寻求[[阴阳]]一体、正反和谐的一种方法,是苦瓜和尚的过人之处。由于石涛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悟性,因此他得以用禅学思想写出了划时代的论调,提出[[精辟]]的具有指导性的艺术见解。其实每棵树作为个体,都有其个性特征,其丰姿应凸显个性魅力,更重要的是几棵树合成一组树,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也不是孤立无援的组合,而是充满了前呼后应,瞻前顾后的生命联系;树群之间更应是顾盼生情、息息相关,这才是写树的关键所在吧。石涛画语录中的写树要旨,也可以与“移情”联系起来,当西方人提出“移情”一说时,中国人早已把这东西熟练运用了。石涛虽非海归,但他的画论却遇到了异域的精神知音。石涛将其画理运用到创作的实践中,这让石涛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艺术成就。 《石涛画语录》以禅学思想为主导,通篇贯穿了他对禅的理解与领悟,其文章中充满了禅的内涵与玄机。若是有了禅学的基础,再读《石涛画语录》,便会感到其中奇妙,感叹其确为“千古绝唱之奇文”。借着秋雨清爽,跟着石涛游走山水间,确是惬事。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董恒波,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秋夜读石涛(董恒波)
」頁面